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蘑菇长“粉刺”咋回事

    发布时间:2012-02-2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近来,一些菇农朋友反映,他们种植的平菇上长了“粉刺”,即平菇菌盖上密布着小疙瘩,严重影响商品质量,不好出售,问怎么办?
        这种症状是“瘤盖病”。该种病蘑菇不是受任何病菌侵染所致,而是因为其生长环境的温度过低形成的一种生理性反应,如同温度过低时人体起鸡皮疙瘩、温度过高而流汗是一个道理,完全可以作为正常蘑菇食用,不必担心,但一定程度上影响蘑菇的商品价值。
        瘤盖病菇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温度过低。但有的菇农咨询称:菇棚温度可达到8℃,甚至10℃以上,为何还会发生该现象?据了解,大部分菇农测量温度多在中午时分,并且,测温位置多在离地面1.5米左右的高度,而非地面温度,这就造成一种错觉。大家知道,中午时分尤其是下午2点左右,是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间段,此时测温,未免偏颇。正确的方法:一是使用最高最低型温度计,可将一天24小时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分别显示出来;二是分别于下午2点和凌晨3点左右测量,简单的计算方法就是将两次测温的数据相加除二,即可得出一天的平均温度。但是,平均温度的合适与否,并不代表着蘑菇能承受的最低温度,一般冬季低温条件下,应以蘑菇能承受的温度下限指标与菇棚中的最低温度作比较,如果超出其承受下限,则必将发生瘤盖病。应该说,冬季生产中,如何提升菇棚温度,是关系到是否发生瘤盖病的关键,那么,该采取什么预防措施呢?
        1.日光升温。采取上午9点后至下午3点前揭去草苫,利用日光增温的办法,一般可使棚温提高5℃~10℃,十分晴好、无风的天气,甚至可提高15℃左右。但由于日光中的紫外线易对平菇菌丝及其幼菇发生负面影响,故应在棚内上方拉一层遮阳网或黑色塑料膜,使热量进得棚来,而将光线挡住。
        2.加套小拱棚。主要针对畦栽方式而言,方法是在菌畦上架起小拱棚,上覆黑色塑料膜,同样在上午9点后至下午3点前揭去草苫,使棚温快速上升。下午覆盖草苫后,将小拱棚全部揭开,一则使之通气,二则使热量均匀,停一个小时左右,盖严小拱棚保温。
        3.煤炉升温。在棚外的杂物房内安装煤炉,在棚内中间顺棚或靠北墙用砖、坯砌起火墙代替烟囱,使烟气从棚的另一头排出,既可有效的提高棚温,还不受天气的影响。如果将之与第一种方法相结合,即晴天日光增温,雨雪阴天煤炉升温,则可收到既保证棚温、又节省燃料的两全其美的生产效果。
        此外,如将菇棚建成冬暖式温室,或在棚内地下修建回龙火道,或加装土暖气等方式,会对提高温度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