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金针菇袋式再生法栽培管理技术

    发布时间:2009-04-0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再生法”概念

      根据金针菇具有在菌柄上产生第二次分枝的再生特性,待菌丝长满袋底后,调节温度和光线,诱导培养基表面形成原基。原基在袋内因二氧化碳浓度高,不断伸长成细长的菌柄,而未能形成菌盖。待菌柄长到一定数量后,翻折袋口,露出菌柄,进行吹风干燥,然后利用已近枯萎的菌柄在适宜的相对湿度条件下再生出无数细小的原基(侧枝),侧枝不断生长。形成数量极多的子实体。这项栽培技术称为金针菇的再生法栽培技术。该技术于1986年在试栽“杂交19号”菌株时,由福建晋江市安海镇、东石镇的栽培者首先进行栽培探索,至1987年、1988年在闽南一带栽培数量已达5 000万袋以上。因再生法栽培产量高,又可控制出菇时间,受到菇农的欢迎。之后推广至福建省及省外的一些地区。但再生法栽培要取得高产、优质,却是一项管理水平较高的栽培技术。必须在制袋、接种、栽培管理上有配套的技术措施。

      “再生法”配套技术

      1、制袋技术:

      培养料的配制与装袋过程和搔菌法管理技术相同。但必须强调的是:①含水量要求高些,以70%为佳,以利于老菌柄再生时水分的补给;②装套环时,要求把套环尽量往下拉,套在距离培养基表面3~4cm处。套环若套得太高,袋内培养基表面第一次发生的原基数量多,菌柄长得很长,再生菇头大,占去很大份量,影响商品价值,而且产量不高;若套得士紧,不仅不易接种,而且长出来的很多菌柄因空间小、通风差,一旦没有及时开袋,就容易烂掉,因而套环技术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如果有的地区制袋是采用线绳扎袋子,省去了套环和棉#的工序,一般不用再生法的栽培技术。这是因为用绳子扎的袋内通气差,原基数量少,再生后原基很难长满整个袋口。但若在接种时换上套环和棉花的,仍可采用该项技术。

      2、接种技术:

      按常规方法接种,为了让培养基表面生长的菌柄再生出数量多的菇蕾,菌种量需多些。接种时,把菌种适当搅碎,均匀布满在培养基表面,一般每瓶栽培种接25~30袋。但若采用麦粒制作菌种,接种量不必太多,因为麦粒的菌种量多,长出非常多而细的菌柄,反而对再生菇不利。接种时,在培养基表面各部位均匀分散数粒麦粒种即可。采用麦粒种长出的菌柄再生侧枝,出菇快,整齐、强壮。

      3、培养措施:

      接种后置于23℃左右培养,一般25d可长满袋。菌丝满袋后可直接放到栽培室或把培养室的温度降至10~15℃左右,再通过光线诱导,促进袋内菇蕾形成。

      4、栽培管理:

        ① 再生技术:

      再生法与搔菌法和直接出菇法不同的是:要先在栽培袋的套环与培养基表面空间内形成原基。当原基形成后,不急于打开袋口,让原基继续生长。待菌袋内料面上长出的菌柄长达2~4cm,菌袋侧面壁薄膜鼓起时开袋。但要注意必须掌握好黄色金针菇的菌柄(细须状)不能变褐色,白色金针菇的菌柄不能变黄时开袋,否则开袋后容易烂菇,这是“再生法”栽培的关键技术。如果因栽培袋无法进行加温培养,菌丝尚未长到底,而培养基表面的子实体己达到上述要求时,也可以开袋进行栽培。但如果料面上发生的子实体稀疏,数量很少时,不要急于打开袋口,否则再生子实体数量少,影响产量。开袋时,将棉塞、套环拔除,把塑料袋口向外折起卷至离料面2~3cm处,把子实体向下压使之倒伏,紧贴培养料表面。如果个别袋子菌柄太长,可用剪刀修剪;若有的袋子菌柄上已长出菌盖,可用剪刀剪去菌盖(棉花没有塞紧的袋子会出现这种情况)。开袋后加强通风,袋口不盖湿布或报纸,使针尖菇逐渐失水枯萎变深黄色或浅褐色,然后再从干枯的菌柄上形成新的菇蕾丛。枯萎的方法有下列几种:一是在原来的培养室内进行栽培的,把翻折后的栽培袋直接置于培养架的顶层,利用顶层或上层空间相对湿度较低的条件,让针尖菇逐渐枯萎。二是在室内放置旋转式电风扇,采用机械吹风的方法加快菌柄枯萎速度。三是放在通风较好的房间,把门窗打开,让之形成对流,逐渐使其枯萎。

        翻卷后,机械吹风或风量大的地方枯萎速度快,1~2d后,原有的纤细菇柄就干枯变色,但要注意风量不可太大,针尖菇若剧烈枯萎的话,容易枯死,再生效果差。最好是微风吹干,一般过2d就能逐渐枯萎,气温低的地区需3~4d。要注意这个阶段栽培室内的空间相对湿度不可太高,若超过90%,仅仅针尖菇的尖端部分萎缩,一旦停止吹风,又开始继续恢复生长,无法提高产量。原基枯萎时的空间相对湿度以75%~80%为宜。同时要掌握好原基枯萎的程度,这是再生法成功与否的关键。适宜枯萎程度的简单判断方法是:菌柄没有完全发软,用手触摸菌柄,有轻微的硬实感即可。通风吹干过程结束后,置于栽培架顶层上的即搬回最底层,在底层的地面上洒水,利用底层、地面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让枯萎后的菌柄上形成密集的菇蕾丛。若采用机械吹风和通气吹风的栽培袋上面覆盖上湿布,让栽培袋培养基表

        面菌柄和布块之间形成一个较高的空间相对湿度小气候,使接近枯萎的菌柄吸湿恢复。利用菌柄具有再生侧枝能力的特性,诱导长出第二次原基。一般经过2d后,在栽培袋的原枯萎菌柄上又重新形成新的、整齐、密集的菇蕾。

      ② 子实体生长

      当菌柄伸长到3cm、菌盖直径2~3mm时,将折下的塑料薄膜袋口拉上来。一般是一次性直接拉上来的方法简单些,但该法会影响塑料袋四周的部分子实体未能正常生长,而且当气温升高时,袋子中的通气量少,虽然原先是密密麻麻的子实体,但长到袋子的一半时,袋子中部的子实体都因缺氧和缺乏适合的相对湿度而枯萎,仅剩下部分的子实体正常生长,严重影响产量。特别是栽培白色金针菇品种,更要注意采用二次拉直袋子方法,防止气温突然升高或通气不良时子实体发生腐烂。塑料袋拉上后的栽培管理必须注意处理好光线、通气、温度、湿度之间的关系。黄色金针菇要求光线黑暗些,培养出来的子实体色泽淡。窗户可挂上黑色的遮盖物或草帘,轮流打开通风,门口采用窗纱框式门利于通气,也控制了强烈光线的照射。为了保持足够的通气量,栽培房内的架子层与层之间距离要求60cm以上,最底层距地面80cm。若层次距离太低,栽培袋数量多,氧气少,再生出来的菇蕾很难长成正常的子实体。

        当自然气温较低时,拉直后的袋子比较容易管理,只要在地上喷水,保持空间85%~90%的湿度,子实体即可整齐、均匀地生长。而当气温高于16℃以上时,因再生法的子实体极多,要把袋与袋之间拉开2~3cm左右的距离,以降低袋与袋之间紧靠在一起的升温。地上不能大量喷水,防止高温、高湿引起菌盖发生细菌斑点病。而干燥的空气相对湿度,可使斑点病较难发生。当菌柄长至8cm左右时,若相对湿度小于85%,可在塑料袋口覆盖湿布,既可保湿又能抑制开伞。当菌柄长至12cm左右快接近采收时,栽培房的相对湿度要降低到80%。同时,为了防止菌盖开伞,可用干的遮盖物遮住袋口。

        一般南方的福建、广东地区开袋后12d、拉直袋子1周左右,菌柄即可长到15cm。再生的菌柄枝条均匀、基部至顶端色泽淡黄色至白色,稍有光泽,十分整齐。菌盖直径1.3~1.5cm左右,大小一致,外观漂亮。子实体成熟后,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采收。商品菇的标准是菌盖1.3cm,菌柄长15cm左右,但因再生菇要去除基部旧菌柄部分,所以可在菌柄18cm时采收。鲜售菇可在菌柄20cm左右,菌盖1.5cm左右采收。采用再生法技术栽培的金针菇,第一批菇每袋平均产量可达250g以上(350~400g干料),最高可达400g。

        采收完第一批菇后,耙去培养基表面的老菌种块及其残柄,将塑料袋薄膜上端重新套入塑料环及塞进棉花,再继续培养10~15d,第二批原基即可发生,仍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管理第二批再生的金针姑。但由于第一批菇采收后,培养基的含水量大量下降,因此要及时在“再生”时于塑料袋口覆盖含水量较多的湿布、无纺布,促进菇蕾的迅速再生和再生后的子实体生长发育。

        如果袋内含水量降低明显,可采取培养一周后,直接向袋内倒水,让水淹没住培养基,经3~4h后,倒去多余的水分,再把棉塞轻轻塞住,可促使第二批的纤细金针菇菌柄尽快发生。第二批菇从再生开始至采收大约l0d,菌柄较短、菌盖大,产量、质量和整齐度方面均比第一批差,培养基也严重收缩。虽然,还可以再生出第三批的金针菇,但产量极低,一般采完第二批菇后即把栽培袋丢弃,也有采收完第一批菇(产量高达300g以上)后即丢弃。

        再生法栽培的黄色金针菇每袋栽培料干重为400g左右,第一批菇的产量为250~300g,第二批菇为l00g~150g,生物学效率超过100%。再生法栽培的白色金针菇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批,因而每袋干料重以300~350g为宜。第二批白色金针菇菌柄短、数量少,开伞快,经济效益极差,所以一般情况下采完第一批菇后即丢弃。当然,采收完一批菇后的培养基营养尚丰富,也可将培养基晒干打碎,再加入50%新料栽培金针菇或其他食用菌,让之循环利用。

        利用“再生”栽培出来的金针菇基部是“老”菌柄,因而不能食用。必须把基部老菌柄剔除干净,食用从老菌柄上再生出来的子实体。如果气温较高时,基部特别大,浪费多。因而再生法栽培出来的产品不太受制罐厂家和消费者的欢迎。但对于栽培者来说,“再生法”产量高,掌握好技术后栽培管理十分方便。另外因为基部与再生的子实体相连在一起,易于分装和运输,因而目前仍为各地栽培者欢迎。而且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基部所占比例也逐步减少,再生出来的子实体色泽淡,枝条整齐,质量也逐步提高。因而再生法栽培技术也是一种适合我国自然季节栽培金针菇的高产技术,而且是我国利用金针菇具有第二次分枝的特性而独创的一项栽培技术。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