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如何防治蘑菇毛壳菌

    发布时间:2017-12-22

      来源:以商会友网

        毛壳菌是蘑菇栽培中发生普遍并为害较重的一种杂菌。该病害主要发生在播种后l5天内,影响蘑菇菌丝的定植和发菌,使堆肥变质,导致不出菇或严重减产。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防治蘑菇毛壳菌。
        一、为害症状
        播种后一周左右,堆肥表面及内部出现灰白色绒状菌丝,和蘑菇菌丝不易区别。几天后,在灰白色绒状菌丝丛中出现颗粒状小点,堆肥秸秆上随之出现橄榄绿色菌斑。毛壳菌生长的床面,堆肥变黑腐烂,蘑菇菌丝不能生长或生长受到抑制,覆土后,不能出菇或只出少量的菇,即使形成了子实体,幼菇顶出土面就会停止生长或变软腐烂,造成减产。原因是该病菌除破坏堆肥外,还可产生一种对蘑菇菌丝有毒害作用的毛壳霉素。
        二、病原菌
        毛壳菌又称做橄榄绿霉菌(Chaetomium),分类归子囊菌亚门,粪壳霉目,毛壳霉科的毛壳霉属。此属包括了许多种,常见的有嗜热毛壳霉、橄榄色毛壳霉及球毛壳霉等。菌丝淡灰色,早期不明显,丝状、透明、有隔,交织呈棉絮状。子囊壳表生,呈球形、卵形、桶形等,绿色或褐色,顶端有一孔口。子囊壳壁细胞状结构,膜质,易破裂,初期半透明,成熟后色暗膜质,四周有毛,着生各种形式的附属丝。固定在基质上吸收养分的为根状须根。生于四周及顶端的为侧生附属丝和顶生附属丝。子囊有柄、棍棒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壁早期胶化,使子囊散在子囊壳内,不规则排列。子囊孢子单细胞、柠檬形或广卵形,两端略尖,黄褐色、暗褐色至橄榄色。菌落初期白色,后为褐色,可见针头大小原颗粒。
        三、发病规律
        毛壳菌是一类生活在纤维素物质丰富的土壤、植物残体、粪便及其他腐烂的有机物质上的腐生真菌。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稻草、麦秸、棉籽壳及畜粪、饼肥上面往往带有大量的病菌。堆肥堆制发酵时,如果堆内温度达不到62℃,嗜热毛壳菌则可在50~58℃范围内生长,更谈不上杀死病菌的孢子。另外几种毛壳菌则喜欢生长在25℃左右环境下。在培养料的前发酵阶段含水量过高、堆积严实、产生过量氨气、腐熟不充分,在后发酵期间,超过63℃以上高温、料层过厚过紧、通气性差,都有利于毛壳菌发生,毛壳菌能分解纤维素并产生霉素,能抑制食用菌菌丝的生长。
        四、防治方法
        1、搞好菇房内外环境卫生,尽可能减少病菌孢子源。
        2、合理配比培养料,料含水不过量,料堆控制在一定的高度和厚度,培养料要充分腐熟。堆肥前发酵堆制时,要求堆内温度在第一次翻堆时达到65℃,才可杀死嗜热毛壳霉的孢子及菌丝。堆肥进房后进行后发酵处理,发酵温度控制在60℃左右,提高堆肥的质量和通气性能。
        3、防止堆肥过度腐熟、含水量过高和氨气过量。若含水量过高,进房前最好摊晒1天,既可控制适宜的含水量,又可散发氨气。
        4、栽培期间菇房空气要流通,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菇床一旦发病,立即挖除病菇并暂停喷水1~2天,床面可用50%多菌灵800倍液喷洒防治。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