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菌中贵族 羊肚菌

    菌中贵族 羊肚菌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平菇黑8的袋栽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2012-02-2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一、概述 
        平菇的学名叫侧耳,是目前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一种食用菌,也是我国目前消费量最多的一种菇类蔬菜,由于平菇品种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可用原料广泛,投资小,见效快,周期短,效益高,近年来,我国平菇生产迅速发展,遍及全国各地,它不仅丰富了城乡人民的菜蓝子,而且较好的补充了农村的经济收入。
        二、生长发育需要的环境条件
        平菇生长发育最主要的因素有营养、温度、水分、空气、光照、酸碱度等,进行人工栽培时,要满足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生产条件,才能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的平菇。
        1、营养:需要棉籽壳、玉米芯、麸皮、木屑等农产品原材料提供的碳氮等营养素。
        2、温度: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在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4-26℃。
    子实体生长:12-20℃,是各温型(高温品种除外)品种出菇的最适温度,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子实体生长越快,菌盖越薄,色泽越浅。
        3、湿度:菌丝生长的基质含水量以60-65%为适量,菌丝含水量不足时,发菌缓慢,发菌完成后出菇推迟,含水量过高,透气性差,同时,易滋生厌氧细菌或霉菌。
        出菇期:基持含水量以70%左右为适,大气相对湿度在85-95%时子实体生长迅速、健壮。
        4、空气:平菇是好气性真菌,菌丝在一定的CO2浓度下生长会更好,而子实体的形成分化和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CO2浓度过高时,不易形成子实体或原基不分化。
        5、光:平菇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因此发菌期间应给予黑暗或弱光环境,而子实体的发生和生长需要光,特别是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光强度还能影响子实体的色泽和柄的长度,当光照较强时,子实体色泽较深,柄短,肉厚,品质好,当光照不足时,子实体色泽较浅,柄长,肉薄,品质差,因此,栽培时要注意给予适当的光照。
        6、酸碱度:平菇菌丝适宜的PH值在5.4-7.5。栽培中基质的酸碱度多在PH6.0-6.5最适宜平菇菌丝生长,但实际栽培中,常加入生石灰提高酸碱度到PH值7.5-8.5,以抑制霉菌的滋生,确保发酵。
        三、栽培季节和栽培场所
        栽培季节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妥善安排播种期和收获期,春栽选用中温型品种,秋栽选用低温型品种。
        栽培场所:平菇抗杂能力强,生长发育快,可利用的栽培场所也比较多,比如闲置的空房,菇棚,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
        四、袋式栽培工艺
        原辅料准备→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出菇管理
        1、原辅料的选备:玉米芯、棉籽壳、麸皮、木屑等,原料应新鲜、无虫蛀,购置好符合标准的石灰、石膏、过磷酸钙等辅料。
        2、配养料配制
        棉籽壳45%
        玉米芯22%
        木屑22%
        麸皮11%
        石灰3%
        过磷酸钙1%
        石膏1%
        把棉籽壳、玉米芯、木屑、麸皮等所有原辅料,用拌料机搅拌均匀,补水达到60-65%,堆积发酵处理3天,使质地变软,容易被平菇菌丝吸收到用。
        3、装袋
        选用聚乙烯薄膜 袋,规格22cm×45cm,厚度为0.02-0.025mm,两头扎口,装干料2-2.3斤。装袋前要把料充分拌一次,装袋要粗细长短均匀,轻拿轻放,松紧合适。
        4、灭菌
        把装好的袋子均匀的摆在灭菌仓的灭菌架上,关闭仓门,一开始猛火烧炉,使袋内温度尽快达到100℃,开始计时,在100℃下保持10-12小时,结束后,攻火守尾,让其温度自然冷却至60-70℃,打开仓门出锅。
        5、冷却
        把出锅后的菌袋拉进冷却室冷却至30℃以下接种。
        6、接种
        (1)把原种菌袋接种工器具等放入接种室进行消毒。
        (2)接种人员进入接种室用75%的酒精擦手,打开一端扎口绳,用10%菌种量均匀的放在料面上,套上颈圈,加一层报纸覆盖颈圈口,用皮筋扎口,另一端接种同上面操作。
        7、养菌
        (1)保持温差,发菌温度以25-28℃为好,高于30℃,应及时散堆,加大通风量,防止高温烧坏菌丝,温度低于20℃,应设法增温保温。
        (2)通风换气:菇棚白天通风换气2-3次,每次30分钟,气温高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应中午通风。
        (3)保持干燥: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以60-70%为好。
        (4)光线要暗:弱光有利于菌丝生长。
        (5)翻堆:堆垛后每隔5-7天翻垛一次。
        8、出菇管理
        一般养菌30-35天,菌丝即可长满袋,当部分菌袋出现子实体原基时,表明菌丝体已经成熟,这时即可转入出菇管理。按菌丝成熟早晚分别整齐地堆放于畦床,堆高5-8层,一般180平方米的菇棚可堆放5000-6000袋(干料5000-5500公斤),然后解开两头扎口,打开袋,露出料面,促使菇蕾迅速生长。
        (1)拉大温度,刺激出菇,平菇是变温结实,只有加大温差,才能正常出菇,到用早晚气温低时加大通风,使温度降至15℃左右,加大温差,刺激出菇。
        (2)加强水分管理:出菇棚要经常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采用少喷/细喷、勤喷雾状水的原则,保持相对湿度。
        (3)加强通风换气:低温季节,一天一次,每次30分钟,一般在中午喷水后进行,气温高时,一天2-3次,每次25-30分钟,一般在早晚进行。
        (4)增强光照,散射光可诱导早出菇,多出菇,光照不足,出菇少,柄长,盖小,色淡。
        9、采收:在适宜条件下,从子实体原基长成菇体大约一周,要及时采收,如交售外贸,应按外贸的要求规格适时采收,采菇时大小菇一次采完,无需采大留小。
        10、采收后管理:采菇后清理料面,剔除死菇,菇根及杂物等,停止喷水2-3天,让菌丝充分休养后,再按出菇管理要求,经7-10天第二潮菇开始出现,采完二潮菇后,一般菌袋发生失水,应给予补水。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