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14-01-0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1.切断病虫害传播途径。食用菌栽培中病虫害的来源途径有三条:一是菌种带虫,带病源;二是培养料和覆土带虫、带病源;三是菇房(棚)内外自然传播。切断这三条传播渠道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中之重。
2.环境控制,减少病虫害发生。1.降低料温:如双孢菇发菌料温控制在21℃以下,可有效防治胡桃肉状菌;金针菇发菌温度控制在20℃以下;平菇菌袋在20℃以下可以防止菌袋污染。2.加强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是最好的空气消毒方式,切勿造成闷湿的出菇环境,不通风有百害而无一利。3.光线调节。不同品种有不同的光照度要求。如双孢菇应偏暗一些,而白灵菇则需要强一些。
3.农艺防治措施。不同的土壤有不同的微生物区系,不同的生态环境有不同的生物群落。实践表明,土棚栽培一般头年好,二年差,原因就是土棚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差,也就是说病菌多了、虫害多了、空气质量也不好了。为此,必须改善生态条件,优化出菇环境,减少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4.化学防治。化学防治一般用于预防措施中,在出菇期间禁止使用药剂防治,因为子实体的组织结构容易产生残毒,影响食用和出口。因此,在出菇期间禁止使用药剂防治,即使万不得已使用,只能在出菇前喷施,而且最好使用植物制剂、苦碱素等。
针对食用菌的栽培特点,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一种好的方法。
冬季想要确保甜樱桃高产无忧预防晚霜就成了一个关键。由于甜樱桃萌芽、开花较其他果树早,尤其是近几年春季气温回升快且高,使甜樱桃开花期更加提前,这样,晚霜对甜樱桃花期和幼果就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预防晚霜是确保甜樱桃丰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1)根据甜樱桃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在规划建园时,应选择不易发生霜冻的地块建园。同时,对晚霜容易发生地区,要发展甜樱桃可选用萌芽、开花较晚、抗霜冻能力较强的优品种。
(2)加强果园肥水管理,特别是秋季早施基肥,防治早期落叶病,保护叶片,从而增强树体贮备营养,提高抗冻能力。
(3)在萌芽至开花前园内灌水,降低地温,可延迟开花3—5天。树冠喷洒可大枝,涂抹10﹪石灰水,使之反射阳光、降低温度可延迟开花2—3天。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