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食用菌行业声音

    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食用菌行业声音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芦苇栽培双孢蘑菇新技术

    发布时间:2018-05-25

      来源:论文网

        双孢蘑菇是我国目前出口量最大、创汇最多的食用菌。传统栽培双胞蘑菇的主料是稻草、麦秸、玉米秆。采用芦苇发酵料栽培双胞蘑菇,打破了传统栽培的原料格局,拓宽了栽培原料新领域,且产量大大提高,每平方米产量达15kg,远远超过目前每平方米6~11kg的平均产量。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原料准备 
    (1)培养料配方 
         按100m2计算,需芦苇1.2t、干粪(牛粪、鸡粪等)750kg、生石膏粉或碳酸钙50kg、过磷酸钙50kg、尿素15kg、添加剂25kg。 
    (2)一次发酵 
        芦苇用水预湿吸足,浸水加入0.5%~1%漂白粉,并均匀撒上1.5%石灰,堆好踏实。牛粪碾碎,也要加水预湿。用木头等物垫底,料堆中插放圆木或毛竹做排气孔(建堆结束时拔掉),以利通氧,使料堆发酵均匀。在底层先铺1.5m宽、30cm厚的芦苇,再铺一层2cm厚的粪、10~15cm厚的芦苇,长度不限。从第3层开始均匀加水和加辅料,水分掌握在堆好料后有少量水流出为准。堆料后晴天用草被覆盖遮阳,雨天覆盖塑料薄膜,严防雨水渗入。翻堆应上、下、里、外相对调位,各种辅料按程序均匀加入。料堆应逐层适当缩小,即下宽上窄。最后1次翻堆应将粪、草均匀混翻,水分掌握在65%左右,pH值为7.5~8.0。培养料发酵结束时,草料呈咖啡色,较有柔软感,具有少量氨味或清香发酵味。 
    (3)二次发酵 
        经过3次翻堆后的培养料以手握略有水渗出而不下滴为宜,趁热把发酵料运到已经整理好的菌床上。发酵料按菌床长度堆成长条,密封大棚,并蒸汽加热,在火炉上煮沸水,沸水内加敌敌畏和甲醛蒸发杀虫、杀菌(1m3培养料用甲醛5ml,敌敌畏2ml),料温升到60℃以上维持6~8h,随后通风降温到50~52℃,维持3~4天,最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降温,将料摊开,厚度15cm左右。另外,注意培养料是否偏干或偏湿。发现偏干,可轻喷经人工烧开冷却后的清水后石灰水调整;若偏湿,可在床架上反面打孔洞或撬松草料,加强通风。 
    2、播种 
        菌床上撒干石灰粉,太阳曝晒3h以上杀菌、杀虫。在进料前,菌床要铺5cm厚的整芦苇秆,芦苇秆预先用3%石灰水泡湿透后捞出,堆放5d以上升温发酵后使用。菇房内培养料温度降到26~28℃时播种。菌种采用麦粒原种。播种前与菌种接触的手及器皿用0.3%高锰酸钾溶液或酒精消毒。菌种面部的老菌块要拔掉,然后将扒出来的较大菌块轻轻的用手搓散,以利菌丝萌发。播种时要把麦粒种匀匀地撒播在培养料面上,并用手轻轻拍打,让菌种掉进培养料中,然后用木板稍压实压平。播种后,12~18h麦粒表层菌丝就恢复定植生长。为防止播种后培养料面干燥。料面上覆盖地膜保湿,播种5d左右菌种吃料后揭膜,加大通风,促菌丝向料层内部生长。 
    3、覆土出菇 
        (1)覆土 
        覆土材料用田园土,其中粗土占2/3,细土占1/3。覆土材料配方(100m2栽培面积用量):耕作层30cm以下的土壤,挖出后曝晒3d以上。晒干后过筛成大豆粒大小,备用,过磷酸钙1%、石膏粉1%、干发酵粉10%、石灰1%、添加剂1%。覆土后3d,按配方拌匀,用敌敌畏800倍液和甲醛200倍液喷洒成用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然后堆放,覆膜24h,杀虫、杀菌。菌床在覆土前用木板撬料通气,如料面偏干,在料面喷少量石灰水。料内菌丝长到2/3时即可覆土,土粒厚度3~4cm,覆土后3~4天内,床面每天要喷水2次,达到用手捏土粒,扁而不散,不粘不散。调水结束后,保湿保温,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80%~85%,促使菌丝向上生长。 
        (2)出菇管理 
        当蘑菇菌丝长到土层表面处于扭结状态时,加强通风,抑制菌丝生长,促使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原基形成后,开始喷结菇水,每天喷2~3次,喷雾器喷头朝上,勤喷轻喷,少量多次。喷水后进行大通风,温度控制在10~20℃,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3~5d后,即有大批蘑菇长出来,这时喷出菇水,要看菇喷水,菇多的地方多喷,菇少的地方少喷。 
    4、菇期管理 
        (1)秋菇管理 
        秋菇前期,土层喷水的基本原则是一潮菇喷2次水。采菇前后不要喷水,以免影响蘑菇质量和下一潮菇的形成。秋菇后期,气温逐渐下降,出菇量逐渐减少,每平方米喷水500g。秋菇前、后期气温高于18℃或低于12℃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温,维持菇房温度和湿度,为防止绿色木霉和其他杂菌的侵染和害虫的孳生,要及时剔除干瘪变黄的老根和死菇,挑根后及时补土。 
        (2)冬季管理 
        当气温降至5℃以下时,床面要少喷水,每7d喷1~2次水,降低土层湿度,既保证了自然出菇,又能安全进入冬季“休眠状态”。每天中午可通风1h,每7d喷1次水,每平方米喷水500g左右。冬季后期,松土除根后,需及时补充发菌水,用量3kg/m2,2~3d喷完,每天1~2次。喷水后适当通风,避免土层水分蒸发。 
    5、采收 
        蘑菇从播种、覆土到采收大约需要40d。子实体显现菌膜前采收,气温高时,每天采收2次。采收时,把菇轻轻旋转采下。丛生菇用小刀从菇根出切下。采收后,用利刀把菇柄下端带泥的部分削去,并分级处理。每批菇采收后,把遗留在床面的老菇根、死菇清除,并补盖湿细土。第2潮菇采收后,进行追肥,可交替使用0.2%尿素和0.2%的糖水或菇根煮水,稀释10倍喷施。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