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栽培高温平菇,出菇后有时会出现大批小菇死亡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应及早采取措施预防。 温度过高 平菇原基形成后遇30℃以上持续高温,菌盖会逐渐萎蔫。出菇期间气温过高,可用井水喷洒菇室...
发布时间:2013-03-08 11:12
平菇生产中,经常出现菇片发黄甚至子实体着生黄斑的情况,严重影响平菇的品质和产量,不少菇农为此非常头疼,喷洒了不少杀菌剂效果也不好。我种植平菇多年,认为这种现象多是操作管理不当引起的,单纯喷药防...
发布时间:2013-02-27 16:59
春夏季节是食用菌病虫害高发季节,若管理不当,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那么,在春夏之际,食用菌容易发生哪些病虫害呢? 一、病害。 1.平菇褐腐病:又称褐斑病,其症状是发病后菇体变黄、腐烂...
发布时间:2013-02-27 16:34
为了充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提高效益,近年来,魏县、广平县试验示范了一棚三茬食用菌栽培模式,取得成功,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不仅如此,这种模式能够资源再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具有良好...
发布时间:2013-02-27 16:32
中央下凹,边缘稍有下内卷、但尚未弹射孢子时,即可及时采收,此时大约八成熟。如生产批量较大时,可掌握七分熟时采收。采收的子实体应随即切除基部所带基料等杂物,码放整齐以防菌盖破碎,并及时送往保温库...
发布时间:2013-01-14 17:05
床覆土15天左右,有2/3菌丝长出土表,即可进行喷水催菇,进入出菇管理阶段,此期要注意生理性病害的防治。 &bsp;&bsp;&bsp; 1.菌丝徒长(冒菌丝)。症状表现为菌丝布满土表不能及时倒伏。发病原因:菌种培...
发布时间:2012-12-28 16:56
菇蚊、平菇眼菌蚊、蘑菇眼菌蚊、粪蝇、蚤蝇、果蝇等成虫近料产卵,成虫及卵并不能直接产生为害。这些害虫的成虫极具趋光性和趋味(菇香味、料香味、腐味)性,菇棚闭光处理时,发生概率较低,虫口密度大为下降...
发布时间:2012-12-25 15:37
躲避到了菇棚的角角落落,准备着来年的繁衍和盛行。为了2012年我县秀珍菇生产再创辉煌,笔者提醒秀珍菇生产基地老板、菇农,要充分利用冬季低温的有利条件,降低菇棚内的虫害数量,具体措施如下: 1、...
发布时间:2012-12-24 14:50
菇房,应选择地势高、排水方便、房边有堆料场地的地方。竹木结构的菇棚,棚架要牢固,棚周墙体和棚顶要用厚膜覆盖,并挂盖草帘和遮阳网。棚的大小由栽培规模而定,一般以每棚栽培110~330m2的蘑菇为宜。 &bsp...
发布时间:2012-12-21 15:22
菇农为了防治虫害而使用大量化学药物,从而使得蘑菇产品大量残留药物,既给消费者的健康埋下了隐患,也自堵了蘑菇产品进入市场尤其是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 &bsp;&bsp;&bsp; &bsp;&bsp;&bsp; 那么,该如何...
发布时间:2012-12-19 13:58
防,是因为预防的效果远远优于只治不防。在食用菌生产中,投入一份资金和精力用于病虫害的预防,其效果要比投入三份资金和精力防治效果好得多,所谓“防患于未然”的好处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实际生...
发布时间:2012-12-19 09:27
自然气候的制约,出菇量和生长速度与气温适宜期相比均有所下降。特别是遇到冬旱年份,低温加上低湿,如果管理不当,将导致出现僵菇和畸形菇等现象。 科学用水。当气温低于5℃、相对湿度低于70%时,菌丝...
发布时间:2012-12-18 17:19
菇农为了防治虫害而使用大量化学药物,从而使得蘑菇产品大量残留药物,既给消费者的健康埋下了隐患,也使得蘑菇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那么,该如何对虫害进行“绿色”防治呢?措施有二: 加强物理预防修...
发布时间:2012-12-18 10:54
之而无不及。诸如菇蚊、菇蝇、跳虫等,看似很微不足道的害虫,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给生产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尤其是蝼蛄、蠼螋、马陆、蜗牛等害虫,体型较大,危害性更大。要对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必须坚持“...
发布时间:2012-12-17 14:35
,栽培后的残料还可直接还田或作为生物有机肥的原料。现将利用冬闲田栽培蘑菇的技术介绍如下: &bsp;&bsp; 1.培养料配方堆料时以每平方米菇床计,用干稻草12.5~13.5公斤、菜子饼0.8公斤、石膏粉0.45公斤、...
发布时间:2012-12-14 15:36
,大力整治菇棚周边环境,清除杂草、垃圾,开好排水沟,要造成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态环境,并把整治环境作为蘑菇生产的一项长效管理工作,努力切断传播途径,控制发病条件。&bsp;&bsp;&bsp; 二、当前菇棚发菌期...
发布时间:2012-12-14 13:18
。转色成功表现为绒毛状菌丝倒伏,呈现一薄层棕褐色有光泽的菌膜。而转色失败表现为以下几种: 1.转色太浅或不均菌丝呈灰白色或灰黑色,原因是脱袋后连续数天遇到28℃以上高温,或气温一直处在12℃以...
发布时间:2012-11-29 13:11
0℃之间,适温为30――39℃,最适温度为36℃,子实体分化温度为27――31℃,最适温度为28――33℃,以6月20日――9月20日在棚内栽培为宜。 生产过程 原料准备――建堆发酵――巴氏消毒――铺床播种――覆土―...
发布时间:2012-11-26 14:45
每年5月下旬~6月初,就有大量的废菌棒待处理。据食用菌专家测定,废菌糠与种菇前的新原料相比营养含量为:粗纤维由36.67%降到18.19%,蛋白质由4.68%上升到7.53%,木质素分解30%左右,且糖分含量高。常规栽培...
发布时间:2012-11-26 10:12
损失; 第二,要有升温、保温措施,最好采用火墙加热,对菇棚进行升温,以防止出现冻害,甚至菇蕾被冻死,菇棚北墙要尽可能厚或中间添加保温材料,以防北风,温室大棚要尽可能采用厚稻草帘或保温被来夜间...
发布时间:2012-11-26 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