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姬菇的发菌与接种
发布时间:2013-09-0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在长江流域,利用保温条件较好的双层塑料(11050, 60.00, 0.55%)大棚,冬季温度控制在10-18℃就可出菇。如南京地区,8月份制栽培袋,11月份开袋出菇;冬季有加温设施的,可在10月份至第二年1月份制栽培袋,1-4月份出菇;夏季温度低于30℃的地区可在7月份制袋,10月份出菇。
真姬菇分解木质素的能力较弱,发菌期偏长,如将培养基质发酵、软化后再熟料培养,可提高菌丝发菌速度。选用以下配方,管理得当,可使生物转化率达70%以上。⑴棉籽壳85%,麸皮15%;⑵杂木屑40%,棉籽壳40%,麸皮10%,玉米(2324, 2.00, 0.09%)粉10%;⑶玉米心80%,麸皮20%;⑷杂木屑65%,麸皮20%,玉米心15%。以上配方可添加硫酸二氢钾0.2%、硫酸锌0.1%,同时加入多菇丰1500倍液拌料,以控制发菌期间破袋污染。目前真姬菇以袋栽为主,一般选35×18厘米的塑料袋,每袋装干料0.3-0.4公斤,料水比1:1.2。料不宜装得太紧,扎口后灭菌,常压100℃10小时,高压125℃2.5小时。
在无菌室内接种,袋口放棉塞通气发菌。发菌室保持清洁通气,保证菌丝在适温下发菌。定期翻袋,清除污染袋。当菌丝发满袋后移入栽培室,拔出棉塞,在袋口喷水雾,盖上无纺布,每天在无纺布上喷水雾保湿。当培养基表面出现加厚菌丝和分泌黄色水珠时,拉直扩大袋口,让菇蕾长大。保持菇房温度在10-18℃,湿度90%左右,经常开门通气。无纺布不宜紧贴菌盖,防止菌盖积水,产生褐斑病。真姬菇长至菌盖2-4厘米宽、菌柄4-8厘米长时采收。采后及时清除袋口残渣,适当补水或添加营养液,保湿管理,在适温下经10-15天第二批原基出现。目前真姬菇一般长2批菇,转化率在70%以上。真姬菇开袋后,如遇高温高湿,要减少喷水量,发生细菌性病害时,及时喷菇菌清500-800倍液控制其危害。发现菇房内有菇蚊成虫时,及时喷洒菇虫净,杀灭菇蚊成虫。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