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8-1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栽培原料来源广、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市场需求大,因此,近几年来,其生产得到蓬勃发展,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已形成继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之后的又一新兴产业,对农村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1]。由于农村栽培户栽培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灭菌消毒条件,大部分仍采用常规的栽培方法和接种方法。发酵料塑料袋栽培法由于发酵方法简单,污染率相对较低深受广大栽培户欢迎,主要有料袋开放式两端接种、料袋三道接种和料种拌匀接种3种方式。至于哪种接种方式最好,尚无有关方面的报道。该试验用发酵料法以棉子壳作为栽培料,用塑料袋栽培方式进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平菇母种由商丘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广温型3号菌株,经过三级扩大培养获得栽培种,原种采用小麦种子作为培养料,栽培种采用棉子壳作为培养料,待菌丝长满菌袋后,作为栽培试验的供试菌种。栽培时间2006年4月15日。
1.2 培养料配方
新鲜棉子壳95%、麸皮3%、石灰1%、复合肥1%。
1.3 发酵处理[2]
将上述培养料按料水比为1.0:1.6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将新拌料(也称生料)堆成近梯形料堆,上盖塑料布以利培养料升温和保湿。建堆后2~3d,堆内料温开始升高,当料温达到65-70℃翻堆1次,以后大约每40h翻堆1次,总共翻堆4次,共计7d。最后1次翻堆通过喷雾方式喷入0.1%克霉灵和敌敌畏。翻堆有利于培养料中嗜热放线菌的大量繁殖,并排出废气,发酵完成后的生料就转变为发酵料,此时的培养料色泽偏深,略带酒香,柔韧性好,松软适度。
1.4 试验方法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按3种不同处理进行袋栽,袋子规格是25cm×45cm×0.02cm。将供试的栽培种掰成黄豆大小的碎块,接种备用,接种菌种量15%。
两端开放式接种:按每袋装料湿重为3kg,装100袋,接种量15%,菌种等分2份,接在菌袋两端,掌握以覆盖两头为度。
菌袋三道接种:按每袋装料湿重为3kg,装100袋,接种量15%,菌种等分3份,接在菌袋中间一道,其余2份分别接在菌袋两端。
菌料拌匀接种:将3kg湿料和15%的菌种混合均匀,然后装袋,装100袋。
3种处理接种后,两头用包装带自制4cm套环外加报纸封口,接种完毕搬入培菌室进行常规发菌管理并作好观察计录。
1.5 观察计录3种处理料湿重均为3kg,每种处理各栽培100袋,重复3次,分别进行菌丝生长速度、菌丝满袋时间的调查统计,计录各处理的污染袋数,然后计算杂菌污染率,分析比较3种处理的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3种接种方式中,两端开放式接种栽培平菇,其菌丝长势和子实体的形成都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且其污染率极低;菌料拌匀接种菌丝长势和子实体的形成明显比两端开放接种差,而且其污染率较高;菌袋三道接种与两端开放式接种无明显差别。因此,塑料袋栽培平菇,两端开放式接种效果较好。
表1 平菇不同接种方式的比较
处理 总袋数 菌丝长满* 从播种到* 污染袋数 污染率%
菌袋的天数 出菇天数
两端开放式接种 100 14 21 7 7
菌袋三道接种 100 16 24 8 8
菌料拌匀接种 100 20 28 21 21
注:*均为生长的平均天数。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表明,发酵料塑料袋栽培平菇时,用不同的接种方法对菌丝生长会有一定的影响,而菌丝的生长情况又直接影响到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在我国广大农村的食用菌栽培专业户中主要采用发酵料塑料袋栽培方法,普遍存在设备简陋、栽培条件及环境较差,污染率高,出菇产量低等缺点。两端开放式接种,菌丝生长快、长势好、周期短、污染率低,建议广大栽培户采用。至于两端开放式接种菌丝生长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食用菌是好氧真菌,菌种接种在塑料栽培袋两端,真菌更有利于吸收氧气,代谢活动强,有利于菌丝的生长繁殖。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