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免大棚露地栽培黑木耳

    发布时间:2012-07-2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一、概述

      黑木耳是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其产量和质量均占世界首位,黑木耳质地滑、嫩、脆、鲜,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相当于肉类,发展前景广阔。

      二、生物学特征

      1、营养
      黑木耳是一种典型的腐生菌,它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维生素四大类,而这些物质主要来源于成份较复杂的植物体,如树木、农作物桔杆、棉籽壳、玉米粉、麸皮、米糠等。黑木耳菌丝体能分泌出多种酶,通过酶分解纤维素、木质素及淀粉,使之成为黑木耳菌丝容易吸收的营养物质,此外黑木耳生长发育中还需要钙、磷、铁、钾、镁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在栽培中应先用优质的原材料,使黑木耳生长有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获得优质高产。
      2、温度
      黑木耳属中湿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6~36℃,以26~30℃最适。子实体(耳芽)形成为16~32℃,以18~23℃为佳。黑木耳能耐~40℃的低温,不耐36℃以上的高温。
      3、水份(温度)
      水份是黑木耳生长发育的主要物质之一,但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份要求不一,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基质的含水量58~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90~95%,低于70%时,子实体将干缩。在黑木耳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份管理要求是干干湿湿、干湿交替。
      4、空气
      黑木耳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它在呼吸过程中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热量,因此不管是菌丝生长阶段,还是出耳阶段都必须有足够的氧气,如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就会导致菌丝生长发育和子实体形成受到影响,因此在耳棒制作培养过程中,基质不能太细、含水量不能过多、培养室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在选择出耳场地里要求通风良好,以供给其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足够氧气。
      5、光照
      黑木耳各个生长阶段对光照的要求不一,要求前期少、后期多。菌丝阶段不需要光照,在全黑暗的培养室中菌丝生长良好,强直射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使用,而耳芽(子实体原基)形成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有光照,如光照不足原基难以形成,子实体生长发育受影响,直接影响黑木耳的产量与质量。在阳光的照射下,黑木耳才会变得黑,没有阳光时,黑木耳要黄一些。
      6、酸碱度(PH值)
      黑木耳喜微酸性环境。菌丝在PH4~7范围内都能生长,“耳棒”培养基要求PH5~6.5为宜。

      三、菌种制作

      1、母种用玉米培养基或琼脂斜面培养基,原种用木屑培养基或棉籽壳,玉米粒培养基,栽培种用木屑或棉籽壳培养基,操作方式常规。
      2、制种季节
      根据各地实践,总结出以出耳期为准绳,以此倒计时的经验,即以有利于黑木耳子实体生长温度掌握15℃~25℃的月份为界限,(1)倒退40~60天为菌袋最佳接种期;(2)倒退70~90天为栽培种制作期。
      耳棒制作季节以秋季为宜,一般海拔在800m以上的山区可在8月上旬制作,每拔在500~800m的场地,8月中、下旬制作,海拔在500以下的场地,8月下旬—9月上旬制作,海拔在300m以下的场地9月上中旬制作。

      四、黑木耳栽培技术工艺流程

      备料→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室内发菌→刺孔供氧→催耳芽→室外排场→出耳管理→采摘与干燥

      五、栽培袋配方:

      1、杂木屑74%,棉籽壳10%,麸皮14%、白糖1%、石膏1%、水适量。
      2、杂木屑70%,砻糠14%、麸皮15%、白糖1%、石膏1%、水适量。
      3、棉籽壳92%、麸皮5%、过磷酸钙1%、白糖1%、石膏1%、水适量。
      4、棉籽壳57%、稻草30%、米糠10%、过磷酸钙1%、白糖1%、石膏1%、水适量。
      5、稻草67%、杂木屑10%、麸皮20%、过磷酸钙1%、白糖1%、石膏1%、水适量。
      拌料:袋料黑木耳拌料时的含水量比袋栽香菇稍干,在50%~55%为宜,因黑木耳菌丝纤细,发菌较慢,培养料稍干使木耳菌丝明显加快,对后期有利,稻草要粉碎或切短3~4公分,不能在料中加入多菌灵等杀菌剂等。

      六、袋装

      用15×55cm袋干料重量1.5~1.8斤,湿料重量3.6斤左右,一般用装袋机装料,需配备5~7人,其中1人加料,1人套袋进料,3~4人捆扎袋口,1~2人检查破袋,用胶布封好,一般每天可装2000~3000袋。
      1、装袋:1人先将袋套在装袋机出料筒上,右手握着袋和出料筒,左手托着袋底,另1人用铁锹铲取培养料倒入装袋机料斗内,1铲即为1袋的装料,当料从筒内出来时,左手稍用力托着袋底,顺其自然后退,当培养料高度距袋口5cm左右时,取下料袋再套上另一个塑料袋,再装入培养料,把装好的袋料靠在塑料框内。
      2、捆扎袋口
      用塑料丝膜绳捆扎好袋口,操作方法:先根据袋口料的多少来增减培养料,使之中量,然后用手捏着袋口上部塑料膜旋转圈,在收拢的塑料摸上用丝膜绳缠绕2周后,将塑料膜回折下来,再用绳绕3圈,最后将绳尾依在折下来的塑料膜之内,向上一拉便扎紧袋口,扎好袋口料袋,整齐的放在垫有塑料布或纺织袋的地面上,检查刺破的塑料袋,被刺破的小孔要及时用不干胶布封着。装好培养料的料袋,要及时上灶灭菌,不宜久放,否则料会变酸变质。

      七、灭菌:常规操作。

      八、接种

      将灭菌出来的料袋冷却到30℃以下或与室温一致后,才能接种。
      操作程序:菌种瓶或袋外壁用消毒剂如0.25%新洁尔灭或75%酒精等擦洗消毒处理,消毒时注意不要将消毒剂灌入瓶内或瓶口,处理后放在料袋上面,同时放入外套袋,打孔棒酒精棉瓶,刀片、绳等,用塑料布7m×7m包起来灭菌1.5~2小时后打开接种,在菌棒的一面打孔4~5个,接入菌种,外面套一只外袋,并扎好袋口,每瓶(袋)栽培种可接种20~30袋,详细操作见全开放式“接种技术”部分或常规操作。

      九、培养

      培养室应事先打扫,地面撒些石灰,接种后的菌袋放入干净的室内或大棚内避光培养,菌袋“井”字形堆码,每排3袋共码8层,保持温度在25~28℃之间,促进菌丝萌发生长,当菌丝长至8~10cm时,可解开套袋口,增加氧气,同时结合进行翻袋、捡杂、将上下层菌袋调换后重新排放。继续培养到菌丝生长到袋的一半时(接种穴菌丝连接)。去掉外套袋,增加氧气快速长满整个袋,即可搬至栽培场进行出耳管理,注意:菌丝培养阶段,室内保持黑暗,这样菌丝即可以正常生长,又可控制过早出现耳芽,定期通气,保持空气新鲜。在菌丝长满棒时,要选择气温在20℃时进行全面刺孔供氧,见光催耳芽,刺孔用安装有80枚一寸小铁钉的钉板刺300孔左右,深度0.5cm,应注意刺孔后耳木菌丝新陈代谢加快、呼吸加强,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热量,导致发菌室温度升高,因此,应分批刺孔,加强通风,以免烧菌。待刺孔后耳棒上的每个刺孔口均有黑色耳芽形成时(约刺孔后15~20天),即可以排场。

      十、耳场选择:

      先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水源方便,无污染源,接近电源的田块或旱地耳场,整成龟背状畦床,畦宽1~1.2m,长度不限。
      畦沟40cm,既当排水沟,又当走道,在畦面上撒石灰粉,再复盖干草或薄膜(扎孔)以利保湿,防止泥沙侵蚀耳筒。使耳片干净无杂质、无污染,干制后质量上乘,耳筒无须覆盖薄膜,不搭建荫棚,露天排场,在畦面上每隔2~3m敲一个木桩,在木桩上捆铁丝,形成3~4条直线靠枕,用于排放耳棒。

      十一、排场与出耳管理

      选阴天或晴天傍晚,温度在20℃以下时,将耳棒搬至出耳场,用刀片划破塑料袋,把耳棒斜靠在铁丝上,每两棒间要留5~10cm距离,以利于通风及受光,排场后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水份管理,温度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水份管理是露地栽培出耳管理中最为关键的技术环节。在黑木耳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份管理要求是干干湿湿,干湿交替,因此,要求备有微喷设备,采用人工喷水,则费工费时,喷水以塑料管微孔喷雾设施为佳,气温高时喷水应在早晚进行,空气干燥时,增加喷水次数,气温低时可以在白天进行,喷水量根据气候变化而灵活掌握,做到晴天(早晚)多喷,阴天少喷,雨天不喷,以免影响木耳的质量,在气温超过25℃以上时就应不喷或少喷水,采收前一天停止喷水。温度管理一般是用自然温度,并没有保温要求,只是在春季气温高时,应采取遮荫,通风等一些措施,以降低温度,雨水多时应进行防雨。
      病虫害防治就以预防为主,不允许使用农药。
      整个出耳季节,特别是在秋冬季均无需进行遮荫,阳光的照射有利于提高黑木耳的质量。

      十二、采收与干燥

      黑木耳的出耳期主要集中在10~11月,和笠年2~4月,在出耳期间一般均为多雨季节,因此应及时采摘成熟或将成熟的木耳采收应选择在晴天,待木耳开始皱缩时采摘容易干燥,若天气预报将要长期阴雨天气时,对没有成熟的木耳应提前采收。如不及时采摘,已成熟的木耳遇连续阴雨,导致没有机会采摘和干燥,造成流耳或烂耳,采摘后的木耳应及时摊晒于席上,置在通风良好,干燥的地方,摊开凉干待有阳光时进行晒干。

      十三、转潮管理

      采收后5天喷1次细水,使培养湿润,待新的耳牙形成后,再继续喷水,耳片八九分成熟即可采摘,采1批木耳,菌筒换头1次,使之两头出耳均匀,促进菌丝形成子实体,共采摘3~5潮,袋产干耳50~75克,效益可观,是农村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