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菌中贵族 羊肚菌

    菌中贵族 羊肚菌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茨菇田生态养鱼技术

    发布时间:2012-03-2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茨菇田生态兼作(轮作轮养),是利用茨菇田浅水环境,既种菇又养殖,充分利用水中动物饵料,还能减少茨菇病虫害,增加肥份,同时保证鱼类用水与水生经济作物茨菇一生都不得缺水习性,从而取得菇鱼双增产的生产方式。实践证明:菇田养殖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特点。现将其生态兼作技术简介如下。
        一、搞好田间配套工程建设
        1.田块选择。用于兼作的田块更要求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注排水方便、蓄水力强、涨水不淹。
        2.田埂加固加高。 通常把田埂加高至30~70厘米,宽度一般为30厘米左右。田埂要捶打结实,以防田鼠等动物打洞漏水或大雨时溢水,造成逃鱼。
        3.开挖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鱼沟一般在菇苗栽植前开挖。可开成“口”“田”“井”字型。一般每隔15~20米可开一条横沟或竖沟,田的四周必须距田埂两至三行菇苗处开挖一环沟。沟深、宽30~50厘米。鱼溜要开在鱼沟的交叉处,一般设在排灌水口附近或菇田中央,长形或圆形。每个鱼溜面积2~5平方米,深0.6~1.2米,暂养池长度视用块长度而定,宽4~6米,深1.2~1.5米,一般暂养池面积占茨菇面积的5%~7%(养蟹可占15% 以上)。鱼沟鱼溜总面积可控制在占菇田面积的5%。
        4.设置排灌水口和拦鱼设备。
        二、菇田生态兼作养殖种类。
        菇田兼作鱼类种类有鲤、鲫、草、胡子鲶、罗非鱼、团头鲂、鲢、鳙鱼、黄鳝、泥鳅、河蟹、青虾、田螺、牛蛙、罗氏沼虾等。菇田具体放养种类,要因地制宜,并要尽可能多品种混养,以充分利用菇中生物饵料。?
        三、苗种兼作放养
        通常一块菇田应以一种鱼为主,适当搭配3~4种其他鱼类。苗种放养要求体质健壮体表光滑、鳞片完整,鳍条无损、大小整齐,并且在放养前用药液浸洗消毒。
        四、精细搞好菇田兼作饲养管理
        1.水质管理。苗种放养初期,鱼小菇矮可以浅灌,水深10~12厘米;随着茨菇长高,鱼种长大,要逐步加水,水深保持在15厘米左右,使其始终能在水田丛中畅游索饵。菇田排水时,不宜过急过快,防止鱼儿来不及进沟系而干死;注意夏季水温变化。菇田水温在盛暑期可高达30℃~50℃,故要适当加深水位或换水降温。
        2.防污防逃。 经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投饵施肥。 应按不同养殖对象根据季节、摄食、生长情况,辅喂精饲料,如糠饼、豆渣、麸皮、菜饼、螺蛳、蚯蚓、蝇蛆、鱼用颗粒料、杂鱼小虾和其它水生动物等。
        茨菇栽插前应施足基肥,秧苗活棵后再追肥。菇鱼兼作有机肥应占总肥量70%以上。 因此菇鱼兼作要控制好化肥用量。施用对水产品较安全的化肥,如尿素、过磷酸钙等。其用量,水深6厘米以上,一次亩施尿素3~5公斤,过磷酸钙5~10公斤。用法:作基肥菇苗栽植前深施,作追肥要加深田水或放干田水,采取少量多次进行,或一次施半块田,隔日再施剩下的一半,并注意不要直接将化肥撒在沟系内。对水生物有强烈刺激作用的碳酸氢铵等仅作基肥为好。
        4.菇田用药。 宜使用高效低毒虫药,如井岗霉素、多菌灵、杀虫脒、杀虫双等。施药时一般要先加深水位,药物应尽量喷洒在菇叶上,不仅能提高农药效果,而且还可避免药物落入水中危害养殖品种。粉剂农药在露水干前喷施;水剂在露水干后喷洒。禁用毒性较大的农药,如五氯酚钠、毒杀酚等。
        五、菇苗移栽
        根据品种优劣和其茬口搭配关系,一般采用5~6月初催芽,6月底移植菇苗,在移栽茨菇苗前先拔好茨菇苗秧,洗去过多厚泥,早栽苗,行穴距50~80厘米见方,亩植1500~2000株。茨菇采收结束后,选择早熟油菜秧苗,于11月底12月初栽植,亩密度3000~3500株。
        六、捕获。
        一般在茨菇采收前30~40天捕获。起捕方法:先疏通沟系水流畅通,然后再缓慢排干田水,使菇中鱼儿顺利进入沟中,再顺着水流集中到鱼溜或排水口,此时用小抄网起捕即可。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