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废料栽培鸡腿菇技术
发布时间:2013-07-1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原料准备:将出过菇的平菇(金针菇、草菇)等食用菌废弃菌料,脱袋并将袋料打碎,晒干后以备用。
季节安排:栽培鸡腿菇季节安排应避开高温干燥的大伏天,以春、秋两季栽培为好。春栽出菇期应安排在3―5月,春栽必须掌握一个原则:菌丝只有满袋后才能安全越夏。秋季出菇期一般安排在9―11月份。按照出菇时的温度,一般采用倒推算的方法,确定制菌袋时间,一般发菌时间40天左右。
品种选择:鸡腿菇可分为丛生种和单生种。单生种个体肥大,单菇重30―150g,但产量略低,丛生菇个体较小,单菇重10―20g,总产量较单生种高,目前我们重点推广丛生种。
栽培方式及场所:鸡腿菇栽培方式多种多样,但以熟料袋栽,脱袋覆土,品质好,产量高且稳定,无风险。采用蔬菜大棚栽培,上覆盖1层薄膜,再覆2层遮阳膜或1层草包。
培养料配制:栽培过金针菇、平菇等食用菌的废料和污染料都是栽培鸡腿菇的理想培养料,以这些为主料,配适当的辅料进行栽培,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而且也降低了成本。以下几个配方可供参考,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1、棉子壳25%,平菇废料60%,麸皮10%,玉米粉3%,糖0.1%,石膏1%,石灰2%;2、棉籽壳20%,草菇废料57%,麸皮10%,米糠10%,石膏1%,石灰2%;3、棉子壳20%,金针菇废料56%,麸皮5%,米糠15%,石灰3%,石膏1%。
菌袋制作:任选其中配方,称料、拌匀,石灰兑成石灰水拌料,含水量掌握在60―70%,然后装袋。装袋有手工和机器两种方式,袋的规格一般为17×33―38×0.04cm,装袋料高度约15cm,湿重800g左右,袋口套上套环加棉塞或折袋口、扎绳均可。装料要松紧适当,太松,菌丝易老化,含水量不足,影响出菇和产量,太紧,菌袋内缺氧,发菌慢。装袋后应当天灭菌,常压灭菌,待温度达到100℃后,再维持8―10小时,闷4小时后方可出锅。灭过菌的料袋要放在经过消毒的室内冷却。冷却后接种在接种箱内或接种室内接种,要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操作。
发菌管理:接完菌种后袋料要轻拿轻放,放在室内发菌,培养室温度最好控制在25℃左右,湿度80%以下。堆放筒料的层数高低视气温而定,气温高则层数低,反之,则高。不管高低,一定要注意菌袋内温比外温要高2--5℃。为此,在培菌阶段要经常观察,防止烧菌,同时要加强通风换气。若菌袋扎口的,待菌丝长达料的1/3以上时,要适度解松袋口增加氧气,促进菌丝生长。一般4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袋,这时可将温度降到20℃以下堆放,以复壮菌丝,贮藏营养,准备脱袋出菇。
脱袋、覆土 鸡腿菇出菇不同于其它食用菌,发透菌的鸡腿菇菌袋只有通过覆土,才能获得优质高产,土壤不仅提供水分和营养,起到保温及调节温度作用,而且能通过大量有益微生物刺激出菇,土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鸡腿菇产量。最好选用含有一定腐殖质、透气性良好的土壤作覆土材料,如稻田土、菜田土等。土壤先用2%的甲醛溶液喷洒后闷12小时以上,然后掀膜摊晒6―8小时,并用2%的生石灰水调节pH值和土壤湿度。覆土时,在大棚内开厢作畦,宽80―100cm,深15―20cm,长度不限,畦面成龟背形。脱袋后的菌袋立放于畦内,为防止杂菌及畸形菇发生,可用5%的石灰水喷洒畦床及四周泥土,排袋时,袋与袋之间留3―5cm的空隙,然后用经消毒处理好的土先填满空隙,浇透水后再上面覆盖3―5cm厚的土层。
出菇管理:覆土后盖上塑料薄膜,保持湿度85―90%,为达到这样湿度要求应经常在无小菇蕾时多向畦床上喷空间雾状水,加大棚内湿度,以覆土层保持湿润但手捏土壤不粘手为宜,每天掀动薄膜调气1次。一般10―15天菌丝即可穿透覆土层,表面长满“白毛”。当菌丝长满表土时应揭去薄膜,隔2―3天需要喷结菇水,刺激和促进菌丝扭结,分化子实体原基。喷结菇水期间,同时进行大通风,减少土壤表面水分,抑制菌丝徒长,1星期左右开始有原基出现。一旦小菇蕾长出后就不能直接向畦面上浇、喷水,否则小菇蕾极易烂死。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有一定的散射光,棚温最好控制在15―25℃,当气温超过25℃时,要及时盖厚覆盖物,畦沟灌水等来降温。好气性的鸡腿菇子实体生长需氧量较大,故栽培管理时要经常早晚适时适量掀膜通风换气,出菇期间保持空气流通。换气时应注意避免强风直接吹入畦床,以免影响菇的色泽和质量,可根据出菇量的大小灵活掌握通风量。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