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平菇出菇期生理性病害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12-08-0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平菇生理性病害是平菇出菇过程中,由于不适宜的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不同程度地干扰和抑制了平菇菌丝体或子实体正常的代谢机能,导致自身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的,此种病害没有病原物,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但具有发生普遍和危害严重的特征。有不少菇农错把生理性病害当作侵染性病害用药防治,既增加了投入,又污染了产品,还起不到防治效果。这种病害关键在防,如果在栽培过程中,对每个环节都认真细致管理,就能有效地预防这类病害的发生,比防治侵染性病害要容易得多,而且,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参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自己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平菇出菇期常见的生理性病害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技术,以期能为平菇栽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1 不出菇
      病状:菌丝发满后,不能出菇。
      发生原因:①温度不适。出菇时温度持续过高或者持续过低,菌丝体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代谢,影响出菇。②选择栽培菌株不当。使用菌株的温型与出菇时的环境温度不相符。高温型品种,出菇期安排在低温季节或低温型品种出菇期安排在高温季节,都会导致不出菇。③管理不当。发菌过程中,温度过高、温差过大,菌袋表面形成一层较厚的菌皮,隔断水分和氧气的供应,造成不出菇。
      防治方法:①慎选菌株。选择适宜温型的菌株或选择广温型菌株,以便更好地适应出菇期的温度。②调控温度。科学调控出菇时的环境条件,在确保有适宜温度的同时,还要保证湿度、通风和光照能满足平菇出菇的需求。③搔菌处理。出现老化菌皮的,可以采用搔菌的方法,将老菌皮表面划破或采用覆土刺激的方法促使其出菇
      2 幼菇枯萎
      病状:平菇针头期至珊瑚期,幼菇长势瘦弱,子实体颜色黄白或淡黄色,菇丛由顶部向下逐渐变软萎缩枯死。
      发生原因:①水分管理不当。由于菌袋缺水和空气相对湿度过低所引起的。②遭受冷水刺激。向菇体喷淋大量冷水,造成死菇。③强风侵袭。幼菇遭受强风吹袭,失水枯萎。④强光直射。强光曝晒幼菇,杀死表皮细胞,造成表面失水枯萎。

      防治方法:①调节培养料含水量。出菇前后,如果发现培养料含水量过低时,应及时采取喷水或浸袋措施,补足菌袋水分。②提高棚内湿度。出菇前后应保持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如果空气相对湿度较小,应及时增加喷水次数,提高棚内湿度,同时应做好通风换气工作。③避免强光曝晒和强风侵袭。菌袋或畦床不要长时间受阳光曝晒和强风吹袭。④禁喷冷水。禁止向菇体大量喷冷水避免幼菇死亡,减少其他病变。
      3 菜花菇
      病状:子实体原基形成后,不能进一步正常分化成菌盖,或者形成很小的球状小菌盖,随着原基的生长发育,在细小的柄上不断产生分叉,使原基不断扩大,形成类似菜花状的半球体。
      发生原因:①通风不良。引起这种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二氧化碳浓度太高(大于1800mg/kg);②空气相对湿度过大。空气相对湿度接近或达到饱和(大于95%),导致缺氧而发生病害。
      防治方法:①及时通风换气。菇棚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在子实体开始形成期,一定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充足的氧气,使二氧化碳的浓度不超过1000mg/kg,相对湿度85%~90%,不超过95%。②提膜增氧。畦栽平菇,当子实体原基形成时,要及时揭掉盖在畦面上两头的薄膜,以保证畦面有充足的氧气。③摘除病菇:发现菜花状畸形菇,及时将病菇摘掉,并加强通风,仍可正常再出菇。
      4 珊瑚菇

      病状:子实体原基形成后,长出粗而长的菌柄,不能进一步分化形成菌盖,而是在菌柄的顶端长出多个小菌柄,并继续分叉,结果形成珊瑚状畸形菇,颜色苍白,菌盖较小或无菌盖,品质低劣。
      发生原因:①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00mg/kg,抑制了菌盖分化和发育,是形成珊瑚状畸形菇的主要原因;②光照强度过弱。当栽培场所光照强度低于10lx时,容易出现珊瑚菇。
      防治方法:①加强通风换气。当子实体原基形成以后,每天必须保证两次以上的通风,使棚内或畦面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超过1000mg/kg。②提高光照强度。改善光照条件,减少棚面覆盖物,使光照强度保持在50lx以上,每日光照时间在4~6h。③摘除病菇。发现病菇要及时摘除,改善通风条件,仍可继续正常出菇。
      5 高脚菇
      病状:菇柄细长,菇盖很小,很不协调,颜色苍白,且边缘向上翻卷,中心下凹,形似高脚酒杯。

      发生原因:①光照过弱。菇棚内的光照太弱,形成菌盖太慢;②供氧不足。菇房通风不好,氧气供应不足,菌盖发育较慢。③温度过高。菇房气温偏高,菌柄生长发育过快,形成高脚菇。
      防治方法:①改善光照条件。子实体形成期,保持50lx以上的光照强度,每天4~6h。②通风降温。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菇棚内有新鲜的空气;白天棚内气温超过30℃时,可以结合通风,喷水降温。
      6 光杆菇
      病状:子实体只有细长的柄,柄的顶端只有小小的凹坑,颜色略深,完全没有菌盖和菌褶,更没有孢子的形成。
      发生原因:主要原因是低温,冻害。平菇子实体形成菌盖和产生孢子阶段要求较高的温度,如果菌柄在较低气温下伸长到一定高度时,而气温仍在0℃左右且持续时间过长,菌柄就会有冰冻现象,虽不会冻死,但不能分化形成菌盖。

     

      防治方法:采取增温保暖措施。在子实体发育前期,如果遇到0℃左右的低温天气时,在保证有适当通风的前提下,尽力保暖和加温,确保棚内没有冻害,同时又不缺氧。
      7 敌敌畏药害
      病状:平菇子实体原基形成后,不能进一步分化形成菌柄和菌盖,而形成不规则的块状,颜色灰黑或灰白,后期菌盖产生不规则的开裂,露出菌肉,畸形块直径可达2~3cm;已经分化菌柄和菌盖的的子实体则会全部变软,呈水渍状死亡。
      发生原因:侧耳属的真菌对敌敌畏特别敏感。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生长期间,当菇房内喷洒敌敌畏或用棉球、布条蘸敌敌畏药液熏杀害虫时,都会发生药害。气温越高,越容易发生,受害越重。
      防治方法:①勿用敌敌畏防治害虫。当子实体原基形成后,应避免使用敌敌畏直接防治虫害,可以改用高效低毒的菊酯类杀虫剂进行杀虫或者用黑光灯诱杀。②科学使用。如果其它杀虫剂使用效果欠佳,必须使用敌敌畏时,可选择一潮菇结束后间歇养菌期使用,还要控制药量,药味过重时,应立即进行通风。
      8 色斑病
      病状:子实体原基、幼菇或成菇的菌盖上,出现黄褐色的病变斑块,严重的像日光灼烧的焦斑,变色部位生长受抑制,但不会死亡或干腐,如果以后喷水适当,随幼菇日渐长大,病斑也会随之逐渐淡化。
      发生原因:使用质量差的塑料薄膜极易造成子实体色斑病,这类薄膜中含有某种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气温高时,溶于薄膜上凝聚的水,这样的水滴到菇蕾或菇盖上,就会引起局部中毒而导致色斑病。
      防治方法:①优选薄膜。选质量好的,没有有害物质的薄膜覆盖大棚或菇畦;最好选用无滴膜用于平菇生产。②科学建棚。棚架设计为半圆形或斜坡形,使薄膜上凝聚的水能沿薄膜流下,而不致滴到菇盖上。
      9 蓝菇病
      病状:子实体形态正常,只是菌盖全部或部分变成蓝青色到深蓝色,盖边缘色更深。此病多发生于冬季加温的菇棚内。
      发生原因:该病主要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中毒所致。冬季或者低温季节,菇棚内常用煤火加温,煤气排出不顺畅,子实体形成后,局部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引起平菇中毒。
      防治方法:①及时排出有害气体。冬春季节,给菇棚内加热时,要设法将产生的煤气排出棚外,有条件的可以设计如火墙、火道,避免煤气进入菇棚,造成危害。②密切注意棚内通风。在加温保暖的同时,千万要注意通风换气,防止平菇和人煤气中毒。③补救措施。发生此种病害时,要立即进行通风换气,增加光照,可以使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10 小老菇

      病状:子实体加快成熟,较早出现孢子,菇体小,菌盖薄,颜色淡,产量低,质量差。

     

      发生原因:在气温较高时,子实体生长发育加快,这时需要较多的水分和养分供应。但这时培养料中水分蒸发加快,水分、养分供应不足;如果空气湿度过低,即提前成熟,弹射孢子,形成小老菇。
      防治方法:①加强水分管理。每潮菇出菇前,都要检查培养料含水量,必要时,适量补水,保证有适当的水分供应;加强菇棚、菇畦的水分管理,确保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5%。②降低棚温。如果棚内气温高于30℃,可以采取空间、地面、墙壁喷冷水的方法来降低温度,以防止出现小老菇。
      11 菌盖瘤突
      病状:菌盖上出现瘤状体突起,颜色变得灰暗,失去光泽,菇体生长缓慢。
      发生原因:①湿度过大,通风不良。低温条件下,通风不良,菇棚内湿度大,蒸发量小,菌盖表面长期积有一层水膜,造成菌盖表面细胞为了获得透气机会,突出生长造成的。②温度骤变,温差过大。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骤降,使昼夜温差达7~10℃,菌盖细胞生长不均匀而致。
      防治方法:①保温通风。冬季在气温下降时,注意加强保温措施。白天揭开草苫,利用阳光使菇棚升温,并适当通风;下午提前堵住通风孔保温,避免低温刺激。②加温保菇。低温季节,晚上棚内温度过低时,要采取加温措施,以利于平菇子实体正常生长。③不喷闭门水。低温季节,不喷重水;在喷水的同时要进行通风,避免菌盖积水。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