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平菇后期补水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

    发布时间:2012-08-0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袋栽平菇因其产量、质量及管理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平菇生产的主要方式,然而袋栽平菇最大的不足就是2潮菇后缺水干料,使平菇有30%-50%的产量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为解决这一问题,广大科研人员和生产人员经过生产实践得出多种补水方法,并在生产上广泛应用。下面对这些方法逐一介绍,并结合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为菇农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 浸泡法

      1.1 技术要点

      先在平地上挖4m×4m×0.5m的方坑,坑内衬一层塑料膜。然后把挑出未被污染的菌袋用消过毒的粗铁丝打4-6个孔,接着把处理好的菌袋摆在膜上,摆至总容积的2/3处,上面再覆一层塑料膜,膜上先灌水,然后膜下再灌水。此法中膜下水用来浸泡菌袋,膜上水用来代替重物压住菌袋。这样每批袋浸泡24-36h,捞出后继续垒墙出菇。

      1.2 优缺点分析

      1.2.1 优点 该法能够使菌袋获得足够的水分,补水能力较强。

      1.2.2 缺点 浸泡过程中,菌丝体和空气长时间隔绝,会使菌丝生长受阻,浸泡后需一个恢复期,并且用水量大,造成浪费。更重要的是在浸泡过程中,菌袋中可溶性营养物质会被溶出一部分,成为新的减产因素。如在补水过程中补充营养物质,可能会同样造成营养的大量浪费。

      2 注水器法

      2.1 技术要点

      该法遍及全国各地,并且注水器种类繁多,有紫铜的,也有铁质的。一般1个注水器1次可向几个菌袋同时注水,2人操作,1d可补水万余袋。

      2.2 优缺点分析

      2.2.1 优点 简单易行,注水效果明显。

      2.2.2 缺点 不能使菌袋真正补足水分,注入的水量有90%以上会很快流失;注水时间短,存水时间也短;注水器的注水针插入菌袋中,对菌丝体会造成伤害;易感染杂菌。

      3 双面袋立体抹泥垒菌墙法

      3.1 技术要点 将菌袋膜脱去,每2行1垛,行间距宽40cm,袋间距1cm,均填满土,一层袋一层土,用水浇实,或一层袋一层泥,垒5-6层袋。菌墙的两个侧面也要抹上一层稀泥,菌墙的上端用泥抹成一个水槽,水槽中放入营养水,让营养水从上向下渗到培养料中。

      3.2 优缺点分析

      3.2.1 优点 该法依靠土壤里的湿气缓慢而长期的向菌丝体供应水分,同时土壤中的一部分营养物质也会流向菌丝体,补水效果非常理想,产量也很高。

      3.2.2 缺点 菌墙抹泥要求技术性高,否则在水槽上加营养水时易从菌墙漏出,不仅造成营养水损失,不及时堵漏还可能导致菌墙塌垒,加大劳动量大,使菌袋受损。且出菇易沾泥土,对商品的质量影响很大。另外,易滋生病虫害。

      4 断植覆土技术

      4.1 技术要点 选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建畦。东西畦向,畦深40cm,宽90cm,长度不限,畦高出地面10-15cm。畦内浇足水,水渗后用石灰消毒。然后把出过菇的菌袋用刀切成两段在筒四周用铁丝扎5-6个洞,断面朝上,紧密地竖在畦内,空隙内用散落的培养料塞紧。菌筒满畦后,用2-3cm厚颗粒状经高锰酸钾液或克霉灵消毒的细土覆盖,然后浇足透水在畦上支架盖草苫。覆土后的前1周2-3d浇1次透水,1周后视畦面干湿程度,适当喷水,保持湿润。温度在20℃-25℃条件下覆土20-25d即可现蕾出菇。出菇后增加光照,以后按常规管理。

      4.2 优缺点分析

      4.2.1 优点 补水、增产效果都不错。

      4.2.2 缺点 菇体易由侧耳状变圆,喷水时即使是雾状水也易使泥土溅到菇体上,商品性明显降低。覆土后头潮菇出菇时间推迟。

      5 改良地栽法

      5.1 技术要点 在棚内挖宽1-1.2m,深15-20cm,长度不限的畦,畦间距20cm,挖出的土拍碎,加入0.2%-0.5%的磷酸二铵,调和均匀,气温高时须喷800倍的多菌灵液和1000倍氯氰菊酯液拌土。把菌袋一端老菌皮切掉,从另一端把袋膜翻提2/3左右,翻过来的袋膜对折,两角系一扣封住新料面。然后把带塑料膜端朝上竖直摆入畦内,袋间距1cm,袋间用细营养土填实,用水冲去袋头泥土并浇透,使袋头露出土面2-3cm为宜。畦间作业道铺旧地膜,以利操作和浇水。每天在畦面上喷水1次,连喷3次。出现菇蕾后把菌袋膜揭开翻卷露出菌面。出菇期可在作业道的薄膜上浇水,以增加湿度。每潮菇后养菌3d,喷1次0.5%尿素液后把袋膜重新系好封口,浇1次透水促使现蕾。

      5.2 优缺点分析

      5.2.1 优点 这种管理方式菇体肥大、肉厚、干净、产量高,且一次埋土后,日常管理容易,出菇期长,适合一般菇农采用。

      5.2.2 缺点 菇体易由侧耳状变圆,且要求使用疏松,有持水能力的中壤土。如果棚内的土达不到要求,可在菜园或棉田取土,但必须是没有化学污染,当年没有施过平菇废料的。

      6 输液法(改良注水法)

      6.1 技术要点 在栽培场一端设高1.5m的支架,支架上放1个贮量为50kg以上的贮水桶,桶底层设下水口,并装上一阀门,用于控制流量。然后连接内径15-25mm的软塑料管作主管道。塑料管顺栽培场地水平固定在棚顶或墙壁上,在每个菌垛处设1个三通口,并顺着菌垛接同样塑料管作为支管道。在支管道上打孔,插入废的一次性输液管(经灭菌处理),针头插入需补水的菌垛内。补水量为每天每袋50ml左右(用输液管上的滚轮控制),连续5-7d,下潮菇同样操作。贮水桶内水应清洁无杂质。另外可把贮水桶内的水配成0.5%尿素液或菇壮素液效果更好。

      6.2 优缺点分析

      6.2.1 优点 此方法工作量小,并且用该法向菌袋中滴非常微量的水,使滴进去的水既能够满足菌丝生长需要,又不会因为水多而使菌丝受淹,故对菌丝的伤害小。此法在补水的同时补充营养,且营养不会流失,使用水更经济,且出菇品质好。管理得当,其产量与地栽法相当。

      6.2.2 缺点 需一些材料投资,且对水质要求较高。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