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2013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市场情况调研报告(下)

    发布时间:2016-09-2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三、制约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用地存在争端
        一篇《上海光明森源:食用菌项目涉嫌违规占用基本农田》的文章被新浪等知名网站转载,引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算农业还是工业的很多争议。报道中说,上海光明森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生产食用菌为由头,涉嫌用“设施农业”的幌子占用基本农田建设工业项目。对此,国家有关社团组织作为维护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行业组织,强烈呼吁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严厉打击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让工业回归工业,农业还原农业。
        用地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属于工业项目还是设施农业项目也一直存在较大争端。各省市政府主管部门关于这类项目的界定不尽相同,有的地方主管部门认为由于食用菌工厂化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地面80%的土地深度硬化,没有复耕的可能性。认定食用菌工厂化属工业用地。但是工厂化食用菌项目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和促进农民增收增效的角度说确实是一个惠民的农业项目。课题组呼吁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国家相关部门应给予扶持和支持,应该认定食用菌工厂化为设施农业项目。除了上述工厂化食用菌生产项目用地界定矛盾之外,今年的调研中还发现,随着城市发展的快速扩张导致个别企业建好投产时间不长就因为土地占用而不得不被拆迁搬址,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有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负责人还因此而到北京上访。总之各种各样的工厂化食用菌项目用地矛盾在全国各省市均有发生。
       (二)技术、人才缺口依然严重
        技术问题仍然是困扰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发展的大问题,比如金针菇的菌柄基部过长、浪费多,杏鲍菇子实体紧实度差、质量不稳定等。随着近几年产业的发展对技术和技术人才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能否种出蘑菇这么简单了,而是在不断生产摸索中如何提高出菇质量和出菇转化率的问题。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产品的转化率更是企业盈利的关键。本次调研中反映出我国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整体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提升空间依然存在。例如工厂化杏鲍菇的产量一般单产在6-8两,但福建漳州成发食用菌有限公司的杏鲍菇瓶栽单产达到9两,很多杏鲍菇工厂聘请该公司负责人做技术支持。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也发现,过去几年反应普遍的企业技术人员难养、难留的现象有所改变,很多运行稳定的企业由于制度完善、人才机制健全,对稳定技术人员起到了极好的作用。虽然技术人才的聘请没有到达触手可及的地步,但是随着很多院企联手和民间培训力度加强,工厂化生产人才缺口将逐步得到缓解。
       (三)设备安全指数低,售后服务缺乏
        今年的调研中反馈出,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国产设备使用率正在大幅提高,新建、在建项目95%以上使用的是国内配套设备生产线。我国的设备供应整体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有些设备是我国首创,有些设备已经走出国门。例如由连云港国鑫公司研发成功的双孢菇菌种机就是国内首创产品,该设备可完成双孢菇菌种制作中灭菌、接种、培养等全过程,通过对国外现有技术的改良,此设备对固体种和液体种均适用,目前首台产品即将交付使用。双孢菇菌种机的研制成功,将打破国内双孢菇工厂化生产菌种依赖进口的局面,进一步促进我国双孢菇工厂化生产的发展。福建的兴宝、黑宝等食用菌机械设备均有出口到北美、东南亚、朝鲜等国,浙江青风制冷等企业也参与国外蘑菇展销会进行设备推荐。我国自主研发的食用菌生产设备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我们非常欣慰的,证明我们正在从食用菌生产大国走向强国。
    同时,调研中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个别厂家生产的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前不久调研中就有安徽企业反馈设备使用中人员受伤的情况。设备安全在生产中尤其重要,希望引起设备制造商的重视。另外反应相对普遍的问题就是售后服务,中国食用菌商务网、食用菌市场编辑部今年收到多起关于售后服务的意见反馈,其中有很多还参与了矛盾协调。本次工厂化情况调研关于设备售后服务维护方面大家反馈意见可以汇总为两个方面:一是国产设备厂商维护不及时、配套的部件无法供应和维护费用较高,以及设备供应商的服务态度较差;二是国外进口设备出现问题虽不太多,但出现的问题维护成本高昂,更难解决。其实售后服务本身也是一种促销手段,希望设备供应企业能意识到通过售后服务来提高企业的信誉,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减少售后矛盾的产生。
       (四)原辅材料价格上涨明显
        调研中企业提出原材料采购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或困难是供应商供货时间缓慢,影响生产进度;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供应质量不定;进口板材价格不稳定,价格基本是没有下降、只有不断上涨;性价比低、等级下降,但价格依然居高不下;供货不及时、原材料的源头供应困难;还有物流环节繁琐等问题。
    2013年棉籽壳价格走势图
        如上图所示,2013年1-9月份棉籽壳价格波动新疆要小于山东,且新疆价格明显低于山东,9月份同样一吨棉籽壳新疆要优惠60%。不仅仅是棉籽壳这一种原材料,所有的原辅材料西部地区的价格要比中部和东部地区便宜,这也正是西部地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最大优势。
       (五)融通资金困难加大
        近年来,高新技术等手段正在不断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吸引了不少高科技企业和风险资本积极关注农业投资。从历年的投资情况看,2006年至2012年,农业领域已经披露的投资案例累计达到180起,农业企业IPO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星河生物、上海丰科、天水众兴、辽宁田园等多家工厂化食用菌企业也由于其高利润率和成长性而被投资者所青睐,其中广东星河已完成资本运作成功上市。但是随着近两年来食用菌市场价格的连续波动下滑,很多投资机构对食用菌工厂化项目态度尤其谨慎,食用菌项目融资变得十分困难。这个现象从食用菌商务网的接待方面就很有说服力,前几年到商务网咨询某某工厂化企业经营状况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投资机构每年都有好多人次,而在2013年里却仅有几家。在调查中有的投资机构认为,工厂化食用菌项目看似没有技术含量、进入门槛低,但实际上其隐性门槛很高,实际操作起来十分困难,加上近两年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盈利形势不容乐观,所以他们必须要慎重操作,多是持观望状态,看后期发展状况而定。工厂化企业融通资金困难加大,导致部分企业资金链紧张,只能经营放缓、扩张停滞。例如某些企业的在建项目,在建了两年了还没完工,据调查原因是资金无法正常供应,投资商撤资所造成。 
       (六)价格周期性波动大
        工厂化食用菌产品价格主要是由市场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一个或多个周期的平均价格是其价值的真实体现。虽然引起工厂化食用菌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原因盘根错节,人们对此的解析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价值规律视角来看,生产周期的变化、生产成本的变动、消费需求的改变、宏观调控的缺失等是其主要原因。一般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从制种到采收要3个月左右时间,工厂化食用菌产品是鲜活农产品,用库存来调节其供求的难度较大,市场供求信号不能及时在产量上得到反应。这种滞后性使工厂化食用菌产品价格形成以3-4个月为一个波动周期的根本原因。
    近几年工厂化食用菌产品价格调研数据显示,食用菌产品价格低谷期根据品种不同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3-7月份,以金针菇、杏鲍菇为首的工厂化产品价格下降,这种情况2013提前至春节后,即2月份就开始出现价格的大面积跳水。二是以双孢菇、白灵菇为首的工厂化产品进入每年的10-12月份,农户种植的菇类大量上市,以其低廉的价格冲击市场,对工厂化菇是一个严重的考验。
       (七)流通不畅导致的产品市场“过剩”
        近两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遭受了所谓“产能过剩”的危机,可以说“过剩”是任何一个产业发展的大敌。产品过剩、价格下降、企业效益滑坡、竞争力下降、减产导致工人下岗、对未来预期不佳、消费不旺等,产能过剩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压倒一个产业。在食用菌工厂化领域,所谓“过剩”不过是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导致的部分区域产品积压。面对过剩危机的时候,部分食用菌工厂选择的是减产或者关停,而减产的大部分企业受搜集信息意愿和能力限制,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和深度分析,与市场有效对接的能力差,难以对市场作出准确判断,只能简单地根据局部地区当时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安排生产。亏损时,大家就开始大量减产;赚钱时,大家都一哄而上、争相增加产量。这种生产方式极易引起“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的现象,导致工厂化产品价格陷入“产品卖难——价格下跌——减产停产——货源减少——供应短缺——价格上涨——生产增加——产品卖难”的怪圈,形成周而复始的波动。同时,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缺乏有效的组织,在市场经济中没有定价话语权,使工厂化产品价格直接受制于供求关系,不能较好地反映其价值,价格忽高忽低,振幅较大。
       (八)信息闭塞导致生产盲目
        调查中发现,形成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倒闭的原因虽有很多种,但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就是信息闭塞。我国地域幅员辽阔,中、东部及西部地区的地形、资源、消费习惯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部分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负责人对全国、全行业的发展全局情况不了解,不关注整体市场变化,眼光只局限于本企业及周边地区情况,供求信息匮乏,生产无的放矢,盲目跟风上项目,在整体量、价频繁变化的情况下无计可施,只能以终结发展而告终。
       (九)企业参与议价能力弱
        成本是构成价格的主要部分,是制定价格最基本的依据和最低经济界限。但是在今年的部分时期,一些工厂化金针菇、杏鲍菇生产企业出现了销售价格过低导致的成本倒挂的现象,这反映出现阶段工厂化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太弱,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信号传递不到终端市场,企业消化成本上涨的难度很大。调查中有企业负责人称,4-6月份企业陷入了生产的两难困境,不提价就会亏损,一旦提价,经销商就会减少下单。这种现象反映了生产企业在市场中议价能力失衡的现实。
       (十)宏观规划缺乏导致发展无序
        目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既没有国家相关部门的宏观规划,也缺乏主管行业组织的协调布局。在前两年市场利好的情况下,为了争夺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市场,全国各地一哄而起,竞相建立工厂化生产企业,相互之间缺乏明确的产业定位。不仅仅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依托资金优势大力发展工厂化,内地也有很多企业和个人看到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赚钱就盲目上项目,导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布局分散、杂乱,工厂化生产产品严重趋同,产业规模效益被分散和弱化。
        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趋势及建议
       (一)危机中存在机遇,产业升级要摆正“心态”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发展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在规划和标准、成本控制、设备制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均缺少成熟的经验,面临的挑战贯穿全产业链。但工厂化食用菌产品价格的理性回归给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带来的是危机还是机遇,归根结底取决于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实行创新长足的发展战略,企业将在“危机”中迎来产业升级的大好机遇。产业升级的重点是企业“内功”的练就。为此,不应过度强调短期成本,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我国有大量优质的劳动力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这是我国食用菌产业所具有的强大优势,也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最有利保障。目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工厂化生产企业需要从价值创新、结构调整、转型提升等方面做好自己的文章,来面对挑战和机遇。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既要继续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目标,更要依靠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来实现,完成从工厂化生产初期的无序产业体系向成熟的有序产业体系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升级需要摆正心态,不可操之过急。过去3年多,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扩张速度很快,实际上是一种“平推式”的发展模式,在具有资源比较优势和政府助推的领域,在扁平的技术层面上大规模投资,通过大力度招商引资,快速扩充生产能力,快速占领市场。应该说,这种模式推动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快速发展,但也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即产品差异性小、创新活力弱。而且企业行为倾向于争取优惠政策和占据资源优势,而对于扎扎实实的技术创新缺乏耐心。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良性、健康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企业家们有足够的耐心,夯实企业发展的每一步。
       (二)生产品种多样化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随着各种生产栽培技术的推陈出新,一些常规工厂化产品的销售通道越来越拥挤,工厂化生产企业如何研发新的工厂化生产品种,并迅速推向市场抢占市场份额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今年的工厂化调查中发现,很多企业开始关注金针菇、杏鲍菇等常规品种之外的新品种的开发和种植。例如虫草花2013年全国工厂化日产量达到了11.85吨,虽然和常规品种相比产量很小,但市场销售情况一直保持很好,1-9月份虫草花的市场销售最低价格是14元/公斤,最高达到20.5元/公斤,前景可观。同时还有企业已经开始茶树菇、银耳、灰树花、绣球菌、鹿茸菇等品种的工厂化生产研发。随着资源的紧俏、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未来更多品种的食用菌品种实现工厂化生产是必然趋势。希望更多的工厂化企业加大新品种的研发和引进力度,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三)加强安全监管,建立质量标准体系
        产品质量是一个产业能否长足健康发展的关键,而要使产品质量得到安全保证,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生产质量标准体系。首先是生产安全。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温控出菇房面积从动辄上万平方米之巨,一旦因为工作疏忽、管理不力、电路老化等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有些工厂化食用菌项目因缺少建厂规划、施工单位资质欠缺等原因而在建厂初期就存在消防隐患,再加之后期消防监管疏忽,几乎每年都有企业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发生。2013年又有一家江苏食用菌工厂发生火灾,一旦企业发生事故就是毁灭性的灾难。其次是产品质量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加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普遍得到提高,再加上当前已处于信息开放的时代,媒体的宣传不可小觑,个别厂家的个体事件,通过媒体曝光后往往让很多消费者误读,从而使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例如今年上半年发生的毒金针菇事件,最后演变出金针菇漂白、激素、重金属等多种负面传闻。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个体安全事件等均让一些正规厂家生产的安全产品受到无辜牵连。所以加强安全管理是我们行业从业者的共同责任,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任重道远。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四)加速培育竞争力,赢得企业长足发展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经过几年的蓬勃发展,到目前阶段正面临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需求压力。工厂化生产企业需超越低成本优势,通过引进、开发和掌握先进技术、优良的菌种等手段,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变,使企业更具竞争力。在竞争性市场条件下,工厂化生产企业亟须通过培育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使企业获得赢利和自身长足发展。在本次调研中,课题组走访了日产50吨杏鲍菇的绿雅(江苏)食用菌公司,从调研过程中感受到这个企业的竞争力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产品层非常强大,包括产品研发能力、、质量监管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营销服务能力等;第二层面是制度层非常明晰,包括企业内外部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等;第三层面是核心层非常典范,包括企业理念、价值观、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以及企业所拥有的卓越远见和长远发展目标。第一层面是表层的竞争力,第二层面是支持平台的竞争力,第三层面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五)坚持创新发展,走“立体式”升级之路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经过过去几年“快赶猛上”的发展,一度成为了现代农业中的“样板产业”,为食用菌产业整体提升奠定了基础。但是快速发展也给工厂化生产带来了发展不均衡、创新能力不足、可持续性不强等一些弊端,产业的升级到了中后期就变得非常艰难。要改变这种现象,须从过去“平推式”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转向“立体式”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也就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向着绿色化、精致化、高端化的产业制高点推进,形成产业向上发展的差异化竞争态势。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向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深化。无论是那个食用菌品种的工厂化生产企业都应在平等竞争中实现技术创新,从而逐渐改变产业结构失衡,特别是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六)加强产品深加工领域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产量不断增加,而产品储藏和保鲜技术发展缺失,产品深加工严重滞后,造成鲜品销售市场拥挤不堪,也引发了产销脱节、产品加工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等诸多问题,从而制约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空间。在一些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率在70%以上,加工食品占餐饮消费的90%左右,加工成为农产品发展的坚强后盾。目前工厂化产品“卖难”情况的出现对产业发展打击很严重,而推进工厂化食用菌产品的精深加工,是解决日益突出的卖难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领域。目前我国工厂化食用菌产品的加工率非常低,深加工率几乎为零。市场常见的加工产品有即食金针菇、蘑菇酱等有限几个类别,而且向薯片类的方便类、零食类的产品基本没有,无法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虽然有些企业也在研究食用菌脆片、食用菌保健酒等产品,但加工量非常小,还不足以帮助工厂化产品抵御市场风险。另外加工企业规模小,没有大型龙头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
        从实际发展来看,制约食用菌产品深加工发展的原因有:一、消费人群有限。其次是加工种类尚待优化,产品的品味和市场竞争能力有待提高。第三是社会资金投放不足,金融支持不够,企业原始资本积累不足,招商引资难度大,影响了企业升级和产品创新。建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大力推进食用菌加工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大这类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龙头企业的牵引和带动,实现产业化升级。
       (七)扩大品牌宣传,发挥品牌效益
        通过本次调研和与业内较大的经销企业负责人沟通得知,当前金针菇、杏鲍菇等品种在市场流通中产品品牌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主要体现在品牌不再仅仅只是一种名称,更给企业带来了溢价、产生了增值。如“雪榕”金针菇、“绿雅”杏鲍菇、“丰科”蟹味菇和白玉菇,以及“曦皇”、“荣丰”、“如意情”等都是业界目前具有领导性的品牌,这些品牌在引导市场价格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食用菌市场编辑部也连续多年利用自身网、刊、报及会展活动等多位一体的宣传平台,为一些优秀的品牌宣传造势,希望通过传媒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企业建立品牌效益。
       (八)巩固销售渠道,开拓市场需求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盈利水平较高的企业都有个共同点就是销售渠道稳固。建议工厂化企业要根据自身产能认真细化产品销售渠道,制定产品销售布局方案。虽然我国工厂化产品年产量2013年已达到204.97万吨,但我们有庞大的潜在消费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拓展,近14亿人口消化204.97万吨食用菌产品,从理论上来讲,消费空间远远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是适应工厂化生产不断推进的需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是消化掉食用菌工厂化产品的当务之急。推广健康膳食理念,提高公众对食用菌产品的消费比例,着力改善需求结构,是满足先进工厂化生产发展和传统生产转型升级的需要。由中国食用菌商务网主办的全国食用菌烹饪大赛第二届平泉杯邀请赛今年10月18日在河北省平泉县成功举办。大赛吸引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农民日报等众多主流媒体到赛场报道,并且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的协调下,新浪、搜狐等几十家大众媒体也对赛事期间的优秀菌菜作品进行了推广。举办每年一届的食用菌烹饪大赛,目的在于普及食用菌营养知识和烹制方法,进而拉动食用菌消费需求。希望更多的主产基地和相关企业能够有高瞻远瞩的大局意识,积极加入到开拓市场的队伍中来。
       (九)拓展对外发展空间,扩大国际市场占有份额
        食用菌产品已逐步成为当今世界的三大主流食品之一。据有关数据显示,国外食用菌消费量目前正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特别在发达国家中,食用菌产品供求缺口甚大,美国每年需进口各种食用菌(含罐头制品)1.8亿千克,法国1.6亿千克,日本每年需进口菇品1.2亿千克来弥补产销所需的逆差。可见食用菌的国外市场具有巨大的消费空间。由此可看出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品的出口大有可为,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的市场份额非常重要。建议工厂化生产企业应积极参加各类贸易促进活动,创新国际贸易方式,拓展对外合作。要加强与周边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投资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外投资,建设境外生产基地,提高企业跨国经营水平,拓展国际发展新空间。
        今年3月28日,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透露,辖区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总重7.08吨、货值4248美元的保鲜蟹味菇和保鲜白玉菇,3月15日从青岛口岸放行,3月27日顺利抵达泰国,这是青岛地区首次出口工厂化生产保鲜食用菌。与传统栽培模式不同,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实现了农产品生产的工业化和标准化,不仅仅对该地区粗放的保鲜菜生产出口行业具有启发意义,同时企业也避免了货源拥挤到国内鲜品市场造成价格下降的局势。
       (十)追求品质卓越是永远的主题
        在这次调研中有很多企业负责人抱怨有些大企业盲目追求产量,导致工厂化食用菌产品越来越“不值钱”。这种现象在前几年也的确存在,同样是金针菇,品质较低的企业卖8-10元/公斤,也同样畅销,有的企业品质再好,也卖不出特别高的价。有些经销商看到的都是一个品种,不太关注品质的差异。其实工厂化食用菌产品与其他蔬菜、水果一样,质量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今年调研中也反映出另一种事实,如果菇的品质高,即便是价格比同类产品略高,也能吸引众多的回头客。调研时江苏绿雅的黄总就很自豪地说:“我们绿雅的菇品质有保障,销售不愁”。所以不管市场怎么混乱,绿雅还是会坚持提高菇的品质。就现在的产业形势下,盲目的追求产量最大已经不是主旋律,而追求品质的卓越才是最重要的。
        2013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技术研发逐步成熟、企业管理日趋完善的前提下,工厂化产品的日产量和年产量继续得到大幅度增长;2013年,受国家有关调控、限制政策的影响,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在酒楼、饭店领域的消费与餐饮业一样受到冲击,消费量有所减少;2013年,食用菌工厂化产品价格又一次遭遇“寒流”的洗礼,工厂化企业的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但是面对压力和困难,从业者对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的大趋势依然信心百倍。
        2014年,国家宏观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带给各行业的下行压力和回升动力并存;2014年,国家支持“三农”发展的大方向不会改变,各地方政府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仍会继续保持;2014年,影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各种因素依然存在,产业发展将依然面临压力和困难,但在经历了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后,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将更加理性和务实,更加注重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更加注重市场的培养和品牌的创建;2014年,中国食用菌商务网、食用菌市场编辑部作为业界权威媒体也将进一步推广工厂化产品品牌、引导食用菌产品理性消费;2014年,我国的食用菌工厂化将在理念转变、价值回归等因素的推动下继续完成转型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附一:国外部分国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市场情况概述
        欧、美等国:美国、荷兰等欧洲国家主要生产品种是双孢菇蘑菇,也是最早进行工厂化生产的国家,福建漳州九湖食用菌研究所涂改临老师到欧洲考察概括出欧洲工厂化生产的三大特色分别是:一是产业分工明确、精细;二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三是高投入、高产出。(更多欧洲信息查看《食用菌市场》杂志第七期或登录中国食用菌商务网查看涂改临老师的文章“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欧洲蘑菇产业考察启示录”)欧洲等多的蘑菇市场价格也基本稳定,在餐饮消费方面也做了很多新奇的促销方式,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国际新闻栏目均有报道。
        非洲等国:据商务网市场部搜集信息显示非洲一些国家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势头也很好,例如坦桑尼亚、马拉维和加纳等国均有发展食用菌项目以摆脱贫穷和饥饿,这些国家普遍性的生产技术落后、物资设备等缺乏。
        亚洲各国:亚洲国家中韩国、日本的工厂化技术水平发展都比较快,据韩国某家较大的杏鲍菇工厂化企业社长金一仲介绍,2001年韩国调查的杏鲍菇年产2400吨十年后2011年发展到55000吨,价格从3000韩元/公斤降至6000-10000韩元/公斤(6000韩元约等于人民币28元),随着产量的增加价格下降的趋势和我国是一样的。日本也同样处于这种现状,日本综合研究所的代表到中国食用菌商务网访问的时候就介绍到虽然生产量在增加但日本受福岛核辐射给民众造成恐慌心理,受此影响消费量2012年和今年都在减少,价格呈下降趋势。市场价格走势方面在日本,无论什么种类的食用菌在夏天都没有太大需求。尤其是金针菇,由于一般作为火锅料理的材料来使用,夏天和冬天的需求差非常大。事实上和冬天比起来,其他菌菇类在夏天的时候也几乎没什么需求。结果夏天市场上食用菌产品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都非常低,需求也只有冬天的1/2至1/3左右。亚洲国家中发展较快的国家要关注一下朝鲜,虽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水平也相对落后但据报道和调查发展势头还不错,如丹东天皓等设备供应企业都在朝鲜有相关的业务拓展。东南亚各国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情况也有发展但量不大,是我国食用菌产品的主要出口国。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