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种草莓一座大棚年纯收入3万元,草莓大棚套种蘑菇年纯收入7万元”近日,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孙扎齐牛录镇雀尔盘村草莓专业合作社社长朱发辉满脸笑容地说。
在朱法辉家的其中一座“草莓+蘑菇”立体种植大棚里,1亩地的大棚内全部筑起了约30厘米高的百十来个垄台,每个垄台上面有草莓,垄台两侧长出扇形蘑菇,别有一番景色,朱法辉夫妇正在采摘成熟的蘑菇。
朱法辉说,这几年,他在一座大棚里种植草莓,产量逐年下降,影响了大棚年均收成。为填补减产的损失,朱法辉开始琢磨各种套种植物的性能搭配模式,从中悟出了草莓垄台内种植蘑菇是最佳选择的“搭档”,蘑菇出菇时把土壤摩擦起热,即使在寒冷的冬日也不用加火升温,草莓上浇水蘑菇菌吸收,省工省水,蘑菇菌内搅拌的肥料,促进草莓生长壮大,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于是,2013年,他大胆投资试种了“草莓+蘑菇”立体种植模式,当年一座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一倍,至今他家连续5年草莓大棚套种蘑菇,每年一座棚纯收入均达到7万元,这项套种模式在新疆还尚属首创,他已申请专利。如今他带领的雀尔盘村草莓合作社已由当年的13人打理13座大棚,现在已发展到120人打理80座大棚,每座草莓大棚纯收入达3万元,套种平菇的草莓大棚纯收入达7万元,该合作社不仅带动种植户收入年年提高,还帮助200余名其他村民在草莓大棚长期就业。
据当地种植户介绍,过去,一到冬季“晒太阳、串门子、打扑克”打发冬闲时光,等着开春后,开始经营各自的一亩三分地,年年种,年年亩均收入原地踏步不前。如今,该县越来越多的农民改变了“猫冬”懒惰习惯,承包经营各类温室大棚,变冬闲为冬忙。“从前,我家死守自家承包地不放,从春忙到秋,收成只能维持生活,到了冬天一家老小还是围着火炉无所事事受穷,日子过得紧巴巴,后来我家的地被转让出去后,承包了5个大棚,一年四季都能种植各种蔬菜和草莓,家里老小都有活儿干,家中无闲人,一座棚年终算下来净赚3万多元,虽说种大棚累点,但收成不错,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种植户宋中勤一脸笑意地说。
2013年以来,该县采取“引进项目资金、财政优惠补贴、援疆资金扶持”等措施,转让农民土地,加大对旧棚改造和新棚建设力度,出台了助推设施农业提质增效优惠政策。即:一是旧棚改造补助。对改造一类老旧大棚,每建一座补助5000元;对改造二类老旧大棚,每建一座补助3000元。二是良种补贴。按每座大棚购种资金的30%补贴,如:爱菲特和红映等优质西红柿品种,每座补贴378元;伊犁大辣椒、绿亨椒王、朝研18号等优质辣椒品种,每座补贴157元;航天1号、太空6号等优质无筋豆品种,每座补贴210元;红实美、杜德拉等优质草莓品种,每座补贴1200元。三是新品种引进补贴。引进的新品种经种子管理机构认定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市场竞争能力,试种面积达到0.5亩以上,每个品种给予1000元至1500元补助。四是保险补贴。即:每座大棚保险补贴200元;每座大棚作物保险补贴112元。
据了解,仅2016年,该县蔬菜良种良法推广率达到100%,现已形成“一村一品”和“一地一品”的四大种植基地。即:以良繁场高标准食用菌专用大棚为基地,大力发展松茸、香菇等为主的高档食用菌,棚均收入达到6万元;以蒙霍尔村等特色蔬菜豌豆尖、薄荷、红薯尖、血皮菜等长年远销博乐、奎屯、克拉玛依、石河子、乌鲁木齐等地,具有定价权,棚均收入达到3万元。以绰霍尔乡、扎库齐牛录乡等为主的反季节果蔬拱棚已发展为8933座,棚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米粮泉乡油桃、孙扎齐牛录镇草莓基地为重点的采摘园,拉动了全县贫困乡村地缘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目前,察布查尔县已累计发展设施农业1.1万座、占地1.29万亩,实现总产值8633.6万元,亩均纯收入2.5万元,让全县1万余户各族群众从“冬闲经济”中尝到了增收的甜头。(整理自: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