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8-0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河北省赵县高村乡南泥河村今年对以往的双孢蘑菇中棚栽培模式进行了改进,建成四个高标准半卧式日光温室。温室长40米,宽13米,高4-5米,室内由水泥柱支起4层竹架。温室顶棚设有4个天窗,温室的墙上留有通风口,使通风不形成对流,又能保证温室内的空气含氧量及适宜的温度、湿度。利用半卧式日光温室栽培双孢蘑菇,充分利用了空间,比中棚地畦式双孢蘑菇栽培面积增加了四倍,节约了土地及管理设备设施,菇农长期收益明显提高。
双孢蘑菇是一种草腐生菌,可以采用粪草混合料为培养料。生产上常采用粪草比1:1的比例进行发酵腐熟培养料,平均每平方米需要干料培养料约30公斤。利用半卧式日光温室栽培双孢蘑菇,每年可以进行两次播种,形成周年不间断的栽培模式,大大提高了双孢蘑菇的产量。春夏季双孢蘑菇一般在2月上中旬堆料,3月中下旬进行播种,4月下旬至7月份出菇,可采六潮菇。秋冬季双孢蘑菇一般在7月初堆料,8月初进行播种,9月上中旬至次年2月出菇。
培养料堆制发酵是双孢蘑菇栽培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没有经过高温发酵的培养料,病菌含量多,很难出菇;过度腐熟的堆肥,因营养大量消耗,即使再补充营养物质,也很难获得理想收成。现以牛粪稻草为主要原料的配方,每100平方米需要准备如下材料:牛粪1500公斤,秸秆1500公斤,磷肥50公斤,尿素5公斤,石膏粉75公斤,石灰粉75公斤。先将秸秆和牛粪分别用清水充分浸湿,堆成一个宽2米、高1.5米、长度不限的大堆,预堆2-3天;然后将预湿的原料按一层秸秆一层粪建堆,直至堆高1.5米,可适当调节含水量;建堆第二天,应使料堆50厘米以内的温度达到70℃,保持3天后翻堆,加入辅料;堆温在65℃以上保持3天后第二次翻堆;堆温升至65℃以上保持3天,第三次翻堆,并喷洒0.5%的敌敌畏和1-2%的甲醛,上覆薄膜,保持6天左右,以杀死堆内残存的螨类和虫卵。每次翻堆应注意上下、里外对调位置,堆起后要加盖草帘或塑料膜,防止料堆直接日晒、雨淋。培养料进棚后,可进行第二次发酵,棚外架设煤灶烧水,产生水蒸气入棚,棚温升至60℃保持12个小时,50℃保持2-4天。二次发酵技术能使原料分解充分,培养特定的微生物群落分解堆肥,使堆肥形成菌丝体生长的最佳营养状态和最佳生态环境,播种后菌丝体繁殖快,生长旺盛,提高双孢蘑菇产量。培养料腐熟适度时,外观呈深咖啡色,无粪臭和氨气味,草粪混合均匀,松散,细碎,无结块,体积只有原来的60%左右,水分控制在65-70%,即手紧握稻草有水滴浸出而不下落,PH值在6.8-7.0之间。
播种时先在棚内菇床上铺一层3厘米厚的新鲜麦秸,再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地铺到菇床上,料层厚15-20厘米为宜。然后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0克加甲醛20毫升熏蒸消毒,24小时后打开门窗难通风换气。当料温降到28℃以下时即可播种,每平方米用500毫升瓶装的菌种一瓶。将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上,轻轻压实打平,使菌种沉入料内2厘米左右为宜。播种后3天内适当关闭门窗,保持空气湿度80%左右,以促使菌种萌发。注意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0℃,否则应在夜间适当通风降温。
播种后15天左右,当菌丝基本长满料层时进行覆土。选择吸水性好,具有团粒结构、孔隙多、湿不粘、干不散的土壤为佳,每100平方米菇床约需2.5立方米的土。先拌入1.5-2%的石灰粉,再用5%的甲醛水溶液将土渗透,待手抓不粘、抓起成团、撒下就散时进行覆盖,覆土厚度2.5-3.5厘米。覆土后调节水分,使土层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覆土后的空间湿度应保持在80-90%,温度13-20℃(最佳温度15-18℃)。严格控制温、湿度是双孢蘑菇优质高产的关键。
当蘑菇长到直径2-4厘米时应及时采收,若采收过晚会使品质变劣,并且抑制下批小菇的生长。采收后在空穴处及时补土填平,并喷施一次1%的葡萄糖、200倍的太阳花丰产王或绿风95,以促进小菇生长。利用半卧式日光温室栽培双孢蘑菇,再加上科学的技术管理,定会为双孢蘑菇的丰收奠定良好的基础。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