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节滑子菇袋式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2-03-1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滑子菇又名滑菇或珍珠菇,在植物学分类上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丝膜菌科、磷伞属。在河北省承德市已有近16年的栽培历史,一般生产周期为春季2—3月制盘接种,秋季9—11月出菇管理。为提高本品种货架期,实现周年出菇,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根据滑子菇生长特性,结合本市气候条件,经过2年的试验示范,总结了反季节滑子菇栽培模式。
1 反季节滑子菇的生活条件
1.1 营养
滑子菇是一种异养型腐生真菌,是早春和秋季出菇的品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完全依靠菌丝体从培养基中摄取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维生素等作为自己生存的营养物质。在栽培过程中,以陈旧软杂木为好,硬杂木质的混入量不要超过35%为宜,松树木屑用量不可超过20%,因油脂抑制菌丝生长,锯末太细可适当添加稻壳,麦麸、糠和玉米面要求新鲜无霉变。
1.2 温度
菌丝生长温度5℃—28℃,最适温度22℃—26℃,反季栽培时,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下时开始种植,温度过高容易酸料,不利于菌丝体生产。根据平泉县气候条件应于10月下旬—11月末开始栽培,此时平均气温已基本稳定。
1.3 湿度
滑子菇培养料的水分要求在60%—65%,含水量不得低于60%,含水量过大料的密度随着加大,透气性不好,易酸料感染。含水量小不利于菌丝生长,菌丝灰白,密度差,不利出菇的水分管理。出菇期的培养基含水量一定要达到71%—75%,空间湿度达到85%—95%。
1.4 光照
菌丝生长阶段对光的需求不高,在暗光下菌丝生长正常,但子实体分化和形成期,必须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光线不足菇体畸形、柄细长、盖小、肉薄、质差、色黄,适度的散射光(在棚内能看清报纸的字为宜)是促使子实体早熟丰产的重要生态条件。
1.5 空气
滑子菇属于好气性真菌,只有在氧气足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如果棚通风不良,CO2浓度达到0.1%以上时,对子实体就有毒害作用,导致出菇晚,不形成菇盖,柄粗硬,生长畸形,品质低劣。
1.6 酸碱度
培养基中的酸碱度对于滑子菇的生长发育具有重大作用,要求滑子菇的酸碱度在5.5—6.5。
2 生产设施及用具要求
2.1 栽培场地及出菇棚
一个良好的栽培场地是滑子菇正常生长生育的基本条件,反季节栽培滑子菇主要利用温室大棚做培养室和出菇棚。出菇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培养室的环境和出菇棚设置(如:通风、光照等)。因此为满足滑子菇生长发育要求,栽培场所应具备以下条件:①、保温保湿,不易因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而使温度发生剧烈变化;②、冬暖夏凉,提高发菌成品率,延长出菇期;③、通风换气良好,没有直流风;④、无直射光,但必须有较强的散射光,能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⑤、地面不粘,无积水,无秽物;⑥、菇房内外清洁,远离污染物,靠近水源。
2.2 灭菌设施
最好采用蒸气锅炉充气的灭菌方式,可用砖和水泥建造一个3.5m×3.5m,高1.2—1.5m的方形锅。也可采用钢管焊接的简易灭菌锅。
3 栽培技术
3.1 培养基制作
原料主要是锯末、麦麸、糠和玉米面,有条件的可加糖和石膏。配方:①、锯末78%、麦麸10%、稻糠10%、石膏1%—1.5%;②、50kg锯末、7.5kg麦麸、1.5kg糠、1kg玉米面。注:锯末要以陈旧为主,麦麸、糠和玉米面必须新鲜无杂,锯末以软杂木为主,切片也以软杂木为主,掺30%左右硬杂木即可。
3.2 配料
菌袋通常采用18—20cm×50—55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以配方①、为例介绍,每袋干锯末1kg,麦麸0.125kg,稻糠0.125kg,石膏0.01—0.012kg。配料时要根据当天所制出的袋数合理计算所用的物料,不宜多投放物料。
3.3 拌料
按照选用的配方,准确称量各种原料。先干拌后湿拌,即先将石膏、麦麸混合均匀,再与木屑干拌2—3遍。将拌匀后的料平摊在拌料场上,厚30cm左右,根据木屑干湿度及配方要求,将水依次洒在干摊的料面上,搅拌3—4遍,使培养料充分拌匀。拌料时要求:拌料速度要快,不可时间过长,尽量在3h以内拌好,拌好的料要达到营养均匀,干湿均匀,酸碱度均匀,含水量55%—60%。
3.4 装袋
采用装袋机装袋每台装袋机只需7人,装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拌好的料应尽量在4h之内装完,以免放置时间过长培养料发酵变酸;②、装好的料袋要求密实、不松软;③、装袋时不能蹾,不能摔,不能揉,要轻拿轻放,保护好菌袋;④、将装好的料袋逐袋检查,发现破口或微孔立即用透明胶布贴。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