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按日产量可排放一间培养室的额度向后推算所需建筑设施的规格、面积,在保障物流方向合理、留足操作空间的前提下,按人员工作效率和机器设备效率的正相关数据配置设施、设备数量及人员编制,可挡住负债型人才及不良资产的引进。
1、微观上用去繁就简的设施设备配置来解决传统制棒工序中的细节弊端。
2、宏观上工艺路线的改进要达到;高效、低污染、低成本目的。
3、管理上可做到;-切皆可量化。
一、培养基的预处理:
目前国内菌棒生产都是采用新鲜的杂木屑用于菇类生产,这类材料含有大量的单宁、醛、醚、萜类的有害物质,影响胞外酶中的柒酶分解本质素的作用。因此台湾地区多用自然存放4-6个月的杂木屑用于生产,目的是通过存放过程中的日晒雨淋自然降解挥发木屑中的大部分单宁、醛、 醚、萜类有害物质,加速柒酶对木质素的分解,让菌丝更有效利用分解木质素产生的C源,达到缩短菌棒的营养周期(养菌过程)之目的,也减少了菌棒的污染率,起到提高生物转化率(产量)的目的。
因国内食用菌生产单位大小不等,林木资源产地远近不一,几乎是随购随用,加之众多技术人员微生物基础知识匮乏,多数人不理解其生物机理作用,要达到破解加快菌丝吃料,软化木刺,可减少微孔污染上缩短培养周期的目的,唯有在规模化生产中本工艺是建发酵隧道将培养基发酵这一生物工程中的物理方法予处理过程来实现的。C源损失仅为5-8%,其间要进行一次倒仓(相当于人工发酵过程中的翻堆)时间为6-7天,使用时加入辅料搅拌均匀即可制棒。
二、制棒阶段:
国内最早的香菇生产是把接种后的菌包,经培养再破袋压块,经转色才用于出菇生产的,目前的香菇菌棒生产模式是借鉴古田银耳制棒工艺逐步发展成熟的。经南菇北移已传遍大江南北,因地域习惯,制棒规格的直径和长度各异。闽浙地区因以鲜销为主,均采用15Cm双面聚乙烯袋制成直径Φ9.55Cm,长42——46Cm菌棒,缺陷是脱袋注水时易断,尤其是变形弯曲多,鄂西北,河南南部,陕西商洛及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多采用18—22cm双面聚乙烯制成Φ11.46—12.1-14Cm不同直径的菌袋用于生产干菇为主,这类菌棒补水效果较好断裂较少,但都是打穴接种,有的菌袋一面3穴或4穴,也有为缩短营养周期双面打穴的,由于是人工操作,接种环境的空气净化效果差,接种穴污染在所难免。如发生在菌棒中部污染就整袋报废,2009年统计资料结果显示,全国年产23亿袋菌棒有近3亿袋污染报废。为保障现有菌棒用料相等和接种安全,又便于自动化设备操作,今采用双幅宽l8.5cm菌袋制成长长30或28cmΦ11.78cm的菌棒,立放于专用周转筐中,便于用全自动接种机从一端接入液体菌种或插入枝条菌种,因不装套环、压塞盖,每万袋可节约4个劳动力,仅此这1项即节约每袋人工费支出0.03元,并省去每棒必装的套环塞盖0.26元,省去机械接种中使用的拔盖机、压盖机,又能去除前述长棒4穴人工接种的所有缺陷。
三、灭菌阶段
1、用常压、高压灭菌均可,所有菌棒都装在专用周转筐中装车灭菌。菌棒之间,筐与筐上下左右都有空隙,有利蒸汽循环,无灭菌死角,不存在传统香菇菌棒叠堆压在一起,导致通蒸汽后升温慢,出柜后降温慢的瞥端。由于每个菌棒之间不存在因挤压、重压变形或因压实改变培养料的物理性状,而影响菌丝营养生长阶段的供氧排废气,也加快了菌丝的长速。因菌棒接种培养过程不存在频繁用手拿放的搬动工序和堆叠挤压动作,培养出的菌袋园整度、变形幅度与刚制出的菌棒相差无几。
2、目前各食用菌生产单位使用的灭菌车有两种;1、不带轮的层架,2、装上万向轮的层架,不带轮子的铁架需配用叉车搬运,会增加车间噪音。装万向轮的层架移动费力需两人合力。移动方向把握不准易碰撞门和其他物件。且都不如装铁轮的灭菌车在轨道上运行省时省力,施工中是将轨道顶与地坪在同一平面上,便于场地清扫和车间内的人员行走和设备移动,从菌棒入筐到装车-灭菌出料、冷却、接种、到出料至培养室都可在轨道上运行。采用液体菌种全自动接种机时要在净化接种室外用卸筐机卸在电动辊道上,接完种的整筐菌棒亦可用电动辊道输送到培养室。亦可从接种室输送出来后直接装上培养架移送培养室。
轨道运行优势:
1、减少使用叉车占用的空间和面积。
2、用轴承铁轮装配的灭菌车无维修量。杜绝了使用万向轮造成频繁更换、维修材料和工时损耗。(因万向轮不适宜承载过重负荷,如使用轮径大的万向轮。虽然解决荷载问题却需增加灭菌车和灭菌柜的高度占用了灭菌柜的有效空间。轮径小更不适合行程长的运输距离)
3、减少在冷却室(分预冷1预冷2)待接室中移动灭菌车时使用叉车需要的转弯半径和空间面积,和搬运操作引发的环境污染,也减少购置叉车的使用资产投入。
4、增加水泥地坪或水磨石地坪的使用寿命。
四、接种阶段
由于YS制棒工艺在香菇生产中采用短于常规香菇菌棒(43-46cm)又长于杏鲍菇、金针菇、秀珍菇的菌棒规格-28-30cm长,如沿袭普通制棒工艺中固体菌种接种将延长菌丝满袋时间,今改为用23cm长的枝条菌种和液体菌种接种都能在28天以内完成培养菌丝体,规模企业应采用液体菌种,且最经济。其优势:分散性好,长速块、接种计量精确、菌龄一致,应用成本低,便于自动化接种机操作。由于操作环境好(局部百级、环境万级)接种速度快、污染率极低,免除了接种账内接种:空气条件差、全员劳动效率低、污染率高、使用辅助工种多等弊端。
五、培养阶段
1、传统香菇菌棒是就地接种,就地培养。其工序为:从灭菌柜运料至大棚-落地码垛→冷却-空间消毒-菌棒表面消毒-打穴接种-套袋码垛-松口通气供氧→翻堆散热-码堆挑杂2-4次、每日测堆温、工序多、用工多、培养周期长。
2、新工艺中是菌棒立放于周转筐中,周转筐排放于培养架上,可用微机数字管理控温、控湿、供氧、排废,由于菌棒之间不产生挤压,利于供氧散热,不需翻堆,也不存在菌棒变形,表面凹凸不平表象,每万袋要减少码堆排放、松口通氧用工16个工作日,污染率可降到百分之零点几,培养时间缩短一半,每个成品袋仅此一项就降低0.128元,正品率的提高的效益还不在其内。目前在大棚内培养菌棒受外部冷、热环境影响较多。按建筑面积计算每平方米平均只存放50棒,在培养室培养每平方米可存放332棒,一间18*15米的培养室(270m)存放量相当于2160㎡的大棚存放量,土地使用率提高7倍。其投入产出的性价比是可观的。(连云港市正中食用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郁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