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畸腐病毒——导致杏鲍菇畸形和腐烂的轮状、囊状(疑似)病毒颗粒和棒状病毒的统称,病毒粒径20nm-100nm,病毒颗粒外层包围的是颗粒状壳蛋白,病毒颗粒中心部位为遗传物质RNA;在1-10万倍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影像显示为轮状、囊状和棒状结构;我们利用200KV透射电子显微镜发现,其中轮状病毒与国内外同行学者早期发现的平菇、香菇病毒外形相似,不同的是其粒径则是已知病毒的1-3倍,参见附页:
图1. 杏鲍菇液体菌种中杏鲍菇畸腐病毒(疑似病毒)电镜照片.
图2. 杏鲍菇伤流液中棒状病毒电镜照片.
图3. 畸形腐烂鲜杏鲍菇的伤流液内畸腐病毒电镜照片。
一、杏鲍菇畸腐病毒在杏鲍菇生产中的病症观察表现如下:
杏鲍菇畸腐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和途径:
杏鲍菇菌丝体传播途径:例如母种、原种、生产种等。
生产作业传播途径:例如搔菌、疏蕾、采菇作业等。
空气传播途径:带病毒杏鲍菇孢子撒播空气中,通过生产场地通风管道、廊道等传播扩散。
虫媒传播:携带杏鲍菇病毒孢子或沾染病毒杏鲍菇伤流液的昆虫,例如菇蝇、蟑螂等可以传播扩散病毒。
细菌、真菌等能否被杏鲍菇畸腐病毒侵染并传播病毒,还有待深入研究。
杏鲍菇畸腐病毒潜伏期症状:由于杏鲍菇畸腐病毒寄生于杏鲍菇菌丝内部,杏鲍菇菌丝含有较低浓度杏鲍菇畸腐病毒时一般不表现病症,或仅能表现轻微病症,例如,杏鲍菇菌盖细小瘤状物,鲜杏鲍菇横切面可见不规则无规律分布的点片状水渍样斑点;带毒试管种菌丝生长迟缓、易于老化吐黄水等;生产菌包接种后,菌包菌丝满袋时间延长,比正常发菌期延长10-30天是常事,有的甚至时间更长;杏鲍菇个体矮小、瘦弱,轻微畸形,产量下降等等;
杏鲍菇畸腐病毒发病期症状(参见附页图4——图8):
严重畸形:杏鲍菇畸腐病毒的基本核心成份是RNA,这种遗传物质直接影响杏鲍菇的表现型,导致各种畸形,例如:肿瘤状、球状、珊瑚状、颗粒状、丛生状、不分化菇蕾、不出菇等等;
严重腐烂:病毒数量级数的增长可以直接破坏杏鲍菇的免疫系统,降低杏鲍菇细胞抵抗细菌和真菌侵染的能力;在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菌的攻击下杏鲍菇菌丝细胞加快崩解,流脓流水,造成杏鲍菇严重腐烂现象,甚至导致绝产。
杏鲍菇畸腐病毒的防治与建议:
1)综合防治,预防为主:首先不要引进带毒菌种,菌种引进前要对原产地进行考察鉴定;新引进菌种要在隔离环境下进行出菇试验。其次要加强菌种生产场所和出菇场所的卫生清洁,防治病毒侵染和传播。
2)淘汰染毒杏鲍菇菌种更换脱毒菌种:对现有发病菌种进行彻底销毁或隔离存放;在正规的有病毒学研究能力和杏鲍菇育种能力的科研院所引进安全脱毒或低毒钝化的杏鲍菇菌种。
3)清除污染源:已经发生杏鲍菇畸腐病毒病症状的生产场所,要加速清空发病房间,彻底消毒,注意严格隔离,防止扩散和传播。
4)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强化人员、工具、服装、周转筐、托盘、车辆、车间廊道、通风管道、厂房环境等方面的彻底消毒,经常消毒。
5)通过“轮作”“转产”方式避开杏鲍菇畸腐病毒病:严重发病杏鲍菇生产厂,短期彻底消灭杏鲍菇畸腐病毒有时会很难,通过杏鲍菇与其它品种食用菌,例如白灵菇、平菇、香菇等交替轮流栽培生产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单一栽培杏鲍菇带来的疫病风险。
病情特殊严重的杏鲍菇生产厂,建议转产其它食用菌品种,彻底避开杏鲍菇畸腐病毒病的毁灭性危害!
据笔者对国内杏鲍菇生产厂家不完全调查发现,杏鲍菇畸腐病毒病在国内扩散发病范围很广,许多厂家几个月内损失动辄以百万元甚至千万元计算,全国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保守计算也在数亿元人民币以上,损失惨重!惊人!必须引起各杏鲍菇生产厂家、菌种供应商及有关科研单位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附页:
图1.杏鲍菇液体菌种中杏鲍菇畸腐病毒(疑似病毒)电镜照片
图2.杏鲍菇伤流液中棒状病毒电镜照片
图3. 畸形腐烂鲜杏鲍菇的伤流液内畸腐病毒电镜照片
图4. 杏鲍菇畸腐病毒病症状照片(1)
图5. 杏鲍菇畸腐病毒病症状照片(2)
图6. 杏鲍菇畸腐病毒病症状照片(3)
图7. 杏鲍菇畸腐病毒病症状照片(4)
图8. 杏鲍菇畸腐病毒病症状照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