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福菇的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09-02-1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金福菇是台湾洛巴依口蘑的商品名,菇体肥厚白嫩,味微甜而鲜美,又因其属于高温型品种,在夏季菇品市场短缺的情况下可以独领风骚,是一种极具经济价值,市场前景看好的食用菌新品种。金福菇100克干菇中含粗蛋白27.56%,粗脂肪9.58%,总糖38.44%,粗纤维8.20%。其子实体耐贮性好,适于鲜销与干制品加工。上海郊区于2004年从福建引进栽培获得成功,2005、2006年在青浦、松江、奉贤等区有少量栽培,2007年生产量在近100万袋,产量在200吨左右。
一、生物学特性
1.营养 金福菇是一种草腐土生菌,能利用相当广泛的碳源和氮源,各种作物秸杆、出菇废料、棉籽壳、麸皮、米糠等都可以作为它的培养料。
2.温度 金福菇属于高温品种,菌丝生长温度15—35℃,以26—28℃为最适温度,子实体生长温度15—32℃,最适26—28℃。
3.水分 培养料含水量为60—70%,含水量过低或过高菌丝生产缓慢。子实体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85—90%,如湿度过低子实体干硬,品质降低,温度过高,极易发生褐腐病。
4.光照 金福菇发菌期不需要光照。但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适量的散射光可以促进原基分化,改善品质。
5.空气 金福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子实体生长期如果通风不良,菇蕾发育迟缓,菌盖不易分化,易形成畸形菇。
6.酸碱度 菌丝在PH5—10条件下均可生长,最适PH6.5—7。
7.覆土 金福菇为土生菌,子实体发育需要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刺激。
二、栽培技术
1.栽培种制作 栽培种一般用17×33cm聚丙烯塑料袋。
(1)棉籽壳50—60% 食用菌废料20—40% 麸皮20% 石膏1% 过磷酸钙1% 石灰1%
(2)棉籽壳90% 石膏1% 过磷酸钙1% 石灰1%
(3)废棉50—60% 食用菌废料20—40% 麸皮20% 石膏1% 过磷酸钙1% 石灰1%
(4)木屑70—80% 麸皮20% 石膏1% 过磷酸钙1% 石灰1%
以上配方的棉籽壳、木屑均需发酵,棉籽壳发酵10—12天,翻2—3次,木屑需堆制30—40天,含水量60—60%,PH7.2—7.5。装入袋中常压或高压灭菌。
灭菌后,当袋内料温降至25℃左右可接种。35—40天菌丝长满袋,一般后熟期7—10天。
2.季节安排 该菌株属高温型,应根据它对温度要求的特性安排栽培季节。春栽3—4月播种,5—6月出菇;秋栽7—9月播种,9—11月出菇。7—8月气温高,栽培时需加强降温措施。
3.栽培场所 可利用管棚蘑菇结束后床架式种植金福菇,也可利用蔬菜大棚着地进行栽培。
4.出菇管理
将菌袋全部割去,横放在床架上,两两相对,袋之间稍有间隙。用菜园土加20%的煤渣混合物覆土,覆土厚度3cm。覆土前一天,把覆土材料调成半干半湿,用手捏可成团,撒地可散。第二天覆土上床,然后进行喷水,要求把覆土层全部调至饱和状态。调水时要慢,每次喷0.9千克/平方米左右,一般用2天时间调好覆土层,使覆土层水分呈饱和状态,菌种料表层稍渗水。覆土层调水要在菇房通气条件下进行,不喷关门水。白天开闭风窗,晚上要敞开门窗,调水结束后,菇房要连续通气10——12小时,使土表的水迹吸掉,才可进入菌丝爬土的管理阶段。如覆土表面有板结现象,需用工具将覆土表面扒松。如保湿条件差的菇房,可以在覆土结束后,用遮阴网覆盖。
覆土调水结束后,温度控制在25—30℃,湿度在85—90%,保持一定量的新鲜空气。5—6天以后,待土层菌丝爬上表土层后,逐渐增加通气量,适当增加一些光照。当土层中含有大量洁白索状菌丝时,应喷一些雾状水,同时加大通气量,促进菌丝扭结成原基并形成子实体。当大量子实体形成后,保持菇棚环境的空气湿度,继续加大通气量。
金福菇从子实体形成至成熟采收一般需6—8天,当菌盖肥厚结实、表面光滑、菌膜尚未破裂时采收。采收时手握菌柄,整丛拔起。采收第一潮菇后,要清理床面剔除老化菌丝和残留菌柄,并适当补土,待菌丝恢复4—5天后,适当喷水。12—14天后可采收第二潮。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