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平菇“瘤盖病”方法
发布时间:2013-06-2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平菇菌盖上密布着小疙瘩这种症状是“瘤盖病”。该种病菇不是受任何病菌侵染所致,而是因为其生长环境的温度过低而形成的一种生理性反应,如同温度过低时人体起鸡皮疙瘩、温度过高而流汗是一个道理,可以正常平菇食用,但是影响平菇的商品价值。
平菇瘤盖病菇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温度过低。据分析,大部分菇农测量温度多在中午时分,并且,测温位置多在离地面1.5米左右的高度,而非地面或菇体所在位置的温度,这就造成一种温度适宜的错觉。正确的测量方法:一是使用最高最低型温度计,可将一天24小时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分别显示出来;二是分别于下午2点和凌晨3点左右测量,简单的计算方法就是将两次测温的数据相加除二,即可得出一天的平均温度。但是,平均温度的合适与否,并不代表着平菇能承受的最低温度,一般冬季低温条件下,应以平菇能承受的温度下限指标与菇棚中的最低温度作比较,如果超出其承受下限,则必将发生瘤盖病。另外在选择品种的时候,尽量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温型适合的品种。
冬季生产中,如何提升菇棚温度,是关系到是否发生瘤盖病的关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日光升温
采取上午9点后至下午3点前揭去草苫,利用日光增温的办法,一般可使棚温提高5℃~10℃,十分晴好、无风的天气,甚至可提高15℃左右。但由于日光中的紫外线易对平菇菌丝及其幼菇发生负面影响,故应在棚内上方拉一层遮阳网或黑色塑料膜,使热量进得棚来,而将光线挡住。也可采用内外双层薄膜中间加草帘的方法,此法可省去揭草苫的麻烦,而且保温效果要好些。
2、加套小拱棚
主要针对畦栽方式而言,方法是在菌畦上架起小拱棚,上覆黑色塑料膜,同样在上午9点后至下午3点前揭去草苫,使棚温快速上升。下午覆盖草苫后,将小拱棚全部揭开,一则使之通气,二则使热量均匀,停一个小时左右,盖严小拱棚保温。
3、煤炉升温
在棚外的杂物房内安装煤炉,在棚内中间顺棚或靠北墙用砖、坯砌起火墙代替烟囱,使烟气从棚的另一头排出,既可有效的提高棚温,还不受天气的影响。如果将之与第一种方法相结合,即晴天日光增温,雨雪阴天煤炉升温,则可收到既保证棚温、又节省燃料的两全其美的生产效果。
如将菇棚建成冬暖式温室,或加装土暖气,或在棚内地下修建回龙火道等方式,会对于提高温度有很大的帮助。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