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袋栽香菇菌棒成品率低的原因及提高成品率措施
发布时间:2012-08-0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南菇北移”的发展,香菇栽培在山东省得到迅猛发展,尤其在惠民县、栖霞市、日照市等地秋季袋栽香菇已初具规模,在农村经济中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就香菇栽培中如何提高菌袋的成品率做一介绍,以供参考。
1 香菇袋栽成品率低的原因
1.1 菌种
1.1.1 温型不当 菇农对香菇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不了解,引进香菇品种的温型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
1.1.2 菌种老化 菌种菌龄过长,表面膜变褐,料与瓶壁分离明显。老化菌种抗逆性差、萌发力弱或带有杂菌。
1.2 栽培原料
1.2.1 培养原料变质 由于栽培的杂木屑霉烂造成病虫滋生,尤其是麸皮陈旧变质、虫蛀,杂菌极易侵入繁殖。
1.2.2 培养料含水量不适 菇农在拌料过程中往往加水过多,接种后易造成菌筒通气性差,使菌种浸死而成“死穴”;若培养料含水量过低,接种后菌种的水分被培养料吸收,导致菌种失水干枯死亡。
1.2.3 操作时间太长 从加水搅拌至装袋结束,时间超过5h,造成部分培养料发酵变酸。
1.3 塑料袋 菇农往往因为价格原因选用品质差的塑料袋,不合格的塑料袋易碎、易烂,灭菌后易出现小沙眼,为发菌期的污染埋下隐患。
1.4 装袋 香菇菌袋较长,一般为50~55cm,装袋不合格表现为松紧不一致、塑料袋破裂、扎口不牢等。
1.5 灭菌
1.5.1 一次灭菌量过大 大部分菇农都采用蒸汽灭菌,盲目扩大一次灭菌数量,导致菌棒生熟不一,有的菌棒灭菌过度,有的菌棒还未彻底灭菌,接种后污染率很高。
1.5.2 灭菌不规范 装袋后未及时灭菌;升温慢,点火至100℃时间超过6h;100℃保持10~12h过程中停火等不规范操作都会导致培养料不同程度的酸化,接种后发菌困难,甚至不发菌,这种情况极易被菇农忽视。
1.6 无菌操作 接种室不密闭、熏蒸不彻底、菌种袋表面不消毒、接种人员操作过慢等环节都会引起菌棒不同程度的污染。
1.7 发菌管理
1.7.1 刺孔增氧技术
1.7.1.1 刺孔增氧不及时 由于打孔、增氧不及时,造成菌丝呼吸困难、活力下降、菌丝纤细、生长缓慢无力,抗杂力下降。
1.7.1.2 高温期刺孔增氧 气温在32℃以上,香菇菌丝本身缓慢生长,若进行刺孔增氧,菌丝体温度会急速升高,增氧后菌棒会升高3~10℃,当温度达35℃时,菌丝处于停止生长状态,温度达40℃时,菌丝体自溶,产生大量绿霉、链孢霉等杂菌。
1.7.1.3 刺孔深度不适 前期有些刺孔过深、刺到未发菌部位,皮层受损,内分泌的汁液未能及时排出,造成刺孔处感染。
1.7.2 遮光不严 发菌室遮光不严,部分香菇菌棒在接种穴周围过早形成了原基皮层,影响菌丝的正常发育,并消耗营养,若管理不妥,还会造成原基腐烂、发霉。
1.8 转色不良 菌袋经过40d左右的培养,香菇菌丝逐渐长满袋后,菌袋表面会出现一些瘤状物,如管理不善,瘤状物凸起大、小、高、低不匀。在瘤状物凸起过程中,菌袋内部分泌出水珠,如不及时排出,遇上25℃以上的高温造成烂袋;在瘤状物凸起期间,若刺孔增氧不匀,直接影响自然转色和生殖生长,导致菌袋原基形成不均匀,很难形成完整的菇蕾,即使出菇也是参差不齐或长成畸形菇。
2 提高秋季袋栽香菇菌袋成品率的措施
2.1 选用优质品种
2.1.1 选用良种 秋季袋栽香菇应选择适应性广、抗杂菌力强、生长较快的品种,如868,申香4号等。选择菌种时一定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栽培试验确定后再应用到生产中,避免盲目引种。
2.1.2 菌龄适宜 优良香菇菌种菌龄应控制在40d左右,菌丝已到瓶底,菌丝浓白、均匀、粗壮、无间断,表层无变褐的菌膜,料与袋吻合,菌丝无扭结、无原基出现。
2.2 把好原料关
2.2.1 选用优质栽培料 适宜香菇生长的阔叶树的新鲜木屑和新鲜麸皮,木屑无霉烂、麸皮无发霉、蔗糖无变质。用木材专用粉碎机生产的木屑,颗粒较粗,呈四方形块状,无突出尖状,颗粒均匀,吸水性能好,不易刺破菌膜。原辅材料须过筛清除杂物,以免刺破菌袋。
2.2.2 控制料含水量 选择晴天上午或傍晚气温低时进行拌料,培养基含水量55%为好,即手握料能成团,掷进料堆成四分五裂,手平放落地即散开不结团。
2.2.3 及时迅速装袋 拌好的料最好在5h内装完,防止堆放时间过长而使料发酵变酸
2.3 选用合格塑料袋 盛装培养料的塑料袋质量的优劣,对菌袋成功率的提高有一定作用。优质的塑料袋厚薄一致、均匀、耐高温(不易产生沙眼)、拉力强。常压灭菌可采用0.05~0.06mm厚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高压灭菌可采用0.05~0.07mm厚的聚丙烯塑料袋。
2.4 装袋规范 将培养料混拌均匀,拌匀后堆闷1h左右及时装袋。装料时松紧适度防止过松或过实,装好后用线绳或尼龙绳要将两端扎紧,装后平铺轻放。采用双膜装袋,要套好外层膜。
2.5 彻底灭菌 装袋进灶要迅速,一次灭菌数量在2000袋左右为宜,菌袋排放时上下层袋错开,使气流畅顺,点火至升温至100℃时间不超6h,100℃保温10~12h,中间不停火、不降温;趁热卸袋,发现破袋和松口,及时贴膜补漏。
2.6 提高接种技术
2.6.1 深接种 采用深接种技术,穴深2~3cm,由于打孔深,装入菌种多,使种孔底部种块受外界温差的刺激较小,种块内菌丝体处于一个温湿度较恒定的条件,有利于其全方位、整体的迅速发透袋料,提高成活率。
2.6.2 技术规范 接种室要洁净、干燥,接种前2d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混合熏蒸消毒。当菌棒温度降到28℃以下时,要趁热及时接种,放置时间长则会增大杂菌的污染率。接种时除去菌种表层老化菌膜和扭结原基。菌棒打孔时要旋转抽出,防止穴口膜与培养料脱空,要求种块比穴口要大,使菌种和菌袋接触紧密。
2.7 提高发菌质量
2.7.1 合理选择发菌场所 香菇属好气性真菌,在空气流通荫凉的环境下培养菌棒,其菌丝扭结力强,菌丝强壮,培菌期问污染率可大大减小,还可防止菌棒因夏季气温高而造成菌丝超温现象。可将菌袋移入荫棚下,畦床上拱竹片覆薄膜,畦床两边各留空档30cm,固定好薄膜。既能防雨淋,又可创造良好的流动空气供菌丝生长所需。
2.7.2 控制发菌温度 接种后的菌袋不能堆放太高,袋与袋间要留3~4cm间隙,并在菌袋及地下撒一层石灰粉,7~8d内不宜搬动,当菌丝圈长至铜钱大时,进行检查与翻堆(发菌均匀),发现污染的袋及时清除。香菇发菌需要60~80d,在此期间,15~20d必须倒垛1次,至少要倒垛4次。
2.7.3 适时刺孔 香菇菌种的菌丝直径在7cm以上时,可适时适度的做好刺孔增氧,为了不使温度上升过快,在刺孔时就应分批刺孔,注意室温超过28℃以上时要严禁刺孔。
2.8 及时脱袋转色 接种后60~70d,菌袋四周瘤状突起占整袋的2/3,菌丝浓白,局部有棕褐色,手抓菌袋有松软弹性感时,应及时进行脱袋转色,以免脱袋过迟,黄水渗透基内造成菌烂筒。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