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大田栽培的一个重要技术是“外源营养袋”的使用,无论是美国室内栽培还是国内当今的大田栽培均与此技术原理有关。今天在这里就针对性地讨论一下外源营养袋的摆放时间问题。
行业内对外源营养袋的使用时间划定的不同主要是认识上的差异,早期羊肚菌技术推行中,有技术方将这个时间定在播种后30天以上,而现在流行的做法是播种后7-20天,最早的摆放时间是播种和摆外袋同时进行(也就是0天),而我们推行的是将外源营养袋使用的时间控制在播种后7-15天之间。
首先,30天以上这个是有问题的,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我们都知道,羊肚菌需要吸收和转化外源营养袋的营养,并将这些营养传送到土壤内部的菌丝网络中储存起来,用作后期出菇所需。早期(播种后)厢面上菌丝生长的力量主要来自菌种携带,这三四百斤的菌种携带的营养是不足以支撑菌丝在土壤内长时间健壮生长的,30天左右的生长势必造成菌丝纤细无力,加剧菌丝网络的老化死亡,影响后期的出菇。
而播种和外袋同时进行是在特殊情况下发生的,就是生产季节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已经过了最佳的播种时间,低温期已经到来,再延后播种和摆放外源营养袋已经不足以实现在低温完全来之前完成菌丝生长和营养转化的情况下的特殊处理办法。前提是环境整体气温较低,生产时间紧迫。低温条件下,外袋污染的可能性降低,菌种萌发后很快可以钻入外袋吸收营养,增加了至少一周的营养转化时间。这种操作在长江流域以北地区较多。
我们推行的最佳摆放时间为7-15天,避免超过20天。正常的气候条件下,播种2天菌丝萌发,3-4天形成稀疏的菌丝网络,5-7天菌丝网络密度增大,随后菌丝网络继续增大并伴有菌霜行程,这时摆放外袋,菌丝活力最强,可强有力的钻入外袋,迅速进行营养转化储备。
外源营养袋的生产是一个费力的活,限制因素是外袋的装袋、灭菌环节,特别是当菌种厂的产能超过300-400亩以后,工作量急剧增加,而生产效率成倍下降,任何环节的窝工都将延缓外袋的生产效率。技术提供方务必注意外袋的生产效率,严格控制播种和外袋的摆放时间,增进项目的稳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