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12-2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鸡腿菇是目前推广的高档食用菌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常会出现以下五个问题。因此,菇农在种植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和加以克服,才能使鸡腿菇增产多收,提高经济效益收入。
一是会出现头潮菇太密,转期困难。头潮菇多个体小,甚至成丛的菇蕾将覆土掀起,造成大批小菇因脱离料面死亡,难出二潮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菌棒过密,或菌棒过长,料层过厚。克服的办法是:拉大菌棒间距至2-3cm,并用土将菌棒间缝隙填实,或把菌棒菇切成二段,卧放出菇。
二是会出现出菇不在床面。床面出菇极少,而四周土埂出菇较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覆土厚度不当,床土干而散,四周土层较湿。克服的办法是:覆土不超过3cm,全床覆土含水量要均匀,并控制在20%-30%之间。
三是会出现菌丝“冒土“。菌丝冒出床面,甚至形成菌被。产生的原因是:菌丝徒长。克服的办法:当菌丝快长到床面时,加强通风,使床土表面干燥,促使菌丝向生殖生长转化。如果是轻微冒菌丝,可加强通风,床面撒草木灰即可。如果菌丝形成菌被,可用刀划掉,挑掉菌块,喷打重水,增加通风,床面上补换细土。
四是会大量发生“红头菇“。菌盖鳞片呈铁锈色,但不深入菌肉,不影响生长发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床料和空气湿度大,光线不适宜。克服的办法是:当子实体出土后,喷水必须结合进行通风,不喷关门水,以保持菇体表面无水和有适宜的光照强度。
五是会出现鸡爪菇。菇体丛基部长出3-5个分枝似鸡爪褐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温高湿,菌丝受土层杂菌侵染引起变态或病态。克服的办法是:保持床料和空气适宜的湿度,搞好环境卫生,覆土经灭菌后再行使用。(李正飞)
编辑:黑子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