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经过7年攻关,广西林科院开展的林下菌根型食用菌模式研究,实现了林下红椎菌人工
促繁,人工干预增产。
红椎菌是与红锥、白锥树根共生并在特定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下方可生长的野生食用菌,目前无法进行人工栽培。针对锥林群落自然演替后期出菇很少甚至不出菇、林农自我干预不当、产量低、采摘不规范、产品无等级划分及加工技术欠缺等问题,广西林科院的科研团队重点开展了林地生态调控促产、林地施肥促产、林地浇水促产、红椎菌菌根无损伤采摘、产品分级及加工开发等关键技术研究,首次提出了红椎菌的人工促繁方法,实现多年持续高产、高效益。
该项目研究从2009年开始试点,2011年开始以试验点周边红椎菌交易场所为基点,逐步扩大推广面积。到2015年,总推广面积4.48万亩,直接培训林农400多人次。项目直接受益农户603户,辐射带动林农3万多户,累计新增销售额18268.65万元,新增利润17380.88万元。
目前,广西全区约有锥树林地100万亩,其中无人工干扰产菇量极少的出菇林地,及林农通过杂灌全砍自改的出菇林地约占22万亩。预计这部分出菇林地采取人工促繁的方式,每年将产菌172万公斤,年产效益12.6亿元。(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