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1-1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竞争性杂菌往往与食用菌结伴而生,它与食用菌菌丝竞争生长,污染培养料或栽培料,常常导致菌种制作失败和栽培减产,严重的甚至绝收。因此,在食用菌菌种生产和栽培过程中,防止杂菌污染极为重要,也是提高食用菌生产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
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竞争性杂菌往往与食用菌结伴而生,它与食用菌菌丝竞争生长,污染培养料或栽培料,常常导致菌种制作失败和栽培减产,严重的甚至绝收。因此,在食用菌菌种生产和栽培过程中,防止杂菌污染极为重要,也是提高食用菌生产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
各类食用菌在制种期的病害,均有共同之处,多数是因为灭菌不彻底或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造成的,病原菌污染食用菌的菌丝体,致使菌种不纯而报废。而发菌期的病害则会因为栽培方式不同有很大的差别,同一种栽培方式,尽管所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不同,但病害种类及其发病规律仍有共同之处:如袋栽和瓶栽,发菌期以霉菌和细菌污染为主,与制种期病害相似。而椴木栽培发菌期以大型真菌的污染为主,霉菌次之。菇床栽培发菌期却以土传病害为主,培养基质带菌次之。而且发菌期发生的病害,很多种类还可延续至食用菌子实体形成期继续为害,直接侵害子实体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其发病原因具体讲述如下:
① 料袋或料瓶制作不当。如:用作培养料的原材料受潮发霉;培养料含水量过大;料压的过实,通风不良;料袋装的太满;袋口扎口不紧。
②培养基质灭菌不彻底。具体表现为:瓶壁或袋壁上出现不规则的杂菌群落。往往是由于灭菌时间或压力不够;还有的是由于灭菌时锅内菌袋排放过多或摆放不合理,致使蒸汽循环受阻而造成灭菌不彻底;或是由于高压蒸汽灭菌时冷空气没有排净,形成了假压现象等等。
③菌种本身带有杂菌。具体表现为:接种后菌种块上或其周围污染杂菌。有时是母种或原种带有杂菌,但杂菌已被培养的菌种覆盖,这样的菌种扩接后常常会造成一批菌种污染,其污染的杂菌种类也比较一致。
④接种操作中的污染。此类污染常出现在同批菌种培养料的表面,主要是由于接种室或接种箱等消毒场所消毒不彻底;或接种时无菌操作不严格,将杂菌的孢子带入试管或瓶、袋中,形成的污染。
⑤菌种或栽培袋发菌过程中污染。灭菌时棉塞等封口材料受潮,或环境条件不适宜,如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等可导致封口材料受潮,引起杂菌污染;或培养基及其周围环境不卫生,杂菌基数太高,初侵染源丰富,致使本来没有污染的菌种在栽培过程中受污染,可造成大批污染。
⑥出菇期污染。出菇阶段管理不当,如出菇室环境不卫生或管理时喷水过大,空气相对湿度高,再加上环境通风不良、温度偏高等都是引起杂菌发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采完第一潮菇后,料面不清理,很容易造成杂菌污染。
⑦破口污染。灭菌操作或运输过程中不小心,使菌袋破裂或出现微孔;或由于鼠害等使菌袋破损而造成污染。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