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白背毛木耳代用料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1-05-1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2008年长泰县食用菌办推广利用代用料栽培食用菌技术示范片,在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指导下,在县农业局食用菌办和有关单位及种植大户的密切配合下,得以顺利建立、发展并连续两年取得了很好的推广成效。现将白背毛木耳代用料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产量和效益
      示范片栽培代用料于2008年(或翌年)5月底前购置完毕,6~9月堆积发酵,9~11月投入生产、制作菌袋,12月~翌年3月为出耳期,共采收2批木耳,平均单产2800kg/万袋(鲜品),每万袋效益11080元。
      示范片利用长泰县丰富的松、杉、桉杂木屑替代阔叶树木屑栽培白背毛木耳,实践证明,经过科学的发酵处理和精心的管理技术,木耳产品的质量、产量与单用阔叶树木屑栽培无显著差异,菇农可放心生产,同时又能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缓解“菌林”矛盾,有力促进食用菌生产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二、代用料栽培技术
      1、栽培场所选择
      选择在无污染、环境清洁、空气流通和地势较高且平坦的农田。耳棚采用竹木架塑料大棚。高3m,棚顶中心高度约4m,棚内宽度8~9m,长度约30~50m或因场地而定。棚内用竹子搭盖,四周及棚顶用透明薄膜或黑色薄膜覆盖,最外层再加l层遮阳网,以利隔热和调节光线。
      2、培养料配制
      (1)松、杉、桉树杂木屑预处理:
      新鲜松、杉、桉树杂木屑晒干,撒上0.8%~1%石灰粉拌匀,堆积在露天场地上,堆高1.2~l .5米,堆宽1.5~1.7米,淋水,让其日晒雨淋堆积发酵3~5个月,期间翻堆l~2次。在使用前7~10d停止喷水,以防木屑过湿。
      (2)代用料配方:
      杂木屑39%、棉籽壳32.9%、麦皮25%、蔗糖1%、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尿素0.1%(尿素和过磷酸钙提前10天掺入木屑中堆沤,不宜在拌料时与石灰混合使用);含水量62~65%;pH值7~7.5。
      (3)培养料的发酵处理:配制培养料时,原辅料要选择质量好、无污染。去杂后按比例称取,在水泥地面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拌匀,水质要求质量好,一般以井水为宜。拌料后把培养料堆成一堆,堆高约1m左右,长度不限(视场地而定)。当堆温升至60~65℃时(约经4~5d)要及时进行翻堆,整个发酵过程要翻堆3~4次,发酵时间需15d左右。在每次翻堆时要注意调节培养料的含水量。培养料发酵结束后,料应呈暗褐色、无异味,且有轻微的香甜霉味。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63%为宜,pH为6~6.5。
      3、菌袋的制作
      采用2D-1000型培养料冲压装袋机进行装袋,规格17cm×35cm的聚丙烯折角塑料袋。操作人员主要是扎袋口。每袋装湿料重l.2~1.3kg。制作后及时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温度上升至100℃时,保持10~l4h,冷却后接种。
      4、接种与发菌培养
      (1)菌种的选择:台毛43号。
      (2)接种:采用开放式接种,每瓶菌种可接种20~25袋。
      (3)排包发菌:接种后的菌袋直接搬至出耳棚内,采用墙式堆叠栽培法,行距约1m左右,长度3.5m,分两边排列,中间留1.3~1.5m的通道。堆叠第一层离地面约10cm左右,每堆叠一层菌袋,在其上面放置两片宽1.5cm左右的薄竹片相隔,有利于固定菌袋和通气散热,如此层层叠高,直至高度达1.4~1.5m为止。排好后,可采用掀、盖耳棚周围的草帘、遮阳网来调节辐射热的强弱;掀盖耳棚内层薄膜,来调节通风量的大小以及棚内湿度的高低。棚内温度控制在30℃以下,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
      5、出耳阶段的管理
      (1)菌袋开口诱耳:接种后30~35d,菌丝可长至3/4袋或长满,棚内温度降至250C以下,就可开袋诱耳发生,若棚内温度高于25℃开袋,耳芽形成发生效果不好,易出现红薄耳,质量差。为了提高耳芽形成的质量,可灵活掌握开袋时间,当气温在20℃左右时进行开袋诱耳最为适宜。
      (2)出耳管理:
      ①水分管理:开袋后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为宜。不可直接向袋口喷水,只能喷向空间、地面。同时增加棚内散射光的刺激,约经5~7d,开口表面可出现大量耳芽原基,原基形成后3~5d,就可逐渐分化出“杯状”的耳芽,这时可增加棚内的相对湿度至90~95%,以促进耳芽的生长, “杯状”耳芽经3~5d培养,可长成2~3cm宽的耳片,此时耳片生长速度开始加快,需水量也增加,喷水应采用向空间喷雾,不可直接向耳片喷雾,以保持耳片湿润为宜。当耳片长至5~6cm时,喷水宜采用时喷时停的方法,一般与通风换气结合进行,达到控制耳片的生长速度。
      ②通风换气:一般与喷水结合进行,喷水前将耳棚两头的薄膜卷高至1.2m左右,喷水后通风换气1h左右再把薄膜放下,保持棚内相对湿度在90~95%,以利耳片的正常生长。当耳片长至5~6cm以后,可阶段性停水并加大通风,使耳片干缩减缓生长速度,促使耳片积累养分,增厚耳片。若棚内通风不良,会导致棚内某些角落CO2浓度过高,耳片展开不良而形成“鸡爪耳”,商品质量劣,经济效益差。
      ③适宜光照:适宜的光照强度为400~500Lx,耳片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且耳片光面黑色、毛面洁白、产品质量高。
      6、采收
      采收2批,采收时,要沿袋面将整朵耳片割下,并去除袋面上的残留耳根。采收后的耳片较脏,要经过水洗去除杂质及孢子,且自然晒干,以提高商品质量。采后的菌袋要停止喷水4~5d,同时加大通风和光照,使表面水分收缩。棚内温度掌握在24~26℃,促使菌丝复壮及第二批耳芽的形成。
     
      
    邮政编码:363900 联系电话:13960045728 联系地址:福建省长泰县农业局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