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0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至2013年底,河北省食用菌栽培品种发展到了28个种类、60多个品种,年产量210万吨、产值127亿元,出口创汇1.5亿美元,较“九五”末增长8倍,成为了全国食用菌生产大省。主要表现为五个特点:
一、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优势区域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省有26个县年产值超亿元,另有30多个县年产值超5000万元,70多个县将食用菌列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形成了平泉花菇、滑子菇,唐县杏鲍菇,遵化香菇,灵寿金针菇,冀州姬菇,迁西栗蘑,冀南平菇,坝上口蘑等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在国内外知名的特色产区。
(二)技术水平稳步提高。选育了一批适宜我省栽培推广的优良品种;开发推广了闲置冷库和冷凉气候错季栽培食用菌,苦咸水、玉米秸、棉秆栽培食用菌,食用菌周年化生产、病虫害无害化防控,菌糠加工畜禽饲料等技术,有10多项技术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起草制定并颁布实施了无公害食用菌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和菌种质量标准共计24项,为全省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三)品种多、质量优。引进推广了白灵菇、黄伞、茶新菇等18个新品种,使我省食用菌栽培品种由“九五”末的8个品种发展到了28个种类、60多个品种。认定了65个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认证了近200个无公害食用菌产品。创建了孟都、森源、润隆等30多个知名品牌。开发了盐渍、干制、清水、即食、速冻、冻干、保健七大系列200多个加工产品,远销美国、欧盟、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较好地带动了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
(四)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成立了河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河北省农业专家咨询委员会食用菌专家顾问组和食用菌科技推广专家组,培养发展技术服务组织30多个、技术骨干6500多名,50多个县组建成立了食用菌服务体系,县级以上协会40多个、专业合作社1000多个,规划扶持了以河北国宾食品公司、承德绿源公司为代表的食用菌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近百家,培育小型加工厂千余个,发展专业经纪人队伍万余人。
(五)综合效益显著。栽培食用菌平均亩产值3万元以上,纯收益2万元以上。食用菌重地区菇农年平均增收5千元以上。全省约215万菇农,年可转化利用800万亩土地秸秆、消化利用3000万吨畜禽粪便,产出有机肥400万方,初步构建了以食用菌为链接点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对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采取的主要推动措施
(一)抓宣传、谋发展,努力营造食用菌发展良好氛围。近年来,我省把食用菌列为重中之重的新兴产业支持发展。2001年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发展食用菌产业现场观摩会”,2002年省农业厅组织召开了河北省首届食用菌展销会。先后多次邀请相关部门调研走访食用菌基地或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报道和展示我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优势。以省政府名义或多部门联合制订出台了“河北省发展食用菌产业指导意见”、“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河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政策文件。
(二)抓管理、促整合,大力提升食用菌项目带动能力。2000年以来, 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2010~2013年间通过“菜篮子”蔬菜标准园创建、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项目等,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食用菌生产与推广,2014年省级预算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食用菌产业化示范和标准化生产。2003年以来省扶贫办实施了扶贫资金建“周转棚”重点发展食用菌项目。2004年省发改委将食用菌列为八大优势农产品之一,加大了扶持力度。2008年,省林业厅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后续产业资金支持退耕还林建设食用菌产业基地。近年来,省科技厅、省农开办也在相关项目上加大了对食用菌的扶持力度。省农业厅以设施农业食用菌项目为引导,采取项目捆绑、政策配套、强化协作的做法,极大提高了项目的示范带动能力。
(三)抓创新、引人才,精心打造食用菌发展新模式。组织开发推广了闲置冷库和冷凉气候错季栽培食用菌,棉秆、玉米秸和苦咸水栽培食用菌,周年化生产,菌糠资源化利用,食用菌病虫害无害化防控等技术。起草制定并颁布实施了24项无公害食用菌产品标准、操作规程和菌种质量标准。累计组织万余人次外出考察学习,吸引外地菇农千余人、企业近百家来我省发展食用菌产业,消化吸收并创新开发了百余项科研技术,打造出了错季地栽香菇、菇棚周年自动生产等三十余种节本增效栽培模式,提高了产业科技贡献率。
(四)抓大户、建园区,示范带动菇农推广应用新技术。近年来,在技术推广应用中采取样板示范、典型引路模式,积极引导菇农栽培新品种、采用新技术。培育建设了一批菇农看得见、学得会的示范园(场),使之逐步发展成为食用菌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目前全省各类食用菌示范园区(场)发展到了1000多个,重点示范户发展到了1万多个,在传播先进技术、提高科技含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育龙头、健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和适应市场能力。各级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招商引资、联办协办等措施,建立起了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通过贴息补助、银企合作、社会融资、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扶持发展食用菌龙头企业。以名牌产品的生产、销售带动产后加工水平的提高,增强龙头企业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加大扶持、服务、引导、规范等工作力度,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
继续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一产抓特色”的指示精神,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围绕“完善设施创品牌,突出错季抓周年”的工作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巩固目前财政支持的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创建、食用菌良种繁育及示范以及国家农业部“菜篮子工程”蔬菜标准园创建等项目的顺利实施,培育和壮大食用菌产业规模。积极开拓发展思路,按照提案建议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将食用菌产业列为促进贫困地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筹划制定新的《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规范和引导全省食用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大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区建设力度。2014年我省启动河北省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创建工作,省财政每年支持经费1000万元用于补贴产业园创建单位,支持发展以企业或合作社为龙头、以农户为主力军,建立现代经营管理模式,推广应用创新技术,实施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的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全面提升我省食用菌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今年将在全省范围首批创建20个食用菌产业园区。
(三)加强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食用菌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加大新原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模式的科研开发和推广力度,针对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瓶颈问题集中力量重点攻关,不断提高我省食用菌产业科技水平。同时,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全面提升食用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四)加快培育发展食用菌产业新型经营主体。重点从加快发展土地合作社,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鼓励各地在遵循土地流转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土地信托等其他流转方式的探索创新。大力发展和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性强、成长潜力大的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推广“五位一体六统一分”(五位一体指“龙头企业+科研机构+政府推动+基地+农户”,“六统一分”指统一菇棚模式、统一原辅材料、统一引进并扩繁菌种、统一生产标准化菌袋或栽培基料、统一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统一回收销售鲜菇、分户栽培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实现基地和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五)加强菌种繁育体系建设。全面加强菌种生产企业和菌种质量监管,规范菌种企业生产和营养,确保菌种质量安全。同时,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新菌种的选育引进和试验示范。依托农业开发、退耕还林后续开发等项目,规范、提升菌种厂生产能力,保障用种安全。加大菌种质量的检查和监督管理力度,规范各级菌种厂的生产,扶优限劣。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逐渐杜绝自行加代扩繁现象,防止因菌种老化、退化导致的减产减收问题的发生。
(六)加大食用菌产品质量水平。全面推广食用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加快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步伐。推广分等定级、真空包装、冷链储运等方式,落实产品质量追朔制度,切实提高产品质量。(河北省农业厅环保站 通占元)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