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1)病原
真菌轮枝霉,属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丛梗孢科、轮枝霉属。分生孢子单细胞,分生孢子梗轮生。该病菌抗性高、活力强,是双孢菇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2)症状
蘑菇从感病到出现褐色病斑约需14天左右。蘑菇菌盖和菌柄分化之前感病,会形成灰色组织块,和疣孢霉引起的硬皮马勃状团块相似,但颜色不那么白,块体较小,质地较干。后期感病开始先在菌盖上产生许多不规则针头状褐色斑点,以后斑点逐渐扩大,中间部位形成凹陷,这一表现与细菌性斑点并极其相似。凹陷部分呈灰白色, 并在表面分生出一层白色粉末状物质。若菌柄受感染,会使菌柄加粗变褐,呈节块状发育,表皮组织粗糙、褐变、剥裂。蘑菇顶盖上出现萎缩,个别的蘑菇盖部干裂;此时病菇基本死亡,表现干枯症状。
早期发病时,可使蘑菇原基发生畸形,侵染幼菇时,可使菌柄或基部出现褐色条纹,菌盖上布有褐色斑点,病菇向一侧生长,切开病菇观察,其组织内部呈黄褐色、干燥、松散状,但菇体不腐烂、无臭味。干泡病的显著特点有三:一是菌盖表面暗褐色凹陷,并附着白色粉末;二是菌柄粗细不匀,畸形发育;三是病菇无水胀、无粘液、不发臭,最终呈干枯状。尤其特征三更是与细菌性病症的重要区别标志。
(3)发生特点
轮枝霉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覆土及周围环境中的轮枝霉孢子。其病原菌菌丝在双孢菇发菌阶段即已形成侵染,但却不表现污染症状,基本与正常无异,但其菌丝顺双孢菇菌丝基本保持同步生长态势,待双孢菇菌丝布满料床时,病菌菌丝业已得到最大程度的蔓延;出菇阶段,病菌菌丝即可侵入到双孢菇内部,“取食”子实体营养及水分供自己享用,使得幼菇甚至成菇无法正常发育,形成僵菇。
菇床发病后,染病蘑菇上的病菌孢子随气流、通过喷水孢子溅向四周传播。昆虫、螨类、人和工具也可传播。此病多从采菇后的残留物,主要从菌柄折断处首先感染,以后扩大蔓延。轮枝霉最适生长温度为22`C左右,低于12`C时生活能力很差,基本不表现危害症状。
(4)防治措施
①选择优质高抗性菌种。限于技术条件,目前还不能对该菌种进行脱毒处理,应引进高抗性适龄菌种。
②对菌种培养室及菇棚消毒。彻底清理内外卫生,喷两遍百病去无踪药液,并适量使用辛硫磷治虫。对菇房的床架、地面、墙壁等处可喷洒一遍500倍的疣霉净药液进行预防。
③对基料二次发酵。病菌孢子在前期发酵时萌发,在二次发酵中很容易被杀灭,虽然成本稍高,但可防患于未然。
④生长期管理。发菌期间每3-7天喷一次蘑菇杀病灵等药剂抑制外来病菌。出菇期严格水、气、温、光等条件的调控,尤其要严格保持适宜的覆土层含水率及棚内通气量,并坚持喷施药物预防外来病菌。
⑤发病后处理。如发现子实体有干泡病危害,应扩大1-2米范围清除子实体及覆土材料,所有进棚工具用甲醛20倍稀释液浸泡3小时,再投入到5%石灰水中消毒;新上覆土材料用百病去无踪处理;菇棚内地毯式喷洒一次百病去无踪40倍液;加强防虫措施,以防虫类带新的病原菌进棚;将清理出的病残体和覆土材料烧毁或深埋;对棚外及墙体喷洒500倍多菌灵(纯粉)溶液。
⑥对覆土材料应进行常规杀菌闷堆处理。如采用各种措施后,病害仍然继续发展,可把覆盖土全部拿掉,换用无病土壤,重新覆盖,并控制发病因素。
⑦发病地方喷500倍多菌灵液或1000倍百菌清液或2.5%甲醛液。省站研制的"高效杀菌剂"防治效果良好。 病区喷洒2%甲醛液、或0.3%波尔多液、或0.2%多菌灵液。
⑧。降低温湿度。在不使菇房冷却的条件下,开窗通风,降低温度、湿度。控制空气湿度,使相对湿度不超过95%,并降低温度至17℃以下。
⑨发病初期,应立即停止喷水,降温到15`C以下,同时在病菇周围可用2%甲醛、1:500倍的疣霉净药液或100倍百病去无踪连续喷洒二次以上。危害比较严重时,先清理所有病菇,停止用水,通风干燥,将病菇焚烧后再喷药,涂刷50倍百病去无踪,可抑制病菌蔓延。
⑩对所有可能带菌的工具、材料等均使用500倍的疣霉净药液或600倍多菌灵溶液刷洗;同时对害虫进行一次彻底杀灭处理,以防虫体带菌进棚。通风排除有毒气体后,再进行出菇管理。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