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香菇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09-02-2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一、栽培方法

      香菇的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的代料栽培两种。段木栽培产的菇商品质量高,投入产出之比也高,可达1: 7~10,但需要大量木材,仅适于在林区发展。代料栽培投入产出比仅为1:2,但代料栽培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也高,而且可以利用各种农作物秸杆,林木废料,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能够在城乡广泛发展。代料栽培一次性投入量大,成本较高。本章重点介绍代料栽培技术。

      1、播种期的安排和菌种的选择

      香菇生产多采用荫棚或果林间地作为出菇场所,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大,季节性很强。各地香菇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而定,在我区一般于9月-10月制筒(山区稍早),12月-1月、出菇。制筒期过早遇高温高湿易感杂菌而成品率低。过晚则影响转色而缩短出菇期。

      2、栽培料的配制

      木屑是袋料栽培香菇主要的原料,除松,杉,樟木外,大多数阔叶木及枝条经粉碎后可作为香菇生产原料。

      (1)几种栽培料的配制其配料以100千克计,视生产规模大小增减。

      ①木屑78%、麸皮(细米糠)20%、石膏1%、糖1%,另加尿素0.3%。料的含水量55%~60%。

      ②木屑78%、麸皮16%、玉米面2%、糖1.2%、石膏2%~2.5%、尿素0.3%、过磷酸钙0.5%。料的含水量55%~60%

      ③木屑78%、麸皮18%、石膏2%、过磷酸钙0.5%、硫酸镁0.2%、尿素0.3%、红糖1%。料的含水量55%~60%。

      上述3种栽培料的配制:先将石膏和麸皮干混拌匀,再和木屑干混拌均匀,把糖和尿素先溶化于水中,均匀地泼洒在料上,用锨边翻边洒,并用竹扫帚在料面上反复扫匀。

      ④棉籽皮50%、木屑32%、麸皮15%、石膏1%、过磷酸钙0.5%、尿素0.5%、糖1%。料的含水量60%左右。

      ⑤豆秸46%、木屑32%、麸皮20%、石膏1%、食糖1%。料的含水量60%。

      ⑥木屑36%、棉籽皮26%、玉米芯20%、麸皮15%、石膏1%、过磷酸钙0.5%、尿素0.5%、糖1%。料的含水量60%。

      上述3种栽培料的配制:按量称取各种成分,先将棉籽皮、豆秸、玉米芯等吸水多的料按料水比为1: 14~1.5的量加水、拌匀,使料吃透水;把石膏、过磷酸钙与麸皮、木屑干混均匀,再与已加水拌匀的棉籽皮、豆秸或玉米芯混拌均匀;把糖、尿素溶于水后拌入料内,同时调好料的水分,用锨和竹扫帚把料翻拌均匀。不能有干的料粒。

      (2)配料时应注意问题木屑指的是阔叶树的木屑,也就是硬杂木木屑。陈旧的木屑比新鲜的木屑更好。配料前应将木屑过筛,筛去粗木屑,防止扎破塑料袋,粗细要适度,过细的木屑影响袋内的通气,在木屑栽培料中,应加入10%~30%的棉籽皮,有增产作用;但棉籽皮、玉米芯在栽培料中占的比例过大,脱袋出菇时易断菌柱。栽培料中的麸皮、尿素不宜加得太多,否则易造成菌丝徒长,难于转色出菇。麸皮、米糠要新鲜,不能结块,不能生虫发霉。豆秸要粉成粗糠状,玉米芯粉成豆粒大小的颗粒状。

      香菇栽培料的含水量应比平菇栽培料的含水量略低些,生产上一般控制在55%~60%。含水量略低些有利于控制杂菌污染,但出过第一潮菇时,要给菌柱及时补水,否则影响出菇。由于原料的干湿程度不同,软硬粗细不同,配料时的料水比例也不相同,一般料水比为 1:0.9~1.3,相差的幅度很大,所以生产上每一批料第一次用来配料时,料拌好后要测定一下含水量,确定一个适宜的料水比例。

      ①手测法。将拌好的栽培料,抓一把用手握,指缝不见水,伸开手掌料成团即可。

      ②烘干法。将拌好的料准确称取500克,薄薄地摊放在搪瓷盘中,放在温度105的条件下烘干,烘至干料的重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出干料的重量。料的含水量(%)=湿料重量-干料重量湿料重量×100配料时,随水加入干料重量的0.1%多菌灵(指有效成分)有利于防止杂菌污染。

      3、装袋和灭菌

      袋栽香菇是香菇代料栽培最有代表性的栽培方法,各地具体操作虽有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1)塑料筒料规格香菇袋栽实际上多数采用的是两头开口的塑料筒,有壁厚0.04~0.05厘米的聚丙烯塑料筒和厚度为0.05~0.06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筒。聚丙烯筒高压、常压灭菌都可,但冬季气温低时,聚丙烯筒变脆,易破碎;低压聚乙烯筒适于常压灭菌。生产上采用的塑料筒规格也是多种多样的,用幅宽15厘米、筒长55~57厘米的塑料筒。

      (2)装袋灭菌先将塑料筒的一头扎起来。扎口方法有两种:一是将采用侧面打穴接种的塑料筒,先用尼龙绳把塑料筒的一端扎两圈,然后将筒口折过来扎紧,这样可防止筒口漏气;二是有的生产者采用17厘米×35厘米短塑料筒装料,两头开口接种,也要把塑料筒的一端用力扎起来,但不必折过来再扎了。扎起一头的塑料筒称为塑料袋,装袋前要检查是否漏气。检查方法是将塑料袋吹满气,放在水里,看有没有气泡冒出。漏气的塑料袋绝对不能用。用装袋机装袋最好5人一组,1个人往料斗里加料;2个人轮流将塑料袋套在出料筒上,一手轻轻握住袋口,一手用力顶

      住袋底部,尽量把袋装紧,越紧越好,另外2个人整理料袋扎口,一定要把袋口扎紧扎严,扎的方法同袋的另一端。手工装袋,要边装料,边抖动塑料袋,并用粗木棒把料压紧压实,装好后把袋口扎严扎紧。装好料的袋称为料袋。在高温季节装袋,要集中人力快装,一般要求从开始装袋到装锅灭菌的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否则料会变酸变臭。料袋装锅时要有一定的空隙或者“#”字型排垒在灭菌锅里,这样便于空气流通,灭菌时不易出现死角。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时,料袋必须是聚丙烯塑料袋,加热灭菌随着温度的升高,锅内的冷空气要放净,当压力表指向1.5公斤/平方厘米时,维持压力2小时不变,停止加热。自然降温,让压力表指针慢慢回落到0位,先打开放气阀,再打开锅出锅。采用常压蒸汽灭菌锅,开始加热升温时,火要旺要猛,从生火到锅内温度达到100℃的时间最好不超过4小时,否则会把料蒸酸蒸臭。

      当温度到100℃后,要用中火维持8~10小时,中间不能降温,最后用旺火猛攻一会儿,再停火焖一夜后出锅。出锅前先把冷却室或接种室进行空间消毒。

      出锅用的塑料筐也要喷洒2%的来苏水或75%的酒精消毒。把刚出锅的热料袋运到消过毒的冷却室里或接种室内冷却,待料袋温度降到30℃以下时才能接种。

      4、接种及栽培管理

      (1)接种香菇料袋多采用侧面打穴接种,要几个人同时进行,所以在接种室和塑料接种账中操作比较方便。具体作法是先将接种室进行空间消毒,然后把刚出锅的料袋运到接种室内一行一行、一层一层地垒排起,每垒排一层料袋,就往料袋上用手持喷雾器喷洒一次 0.2%多霉灵;全部料袋排好后,再把接种用的菌种、胶纸,打孔用的直径1.5~2厘米的圆锥形木棒、75%的酒精棉球、棉纱、接种工具等准备齐全。关好门窗,打开臭氧消毒器,消毒40分钟;关机15分钟后开门,接种人员迅速进入接种室外间,关好外间的门,穿戴好作服,向空间喷75%的酒精消毒后再进入里间,接种按无菌操作(同菌种部分)进行。侧面打穴接种一般用长55厘米塑料筒作料袋,接5穴,一侧3穴,另一侧2穴。3人一组,第一个有先将打穴用的木棒的圆锥形类头放入盛有75%的酒精的搪瓷杯中,酒精要浸没木棒尖头2厘米,再将要接种的料袋搬一个到桌面上,一手用75%的酒精棉纱擦抹料袋朝上的侧面消毒,一手用木棒在消毒的料袋侧面打穴3个。1个穴位于料袋中间,其他2个穴分别靠近料袋的两头。第二人打开菌种瓶盖,将瓶口在酒精灯上转动灼烧一圈,长柄镊子也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冷却后,把瓶口内菌种表层刮去,然后把菌种放入用75%的酒精或2%的来苏水消过毒的塑料筒里;双手用酒精棉球消毒后,直接用手把菌种掰成小枣般大小的菌种块迅速填入穴中,菌种要把接种穴填满,并略高于穴口。注意,第二人的双手要经常用酒精消毒,双手除了拿菌种外,不能触摸任何地方。第三人则用3.5厘米×3.5厘米方形胶粘纸把接种后的穴封贴严,并把料袋翻转180度,将接过种的侧面朝下。第一人用酒精棉纱擦抹料袋朝上的侧面,等距离地在料袋上打2个穴,然后把打穴的木棒尖头放入酒精里消毒,再搬第二个料袋。第二人把第一个料袋的2个接种穴填满菌种,第三人用胶粘纸封贴穴口,并把接完种的第一个料袋(这时称为菌袋)搬到旁边接种穴朝侧面排放好。接完种的菌袋即可进培养室培养。用35厘米长的塑料筒作料袋,可用侧面打穴接种,一般打3个穴,一侧2个,也可两头开口接种。

      用接种箱接种,因箱体空间小,密封好,消毒彻底,所以接种成功率往往要高于接种室。但单人接种箱只能一个人操作,只适用于在短的料袋两头开口接种。如果是侧面打穴接种,最好采用双人接种箱,由两个人共同操作,一个人负责打穴贴胶粘纸封穴口,另一个人将菌种按无菌程序转接于穴中。

      (2)菌袋培养指从接种到香菇菌丝长满料袋并达到生理成熟这段时间内的管理。菌袋培养期通常称为发菌期,可在室内(温室)、阴棚里发菌,发菌地点要干净、无污染源,要远离猪场、鸡场、垃圾场等杂菌滋生地,要干燥、通风、遮光等。进袋发菌前要消毒杀菌、灭虫,地面撒石灰。夏季播种香菇发菌期正处在高温季节,气温往往要高于菌丝生长的适温(24~27℃),所以发菌期管理的重点是防止高温烧菌。刚接完种的菌袋,3个袋一层呈三角形垒成排,接种穴朝侧面排放,每排垒几菌层要看温度的高低而定,温度高可少垒几层,排与排之间要留有走道,便于通风降温和检查菌袋生长情况。发菌场地的气温最好控制在28℃以下。开始7~10天内不要翻动菌袋,第13~15天进行第一次翻袋,这时每个接种穴的菌丝体呈放射状生长,直径在8~10厘米时生长量增加,呼吸强度加大,要注意通气和降温。在翻袋的同时,用1直径毫米的钢针在每个接种点菌丝体生长部位中间,离菌丝生长的前沿2厘米左右年扎微孔3~4个;或者将封接种穴的胶粘纸揭开半边,向内折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