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金针菇的黑斑病

    发布时间:2013-01-1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黑斑病于1991年首次在南京室内栽培的金针茹上发现。后来多种刊物报道过。
        (1)症状:发病初期,菌盖或菌柄上出现淡褐色小斑,扩展后,菌盖上的病斑呈圆形或半圆形(从菌盖边缘开始发病的病斑),直径3mm左右,黑色,凹陷明显,边缘清晰而整齐,菌柄上的黑斑则呈长椭圆形,其他特征与菌盖上的一致。不论是菌盖上还是菌柄上的病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均可长出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即病原的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病菌侵入菌肉。并可从菌盖表面向下扩展到菌盖下面的菌褶上,引起病处的菌肉及菌褶呈黑褐色腐烂;菌柄上的病斑可引起菌柄扭曲及弯折,这是该病的症状特征,与托拉斯细菌侵染引起的褐斑病或锈斑病的症状区别是:细菌性褐斑病的病斑圆形,颜色较浅,边缘不甚明显,病斑不凹陷,病菌不侵入较下层的菌肉,病斑表面无白色霉状物,不引起菌盖变形和菌柄扭曲。
        (2)病原:由半知菌亚门的轮枝霉菌(Verticlliumsp.)侵染引起,从病斑上分离所得菌珠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时,菌落灰白色,气生菌丝絮状,菌落下面的培养基不着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从菌丝上长出的分生孢子梗有规律的呈轮枝状辐射排列,每一节上长出的分生孢子小梗3~4枝,小梗与小梗之间呈等角度距离,小梗的大小及形状一致,梗短,瓶梗形状,由基部向顶渐尖细,梗顶端形成球状的分生孢子球,每一孢子球内有多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近圆形,微小,无色,单细胞。
        (3)发病条件:该病发生于子实体生长期,尤以菌盖开展期发生多,发病温度在10~15℃,湿度偏高有利于病原的发生。用从病斑上分离所得菌株在马铃薯培养基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配成的孢子悬浮液进行喷雾接种或滴液接种在健康无病的子实体上,湿度控制在95%左右条件下,接种后3d即开始出现症状,5d后症状典型,与自然发病的症状完全一致。但将病菌到佛罗里达平菇或糙皮侧耳的子实体上时,不论是刺伤接种还是喷雾接种,均不发生侵染,证明金针茹黑斑不能侵染平茹。
        (4)防治方法
        ①搞好茹房内外的环境卫生。
        ②控制好茹房的温度和湿度,将温度控制在10℃左右,湿度控制在85%~90%之间可减轻病害。
        ③一旦发病后及时清除病子实体,带出茹房放在开水中煮死病菌或深埋地下,对其他未发病的子实体及时采收。采收完后喷洒45%特克多(噻菌灵)1000倍液或50%敌菌灵6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