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发酵料短时灭菌栽平菇

    发布时间:2012-11-2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一、范围

      本标准化生产技术规定了马铃薯生产过程的选种及种薯处理选地、选荐、耕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要求。

      过去栽培平菇以生料或熟料栽培为主,生料栽培不是所有季节都适宜,时期不对会造成较高污染率;熟料栽培适合所有季节,但燃料成本较高。平菇发酵料加短时灭菌技术,可解决以上两方面的缺点,节省灭菌时间70%,节省燃料75%,成品率98%以上。

      ■栽培季节

      可在春季4至6月、秋季8月初到11月生产。

      ■品种选择

      发酵料栽培应选择菌丝长势强壮,吃料迅速的黑色、灰色或白色,当地应季主栽、受市场欢迎的品种。

      ■原辅料及配比

      棉籽皮40%至50%,玉米芯30%至40%,麦麸15%至20%,石灰3%至4%,尿素0.3%至0.4%,粗盐1%至1.5%,磷酸二氢钾0.5%。含水量65%左右。

      棉籽皮75%至80%,麦麸15%至20%,石灰3%至4%,粗盐1%至1.5%,尿素0.3%至0.4%,磷酸二氢钾0.5%。含水量65%左右。

      将棉籽皮或阔叶树硬木木屑、粉碎了的杂木枝丫等80%,麸皮15%至20%,尿素0.3%至0.4%,石灰2%至3%,石膏粉1%,粗盐1%至1.5%,加适量的水65%左右。

      ■发酵技术

      玉米芯最好提前用水浸泡1至2天,选择适当大小的地块,将土铲平压实,将棉籽皮铺好一层10厘米左右,再铺玉米芯10厘米左右,交叉反复铺至堆高80厘米至100厘米;铺主料时分层加入麸皮、石灰、石膏、粗盐,边铺边加水进行发酵,在堆上,每隔40厘米扎一个直径8厘米的通气孔,如天气凉爽,前1至3天,可加盖塑料薄膜提温,促进发酵,堆内温度达50℃至60℃时,撤掉薄膜自然发酵,4至5天后堆内温度达到70℃至80℃时翻堆一次,过2至3天再翻堆一次,翻2至3次堆,7至10天以后可以装袋,以后可边发酵边装袋。

      ■装袋、灭菌

      使用22厘米×45厘米的筒袋,采用人工或机械装袋方法,保证装料松紧适度。将砖平铺在地上,宽3米,长3.5米至4米,顺着长度方向在砖的空隙处放2根用于通蒸汽的钢管,与锅炉蒸汽管连接,在砖上码放菌棒,一般码宽7排,高7至8层,长度可码25个菌棒左右,控制在每堆1500至2000棒左右,棒与棒之间留一定的空隙,先堆放1至2天,外面用塑料布包好,烧锅炉、通蒸汽,使堆内培养料温度达80℃至90℃时保持3至4小时即可。此时加温主要起杀死料堆表层中的杂菌及螨虫、蚊蝇虫卵的作用,时间不宜过长。

      ■接种

      灭菌后待料温自然降至常温时接种,在洁净的棚内将菌种袋表面、接种工具及手用酒精或其它消毒剂消毒,然后两头接种,接种时先将料袋一端的口解开,快速将适量的菌种放入,将口扎好,再将另一端照同样的方法接种、扎口,码放一起发菌。

      ■发菌管理

      平菇菌棒码放以墙式码放为主,根据当时气温决定,码放方式及高度也是根据当时温度而定,温度较高时菌棒要单排码放,中间留通风的地方,墙与墙之间留20厘米以上的距离,避免菌袋温度过高,墙式码放高度8层至10层;温度较低时可减少两墙中间的距离,直到墙与墙挨到一起,墙的高度也可以增加到12层至13层,层与层之间用两根竹竿隔开,并用竹竿在菌墙中间进行固定,防止菌墙倒塌。将菌袋放在适宜的地方遮光发菌,注意通风降温,发菌气温以20℃至25℃最好,温差不宜超过6℃;及时翻堆,保持菌棒料温24℃至27℃最好,料温不能超过30℃;当温度较低时,注意保温,但要通风换气,夜温低于15℃时,及时关闭风口保温,保持空气湿度70%左右。

      ■出菇管理

      菌丝达到生理成熟以后,气生菌丝倒伏,颜色变深,菌棒表面出现黄色水珠,或表面出现菌皮或原基。此时将棚内地面整平,将菌棒每隔1米左右呈墙式码一排,墙与墙之间留80厘米左右走道,墙高夏季6层至8层,码时两个菌棒之间留一些空隙,以利通气散热。码好菌墙后,棚内气温控制在10℃至15℃左右,料温20℃左右,这样才能保证均衡出菇,出的菇肉厚、质量好,且不易感病。

      当菌丝发满成熟以后,在菌袋的两端用裁纸刀划1至2条口,可控制前期出菇势头不要太猛,边开口边给以温差刺激,3至5天后出现菇蕾,此时不要直接向菇蕾上浇水,避免将小菇蕾击死。开口出两潮菇以后,将菌袋的一头全部割掉,继续出菇。

      出菇期每天向棚内喷水2至3次,喷水要小、轻、勤,维持棚内湿度85%至90%左右。生长的中后期,在浇水时向水里加入少量漂白粉或高锰酸钾,可有效防治平菇黄斑病。

      平菇是对二氧化碳比较敏感的食用菌品种,一般控制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500ppm。平菇出菇期需要一定的散射光,此时要将草帘或保温被揭开少量,让棚内有少量散射光即可。子实体长至七八成熟(菌盖边缘仍向下生长)时可以采摘,采摘前不要喷水,以降低平菇含水量。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