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平菇子实体“着色病”的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12-08-1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所谓平菇着色病,就是平菇菇体受环境不良因素刺激后,菇体表现为变色症状。比如:平菇幼菇的菌盖由灰到灰褐色、黑褐色,局部或全部变为黄色、焦黄色或淡蓝色,使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速度明显减缓,随着继续发育就会畸形生长,或者菌盖皱缩上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发生情况

      1、在露地阳畦栽培时,由于覆盖的薄膜质量有问题引起床面上部子实体的颜色呈黄红色或红褐色,这种情况发生不普遍。

      2、是多发生在室内栽培的菇床上,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①、有的栽培地区在低温季节使用煤炉升温时,棚内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浓度较高,子实体吸入这些有毒气体后会形成短期中毒症状而变色,一般菌盖边缘变色较深,中间较浅,菌柄一般不易变色,整个菇型也不会变,只是菌盖(尤其是边缘)变蓝色后不易恢复。

      ②、质量不好的塑料棚膜中含有某些不明结构和成分的化学物质,被冷凝水析出后滴落在子实体上,也会发生该类病害,这种情况下,菌盖变成焦黄色的居多,着色部位生长会受到抑制,菌肉薄、质地较硬,菌盖边缘不整齐。

      ③、在农田中取用的覆土中含有大量的农药残留成分、喷雾器中的农药残留、外界某些有害气体的侵入等,都会导致该病害的发生。

      ④、出菇期光照弱和温度偏高,则形成高脚畸形菇。

      ⑤、菌柄生长后期温度低(0℃左右),不分化菌盖而形成光杆型平菇或瘤盖菇。

      ⑥、培养料含水量低,出菇期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低,导致幼菇萎缩干枯。

      防治方法

      菇农在实际生产中,出现这种病害后,应根据具体情况,找出病因,才能对症解决:

      1、在生产过程中,不可盲目使用化学农药,如果确需使用,一定要购买低毒无残留、知名厂家生产的农药制剂,否则就会给你的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菇棚用膜,一定不能贪图便宜购买那些混浊的塑料薄膜,这种薄膜的其中就加入了很多不明成分的化工物质,购买薄膜时要选择透明、全新料生产的农用薄膜;棚架要设计成圆弧形或斜面形,也至于冷凝水下落时不会落在子实体上。

      3、冬季菇房需要加温时,最好使用空调,没有条件使用空调的菇农,可改用煤炉加温,但加温时最好不要使用明火,以防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气体,生火要有烟筒,而且烟筒必须密封完好,防止露出过多烟雾,造成菇体中毒。

      4、控制温湿度  在平菇子实体形成阶段,出菇室温度控制在20℃以下,遇到气温高时,常洒水并通风降温,低温时加温保温,中温型品种保持在8℃以上,低温型品种保持在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5、改善光照和通风条件 菇房要适当通风换气,使出菇室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超过0.1%。每天光照4-6小时。

      6、出菇前或出菇期增水  发现培养料含水量过低或干燥时,及时用竹竿或小木棍于傍晚时,在栽培袋口打洞,洞要深达袋底,每个洞内注入足够的水,并且保持发菌室或出菇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如果在室外露地栽培,床面除打洞灌水外,对菇床四周的土壤也要浇足够的水,防止干燥土壤从培养料中吸取水分。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