食用菌菌盖斑点病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06-08-2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黑龙江省是我国绿色食品生产大省﹐绿色食品的开发起步较早。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绿色食品产业方兴未艾﹐发展势头强劲。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得天独厚 在国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历十二年的发展﹐到 2002年底﹐全省获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已达 470个﹔绿色食品种植面积 96.8万公顷﹔绿色食品产量 600万吨﹔绿色食品产值 150亿元。全省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总数﹑种植面积﹑总产量及产值等四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其产品涉及粮油﹑乳制品﹑豆制品﹑薯制品﹑蔬菜﹑山特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酒及饮品等十几大类﹐基本涵盖了黑龙江省的大宗农副产品﹐农民人均绿色食品收入 300元﹐对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黑龙江省开发绿色食品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一是生态条件优越。全省气候冷凉﹐地貌特征是“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以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要素构成的生态环境良好﹐山清水秀﹑土净田洁﹐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森林总面积 191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 42.9%﹐草原面积 433万公顷﹐湖泊泡沼星罗棋布﹐河流众多﹐水域面积 233万公顷﹐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 3.8%。二是农业资源丰富。全省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尤其是土地开发较晚﹐耕地集中连片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 1180万公顷耕地适宜种植大豆﹑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以及亚麻﹑烤烟﹑甜菜等经济作物。同时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有一整套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这些良好的农业资源条件和生态条件孕育出了有别于其它省份的绿色食品。 面对潜在的巨大优势﹐今年黑龙江省将全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战略升级﹐重点抓好“一个提升”(普遍提升绿色食品质量)﹑“四个延伸”(生产领域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延伸﹐产业链条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营销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延伸﹐产品开发由绿色食品向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延伸)和“三个一批”(加快建设一批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扶强扶壮一批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在全国叫响一批知名品牌)。 实施绿色食品升级战略 为实现绿色食品产业的战略升级﹐必须依靠产业各层次间的互动﹐整合资源﹐关键是抓好增加总量﹑强化监管﹑开拓市场。 增加总量。一是在保持认证数量不减的前提下﹐扩大已认证产品的生产规模﹐对乳业﹑米﹑豆﹑麦等几大类企业进行品牌整合﹐形成绿色食品产业集团优势﹐使一批绿色食品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壮大﹐生产规模成倍增加。通过联合﹑重组﹑并购等方式﹐鼓励中小企业向大企业﹑大集团靠拢﹐促进知名度不高﹑规模不大的绿色食品企业和普通牌子向同类产品的“驰名”﹑“著名”品牌整合。二是在产品开发的层次上﹐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和系列化转移﹐实现产品提档升级﹐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在产品开发的结构上由种植业产品向畜﹑禽﹑乳﹑水产品上转移﹐实现绿色食品的“肉山奶海”。 强化监管。一是完善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管。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并且要加大对绿色食品生产环境和投入品的监管﹐重点加强对土壤﹑水质﹑大气的检查﹐做好生产过程﹑产品和贮藏﹑包装﹑运输等环节的跟踪监测﹐使绿色食品在从土地到餐桌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地质量控制。二是强化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市场监管﹐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对认证产品进行抽查检测﹐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坚决进行整治。同时﹐依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误导消费的行为﹐维护绿色食品信誉﹐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权益﹐确保我省绿色食品大省形象。 开拓市场。一是培育国内绿色食品销售市场。重点挺进国内发达省份和大中型城市﹐发育高收入阶层的消费群体。二是突出特色﹐打开国际绿色食品市场﹐重点开发特色﹑专用﹑高附加值﹑有比较优势的杂粮﹑蔬菜和经济作物等﹐搞好国外商业企业与我省绿色食品企业﹑基地的对接﹐吸引世界 500强知名连锁营销企业与我省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合作﹐做大做强一批外向型绿色食品产业。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