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平菇白疙瘩(大纽扣菇)防治

    发布时间:2015-11-2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症状表现
      该病初在菌筒或菌床上长出白色圆形小颗粒,质地坚硬,形似钮扣状,后逐渐连成片搜索,变为褐色,表面凸凹不平,个体大小不等。受害的菌筒,培养基变疏松,有难闻气味,食用菌的菌丝消退,已形成的原基和幼菇变黄腐烂。
      发病条件
    大钮扣菇的菌丝生长温度为15℃~40℃,生长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80%,培养基pH值为5.5~5.8。温度是发病的关键因素。当温度在30℃~40℃时,菌筒的菌丝生长不良,易发生大钮扣菇。反之,若菇房温度在25℃以下,而食用菌菌丝生长健壮,菌筒培育质量好,抗逆性强,大钮扣菇发生少或不发生。
        防控措施
      1、菌种选择
      更换品种,选择抗逆性强、适龄的优质菌种,增强抗病能力。
      实践证明,在同一地区,反复养殖同一品种,发病率高,最好每年更换一次新品种,特别要选育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为养殖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培养要求
      科学配制培养料,使培养料营养丰富而又均衡。培养料的含水量和pH值要适宜,并灭菌彻底,以保证质量。
      3、温度调控
      调控好菇房温度。发菌期将菇房温度控制在20℃~25℃。出菇时温度控制在15℃以下,菌袋要正确排放,防止烧菌。
      近几年,平菇出菇大部分采用的是墙式立体覆土,该法易管理,产量高,补水方便,但缺点是不易散温,容易烧菌,因土壤中自身也带有病菌,极易发生该病。最好采取不覆土,单行排放,两头出菇的方法,层与层之间要用小竹杆或高梁秸隔开,袋与袋之间要留一定间隙,以利于降温。单排放只要补水及时,加强管理也能获得高产。如果采取覆土出菇,也要注意以下事项:对土壤严格消毒;要覆湿土,不要覆泥,因合成泥易板结,透气性差,不能满足平菇生长所需氧气,废气也不易及时排出;水槽中补水要适当,补水过多,培养基中含水量过多,造成菌丝缺氧,菌丝细弱,抗病能力差,易发生病害。
      4、综合防治,消除菌源
      在发菌或发病初期喷克霉灵1000倍液,用量为每平方米200毫升。或每隔10天喷洒一次火碱水,不但能有效灭菌,也能清除菇房的酸性物质,使菌丝生长粗壮,抗病能力强。出菇前对菇房的空间、墙壁喷洒一次0.1%的多菌灵杀菌,每采收一茬菇,向料面、空间、墙壁再喷洒一次0.1%的多菌灵。出菇期间,一定要保持菇房内清洁,及时清理菇脚,消除隐患。已被大钮扣菇感染的菌筒要立即烧毁。覆土栽培时,要将培养料及覆土挖除烧掉,并在患处撒上石灰或喷克霉灵。出完菇后的废料要及时清除,远离菇房。菇房及时消毒灭菌,可采用火碱、石灰水喷涮、硫磺点燃薰蒸等方法,如有条件也可用火烧灭菌,为下次栽培创造优良条件,只要措施合理,完全可避免该病发生。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