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双孢菇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发布时间:2012-11-1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近几年,随着双孢菇价格上涨,市场行情看好,种植双孢菇成为许多地方农民增收酌一个新的支柱产业。但在生产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病虫害发生严重,使双孢菇产量降低、效益下降,甚至绝产,极大地挫伤了菇农养菇的积极性。双孢菇病虫害防治,要防重于治,以防为主。现将双孢菇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常见病害疣孢霉病

        又名湿泡病、自腐病、褐腐病、水疱病,是食用菌生产中危害严重且普遍发生的病害。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在通风不良,温度偏高,湿度大时易发生。菇体感病后,变为不规则的团体组织,菇体上覆盖一层白色絮状菌丝,似花菜菇或馒头菇,最后变成褐色软腐状,并有褐色液体溢出,散发出恶臭气味,继而腐烂。

        防治方法:出现病害后,及时拔除病菇和菌体,停止喷水,交替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50%施保功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等。

        细菌性斑点病

        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通过空气、土壤、喷水、堆肥等途径传播。特别是使用不清洁的水喷雾,不通风或者通风过少,都容易发病。发病时菇体上出现针眼状病斑,后迅速扩大,变成褐色块状并腐烂。

        防治方法:喷水时使用清洁水,平时加大通风量,避免棚内湿度超过90%。

        褐斑病

        又叫干泡病、轮枝霉病等。双孢菇从感病到出现褐色病斑,约需2周的时间。开始先在菇盖上产生许多不规则的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以后斑点逐渐扩大,并产生凹陷,凹陷部分呈现灰色。

        防治方法: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软腐病

        子实体受到感染后,逐渐变为褐色,直至腐烂。

        防治方法:减少床面喷水,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向患病部位撒石灰粉;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主要虫害螨类

        螨类对食用菌生长危害很大。螨类个体小,繁殖力极强,常潜入料内咬食菌丝体,严重时能把菌丝体吃光,并传染各种霉菌,肉眼看到时,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防治方法:培养料进棚前后或发生虫害时,用500倍~1000倍三氯杀螨醇喷洒处理,也可用2%敌敌畏熏蒸。

        菇蚊

        幼虫白色,头部黑色发亮;成虫黑色,长约2mm,爬行很快。完成一个周期大约35天。幼虫咬食菌丝,危害菇体,并传播螨虫和霉菌。

        防治方法:敌敌畏熏蒸;在菇房附近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虫。

        菇蝇

        幼虫是一种白色的蛆,头部尖、尾部钝;成虫淡褐色或黑色,触角很短,常在料表面快速爬动。危害同菇蚊。

        防治方法:敌敌畏熏蒸;菇房安装纱窗,防止菇蝇进入。菇蚊、菇蝇危害较重时用5%高效氯氰菊脂2500倍液喷雾。

        主要杂菌胡桃肉状菌

        又叫假块菌、菜花菌。胡桃肉状菌主要危害菇床,该菌是一种竞争性较强的杂菌,生长速度快,危害严重,减产幅度大,且可连年感染。发生初期,料面、覆土表面产生白色或奶油色的浓密菌丝,入料后会抑制双孢菇菌丝的生长,使双孢菇菌丝萎缩变黑,病部一般不出菇。后期,覆土层上会出现一粒粒红褐色、外观似胡桃肉的子囊果。发生严重时,培养料暗褐色,湿腐状,散发出强烈的漂白粉气味。

        防治方法:胡桃肉状菌发生后,床面应停止喷水,使土面干燥,挑去胡桃肉状菌的子实体,换上新土。待室温下降到16℃以下时,再按常规管理。在发病严重的菇床上,应用50%多菌灵800倍药液、20%克霉灵400倍液喷雾。

        鬼伞

        俗称野蘑菇,鬼伞系草腐性真菌。它的危害主要是消耗料内养分,与食用菌争夺生存空间。一般发生在播种后4天~6天,科面上有零星的黑色伞状子实体出现比较正常,但如果过于稠密,说明培养料没有处理好,堆料pH值过低,采用了霉变麦草,料内温度过高,堆料中游离氨含量高。

        防治方法:堆制好培养料,提高堆温,降低氨气含量,防止培养料过生、过湿,以便抑制鬼伞的发生和生长。菇床上产生鬼伞后,应及时摘除;若鬼伞大发生,可用2%~5%的甲醛溶液进行防治。

        白色石膏霉

        又名臭霉菌。初为双斑块状浓密的菌丝,逐渐变成深黄色面粉状,有一种刺鼻的臭味。

        防治方法:增加过磷酸钙的用量,降低培养料的pH值;局部发生后,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青霉菌

        是刚刚播种后经常出现的污染杂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通常首先感染菌种造成播种失败。发生时,首先由青霉分生孢子,在1天~2天内迅速萌发成菌丝体,繁殖迅速,很快就长出绿色孢子。

        防治方法:播种时,菌种不要埋藏太深,要注意通风、降温、保湿。

        黄霉菌

        黄霉菌种类较多,菌丝体初期呈白色,后变为淡黄色,危害是溶解蘑菇菌丝体。主要由于培养料过厚,含水量高。黄霉菌容易发生蔓延,也同样感染菌种。

        防治方法:同青霉菌。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