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强雨天气,食用菌生产如何安全应对?

    强雨天气,食用菌生产如何安全应对?

    透过2023年度业绩报告看食用菌上市公司未来发展

    透过2023年度业绩报告看食用菌上市公司...

    如何防治袋栽黑木耳“烂棒”

    发布时间:2008-04-2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发生烂棒的原因分析
           1、菌种选择不当:错误地将在段木上栽培表现良好的菌株,不经过适应性和抗霉性试验,盲目地应用于袋料黑木耳上,由于菌种不适应环境,发菌缓慢,引起杂菌感染,发生烂棒。  
           2.季节安排不当:一是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迟或秋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造成养菌期间超温,菌丝体内细胞质营养液流出,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表现吐黄水现象。出现吐黄水的栽培袋,袋内其他菌丝被粘液包围,生理活动受到限制,菌丝逐渐死亡,高温高湿条件下各种杂菌趁机感染。二是秋栽黑木耳栽培季节安排过迟或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发菌期间气温低于20℃,菌丝生理活性低,发菌缓慢,不能迅速地占领培养料,引起杂菌感染,导致菌棒腐烂。
           3、养菌期间管理不当:发菌前期黑木耳菌棒所处的室温较低,引起个别接种穴菌丝死亡,感染杂菌;发菌后期,气温渐渐升高,加上菌丝体呼吸作用放出热量,当气温超过25℃时,没有及时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发生烧堆闷菌现象;另外发菌期间通风不良,不能有效地排出培养室内的一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气体,使菌丝活动受阻,活力下降,引起杂菌感染。  
           4、耳棚未清理干净或靠近污染源:生产中使用旧耳棚,在采耳过程中培养基、子实体及已受感染的塑料袋及其它污染物未清理干净,耳棚未经过消毒,成了杂菌繁殖的培养基;有的耳棚直接靠近污染源或使用了被污染的水,直接产生杂菌,引起菌棒腐烂,造成经济损失。
           5、出耳期间水分管理不当:在木耳原基形成期,浇水过早,木耳原基未封住划口,水流进或渗入划口内,造成感染。木耳原基分化期,刚形成的子实体原基处于芽孢状态,芽孢因吸水过多而发生细胞破裂,划口处菌丝停止生长而退菌,形成的子实体原基失去菌丝营养供应而停止生长,造成霉菌感染或流耳。  
           6、耳棚内通风不良:耳棚选址不当,或棚顶、棚周覆盖物太厚或通风不及时等原因,使耳棚内缺氧,一氧化碳和其它有毒气体积聚,木耳菌丝生活力下降,子实体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为杂菌繁殖生长提供条件,发生烂耳或流耳现象。 
           7、采耳过晚:黑木耳子实体营养丰富且又是胶质状,采收不及时,子实体老化变薄,失去弹性,不但质量差,而且极易产生霉菌,造成流耳、烂耳现象。
           应采取的对策
           1、选好菌种:选择菌龄在35~45天,发菌良好、菌丝洁白,生长粗壮,抗杂性强、产量高、耳片大、肥厚、颜色深的黑木耳菌种。
           2、科学安排栽培季节:黑木耳栽培分春栽和秋栽,秋栽接种期一般安排在8~9月,当气温低于30℃时接种,春栽接种期一般安排在旬平均气温上升到20℃往前推60~65天接种,不同地区应根据海拔高度不同适当提前或推后。
           3、适温养菌:黑木耳菌丝在发菌阶段需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发菌温度在5℃~36℃之间,最适温度为24℃~28℃,秋栽黑木耳在发菌的前期和春栽黑木耳在发菌的后期,当气温超过25℃时,每天至少应给培养室通风2~3次,且晴天通风须在早晚进行。另外春栽黑木耳在发菌前期,当气温低于20℃时,应给培养室加温,使培养室温度达到22℃~24℃。
           4、管理科学:黑木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湿度和通风的要求是不同的,在木耳原基形成期,保持相对湿度在80%左右,并适度通风;在原基分化形成期,珊瑚装耳芽相当幼嫩,保持相对湿度80%~90%,此时如果湿度过大,应立即停止喷水3~5天,耳基稍干后再浇水,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为促进耳片快速生长,要坚持三干七湿的原则,加大通风,干湿分明,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之间。
           5、适时采收:当子实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变薄,耳根收缩、八分成熟时采收。采收时一手握住菌棒,一手捏住耳根,轻轻旋转,不能在菌棒上留有耳蒂,以免引起杂菌感染。

    编辑:皮皮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