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8-2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食用菌一体化栽培模式是食用菌种植获取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此方法种植食用菌,能有效提高食用菌产量,延长出菇时间,增加单产,也能促使蔬菜获得二氧化碳,达到了互利的目的,通过定陶县多种经营服务中心和食用菌工作站,几年的实验与推广,增产效果明显,菇房和菜棚建造模式如下:
一、双孢菇养菇房建造模式
养菇房为水泥砖结构,东西走向,长50M,宽9M,前后墙高2.8M,每隔2M有一竖排通气孔,通气孔大小为25×30CM,山墙高3.8M。菇房内菇床架是水泥柱、竹竿结构,立柱用水泥柱,床面用竹竿,菇床面宽1.2M,高5层,层与层之间的距离为55CM,菇房顶与菇床架连成一个整体,房顶用塑料膜覆盖,膜上加盖草苫。
二、温室大棚建造模式
温室大棚依托菇房的前墙,作为温室棚的后墙,使用水泥柱作支架,棚顶用竹竿,加盖棚膜,棚体宽8M,两端最高点3M,向阳面为60度拱形斜面。
三、缓冲间
缓冲间是养菇房与温室棚之间通道,基本作用一是采摘蘑菇和蔬菜提供便利,二是通过关开养菇房通风孔或缓冲间顶部,调节菇房或温室大棚温度与湿度。
四、基本原理
该模式把三者连成一个整体,充分利用太阳光能这一廉价的能源,使之成为一个可适当调节温度、湿度、空气的小气候环境。在深秋、早春以及冬季,能很好的缓冲昼夜温差,为菌菜营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而双孢菇与蔬菜之间又有很好的互补性。白天大棚蔬菜光合作用为双孢菇提供充足的氧气,双孢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生产蔬菜的气体肥料,另外,双孢菇下脚料又是生产蔬菜的优质有机肥。
优点:双孢菇各潮菇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且出菇时间长,尤其是进入11月中旬及来年3月份,昼夜温差大,外界环境温度偏低,该模式内的菇房温度平均高于其他菇房温度约3℃,温差缩小4℃,增产效果明显,单位面积增产3-4斤/平方米。仅双孢菇一项,菇房净增双孢菇4000多斤,蔬菜增产效果虽然没有双孢菇显著,但也有10%的增产效果。
(定陶县多种经营服务中心 孙振福 华尔山)
编辑:XS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