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平菇的栽培要点

    发布时间:2012-10-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1.堆积发酵:按上述配方要求,将料充分混合(易溶于水的应先加入水中溶解),然后加水拌匀。拌好的培养料堆闷2小时,让其吃透水后进行堆积发酵。当料堆中心温度升到55℃-60℃时维持18小时进行翻堆.内倒外、外倒内,继续堆积发酵,使料堆中心温度再次升高到55℃-60℃时维持24小时,再翻堆1次。经过2次翻堆,培养料开始变色,散发出发酵香味,无霉味和臭味,并有大量的白色放线菌菌丝生长,发酵即结束。然后用pH试纸检查培养料的酸碱度,并调节pH值为8左右,待料塌降到30℃以下时进行装袋。生产实践证明,用发酵料栽培平菇菌丝生长快、杂菌少、产量高。

      2.装袋:用聚丙烯塑料薄膜,制成23厘米×45厘米或28厘米×50厘米规格的袋子。人工装袋时,应一手提袋,一手装料,边装边压。2层料3层菌种。

      3.堆垛发菌:菇棚(房)消毒后,把接过种的料袋搬运到菇棚(房)内,在畦床上堆垛发菌。堆放2-4层,料袋堆放成“井”字形,交叉排放,便于散热,垛与垛之间留出60-70厘米宽的人行道,便于操作和通风换气,还要留出一定的空地,以便翻堆倒垛。平菇发菌管理的要点如下:

      ——保持温度,注意堆温变化。堆垛发菌后,要定期在料袋间插温度计观察堆温,注意堆温变化。发菌温度以25℃-30℃为好,高于30℃应及时散堆,加大通风量,防止高温烧菌。温度低于20℃应设法增温保温。

      ——通风换气。菇棚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气温高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中午通风。

      ——保持千燥。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60%-70%为宜。

      ——光线要暗。弱光有利于菌丝生长。

      ——翻堆。堆垛后每隔3-5夭翻垛一次,将下层料袋往上垛,上层的下垛,里面的往外垛,外面的往里垛,使菌袋受温一致,发菌整齐。翻垛时发现有杂菌污染的料袋,应将其拣出;若发现有菌丝不吃料的,必须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预防鼠害。防止老鼠咬破料袋,引发杂菌污染。

      发菌阶段,在温度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暗光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一般中高温型平菇25天左右,低温型30-35天,菌丝即可长满袋。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