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螨俗称“菌虱”,是食用菌制种与栽培中危害较大的害虫。常见的有蒲螨(体小、呈咖啡色、喜群居、行动缓慢)和粉螨(体稍大、粉白色、喜独行、行动快)两种,它们繁殖能力极强,分散活动时肉眼不易发现,当大量发生而被发现时,已对栽培造成麻烦,不能再被彻底消灭,使人防不胜防。
螨类主要孳生于粮食库、鸡舍等地,多通过麦麸、棉皮等培养料、菌种、蚊、蝇及工具等带入菇棚。螨对菌丝的香味很敏感,嗜食菌丝,在制种、发菌及出菇期均可产生危害。
食用菌播种初期发生菇螨为害,接种块的菌丝首先被咬,常不见菌丝萌发;稍后发生菇螨为害,引起菇蕾萎缩死亡。
在子实体上发生菇螨为害,被害部位变色或出现孔洞,严重影响产量与质量。由于菇螨虫体小,肉眼不易看清,菇螨容易乘机为害菌菇。因此,在食用菌栽培管理中要及时防治螨虫。
在食用菌播种后7天左右,将有色薄膜盖在料面上5-10分钟,然后用放大镜贴近培养料的一面观察,一旦发现体小呈扁平或椭圆形、白色或黄色、长有多根刚毛的菇螨时,要立刻防治。
一、危害症状
菌螨直接取食菌丝,造成接种后不发菌或发菌后出现“退菌”现象,使培养料变黑,甚至腐烂。蒲螨数量大时,常见成群迁移到表面培养料或覆土上,如撒上一层黄色粉末。如将手掌或有色膜置于料面上一分钟,就会感觉或观察到螨的存在。
为害情况:螨类常集中在菌块周围咬食菌丝,使被害菌丝不能萌发。螨类严重为害黑木耳、银耳的耳根和菌丝,影响出耳,并造成烂耳和畸形耳。
二、如何防治?
一些种植者对于病虫害并没有提前预防的观念,很多人都是不见虫、不打药。但其实不知,当看到螨虫时,危害就已经比较严重了,而此时打药的效果也远远不如预防的效果好。并且螨虫与其它虫害也不一样,在虫害发生后防治难度比较大。
1、虫源基数大
螨虫每年可繁殖10—20代,每只雌成虫每次可产卵100颗左右,在遇到合适的温度湿度后快速孵化,导致菌包的虫源基数特别大,增加了防治难度。
2、防治不彻底
菌包里螨虫个头一般较小,在配料里生存,啃食菌丝,且菌包里面不可施药用药,增加了防治难度。此外,螨虫由于个头小、体重轻,在风的作用下很容易移动,这也会增加防治难度。
3、打药方式不合理
很多人还是图省事,怕背喷雾器,所以选择快速喷施的方式,一桶水喷一亩地是非常常见的,这样的打药方式是非常不均匀和不合理的,造成防治效果参差不齐。
4、打药时间不合理
一般打药会在歇菇期使用,这个用药时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螨虫和其它虫类不同,其他虫类喜欢阴凉的环境,而螨虫喜欢温暖的环境,所以就导致针对螨虫的防治时间不一样,一般推荐在气温30℃左右时进行喷药。
三、最佳治疗方法
一旦螨虫接触不到药,导致用药效果大大降低,建议烟熏杀螨,烟雾剂杀螨,让螨虫无处可逃。
一旦发现大棚里有螨虫,可以在歇菇期将大棚密封,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烟熏杀虫剂杀螨,做到不伤菌丝,不伤子实体。
四、前期预防方法
1. 培养健康菌种,提高菌种成品率,使菌种菌丝粗壮有力。
2. 注意环境卫生,菇房周围不随地堆放杂物和废料,避免杂菌污染,减少螨虫滋生地。菇房不建在粮堆仓库附近。
3. 严格消毒:播种前菇房彻底清扫,并用专用消毒粉熏蒸消毒;培养料用堆制发酵或喷专用药剂来消灭其中螨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