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黑木耳地栽新技术

    发布时间:2007-08-1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山东农科院土肥所    曹德宾

        黑木耳,是传统的食、药兼用菌,既具有高蛋白及微量元素等营养价值,又有清爽可口、脆嫩宜人的口感,并且因为其具有清肺益气、滋阴壮体、补血活血等疗效作用,被纺织、矿山、理发、环卫以及一线教师等高尘作业人员作为必需食品,其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

     在经历了一段市场低潮之后,2006年的消费市场,人工栽培黑木耳每千克价格达50元左右,商品质量高的可达70元左右,2007年市场价格更是坚挺有加,加上国际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市场发展空间很大,生产前景十分看好。

     一、季节安排

     黑木耳,是一种木腐菌,属于中高温型菇类,其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6~35℃,最佳为22~28℃;一般耳片生发及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5~35℃,最适温度为20~28℃。

     根据以上特性,专家建议以山东、河北、山西、河南为中心的北方地区,秋季生产可安排8~10月出耳。但是,由于各地的地理、温候和栽培模式、栽培场所以及管理技术等条件的不同,具体栽培时间上应该自行调整,不要教条主义。

     菌袋的生产,根据计划出耳的时间,一般向前推进45天左右即可,但应根据基料、配方、培养温度、装料的多寡以及菌株的特性等条件具体测算,掌握一个原则:“宁早勿晚”。

     二、菌株选择

     一般在有种植传统的地区,如东北各地均有适应当地条件的“当家种”,但在非主产区和新生产区,在没有当家种时,则应认真咨询,尽量选用本地或与本地条件相似地区的菌种,并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安排出耳试验和品比试验。

     山东地区近年表现较好的菌株有农科108、冀诱1号等。

     三、配方

     配方一:

     采用碎木屑220千克,麦麸30千克,蔗糖1.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石膏粉3千克,尿素0.8千克,磷酸二氢钾0.5千克,保成功1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袋。

     配方二:

     采用碎木屑160千克,棉籽壳60千克,麦麸30千克,蔗糖1.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石膏粉3千克,尿素0.6千克,磷酸二氢钾0.5千克,保成功1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袋。

     四、基料处理

     选择无霉变的阔叶树木屑等原料,按配方计量后,除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外,加水拌匀,根据原料的质地及当时的气温等条件,建堆焖料2~4天,使之充分吸水、软化,避免木屑尖刺扎破塑料袋,并在适当的水分和堆温条件下,某些杂菌孢子开始萌发,有利于提高灭菌效果。

     焖料结束后,摊开料堆,一边降温,一边进行调配。

     先将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溶于水,均匀喷洒于料内,并进行拌匀、再调基料含水率在63%左右、pH值在7~7.5、料温在28℃以下或常温时,即可装袋。

        五、菌袋生产

     一般使用扁宽20~25厘米、长33厘米左右的聚丙烯封底塑袋,每袋装料0.7~1千克,其栽培模式为:地栽模式、床架模式等;从出耳效果来看,目前当以该种菌袋为主。

     发菌管理:培养室事先进行清洁处理,并按计划整理地面,对配800倍百病去无踪进行地毯式喷洒,并密闭室(棚),2天后即可将菌袋移入进行发菌管理。培养第3天,接种块即可萌发,10天左右,菌丝生长速度加快,菌袋内有热量产生,并排出二氧化碳,因此,发菌10天以后,应逐渐加大通风量,并可适当降低温度;发菌第20天以后,由于菌丝的活跃程度达到高峰,生物量的加大使菌袋内品温亦达到最高,所以,应加强通风管理。发菌期间,结合管理,应将检查剔杂作为重点,发现诸如红、黄、黑,灰白等色泽各异的菌袋剔出,另行处理。经约40天左右,即可完成发菌,一般条件下,可尽量降低温度和湿度,强化通风,约经15天左右,温度低时可延长至20天以上,即可发现大部分菌袋的接种块处有原基现出,此时,即可转入出耳管理。

     六、出耳管理

     地栽式出耳,就是将立式菌袋间隔20厘米左右单层排于地表,切割V形口使之周身出耳的方式,该种栽培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不需建造菇棚、不用通风和光照管理,节省前期投资和减少用工量,但是,由于露天栽培,病虫害相对较多,水分管理也成为管理重点,因此,必须设立喷水管道,根据气候条件掌握喷水次数和喷水量。一般情况下,黑木耳从现出原基到采收,约需20天左右;当发现木耳背面白色渐重、正面耳基处出现白色时,即可确认其已经成熟,当及时采收;若收获偏早,尽管木耳质量高,但影响产量,如采收过晚,不但降低产量、影响质量,而且还会因大量弹射孢子招致病虫,甚至发生流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采收时,应从基部采下,既不要留下耳基,又尽量不要带下基料。

     采收后的鲜耳,应及时进行干制处理:春栽木耳时,可利用阳光晒干,方法是将木耳单片摆开,尽量不使重叠,以防粘连,有条件或秋季收获时,应尽量采用烘干方式,将鲜耳单片排放在烘筛上,烘干室内温度从45℃开始,每1~1.5小时上升5℃左右,至65℃时不再升高,直至烘干;然后使之自然回潮,再进行包装存放。

     注意木耳的运输包装,应以木箱或硬纸箱为好,尽量不要使用麻袋或大塑袋,以免破碎后影响其商品率。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