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2012-04-2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1、选育良种
        香菇属低温变温结实性食用菌,低温型良种易得,高温型良种难觅,因而选育适宜反季节覆土袋栽的高温型香菇良种显得特别重要也特别艰难。本所经过长期努力选育成功的反季节覆土香菇配套良种具有温型高,菇体大,菇肉厚实,菇形圆正的优良性状,产量极高, 适宜覆土袋栽, 畅销全国。笔者还在不断努力,希望选育出更加优异的香菇良种, 经本所试验示范栽培表现优良的菌株才对外供应,所以采用本所良种能确保优质、高产、高效。
          2 、开放式接种不封
        许多香菇产区的菇农至今仍采用接种箱或接种室接种,封口方式五花八门,接福建省长汀县南山英海食用菌研究所种速度极慢,菌种因缺氧发菌也慢,而且消毒剂的刺激性气味严重危害菇农健康。我们早已采用开放式接种不封口的先进技术,接种速度极快,一般五六个人一组一天可接2万个菌筒,成品率一般达95%以上,接种时几乎闻不到药气,对菇农的健康极为有利,又完全不用封口材料,节省了成本,并且由于氧气充足,发菌极快,菌丝生长旺盛。本所创新的开放式接种技术是将灭过菌的料筒搬到接种场所(最好是菇棚内,可省掉多次搬运用工,一般室内场地亦可),先在场所一边(或两边)将料筒堆成一个(或两个)长方体(两端井字式堆放,中间平行堆放),通风冷却后用塑料薄膜罩密,用气雾消毒剂多点熏蒸6~12小时(一般1000料筒用气雾消毒剂250—500克),接种前掀膜散尽药气,再将料筒搬到场所另一边(或中间)单层平行密排,接着用经酒精和火焰消毒过的尖木棍打接种穴,每个料筒单面打4—5穴,用经严格消毒的手撕开菌种袋,手抓菌种块接入穴口,菌种必须将穴填实,填满,高出穴口, 盖密穴口,一般一袋菌种接20个料筒(约80~100穴)。就这样边堆叠,边消毒,边打穴,边接种,分工协作,直至料筒全部接完。接种后的菌筒也堆成长方体,再用薄膜罩密5—10天。老菇农开始都不敢采用开放式接种技术,因接种时几乎闻不到消毒药品的气味,空气中肯定有很多杂菌孢子,很担心菌筒都感染杂菌。但事实上开放式接种成品率很高, 为什么开放式接种杂菌孢子不感染菌筒呢?是否可作如下解释:香菇菌种的菌丝直接在料中生长,先走一步, 而杂菌孢子(含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要先萌发为菌丝才能在料中生长,慢了一步, 此时接种穴周围的料都被香菇菌丝占领,杂菌菌丝难以入侵,长满香菇菌丝的菌种就更难入侵了,正是这个时间差确保了开放式接种不封口的成功。但开放式接种应特别注意料筒只能在接种前搬动,接种后不能搬动,否则提高污染率。
         3、先覆土后转色
        几乎所有覆土香菇产区都认为香菇菌筒必须完全转色后才能覆土,如果未转色就覆土肯定会全部烂掉。我们以前也误认为香菇菌筒转色必须有光照,初创覆土香菇时,未转色的菌筒脱袋后排在畦面上,不敢覆土。但往往菌筒上面因通风干燥不转色,下面接触湿润畦面部分却能正常转色,如果把菌筒未转色的部分翻到下面也能正常转色。实践反复证明:香菇菌筒转色不需要光照,只需要新鲜的空气和适宜的湿度,但通风和保湿两者是矛盾的,一般情况下要通风就难以保湿,要保湿就不能通风,而转色是香菇菌筒正常出菇的前提,要使香菇菌筒顺利转色就必须解决这对难以解决的矛盾,处理不当经常造成重大损失。笔者长期在省内外指导覆土香菇生产,不时发现有的菇农将菌筒脱袋后用薄膜罩得密不透风,结果全部霉烂;看到更多的是菇场通风过度,菌筒上部干燥不转色,于是菇农每天浇水或石灰水或盐水,还喷多菌灵或托布津或甲胺磷……结果菌丝受到严重伤害,菌筒营养严重流失,特别是严重脱水的未转色菌筒遇水即霉烂。菇农遭遇重大损失痛哭流涕的诉说对笔者触动很大,我们作为食用菌技术人员深感有责任指导菇农科学种菇致富。其实笔者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又经过实践反复验证的创新技术很简单,就是变先转色后覆土为先覆土后转色。具体操作过程为:
        3.1 盖膜 覆盖薄膜方式多种多样,只要能确保菌筒通风和避雨即可。我们的覆膜方式也完全创新了,完全不用竹片拱薄膜,而是用两块4m宽的薄膜将四畦菇床的荫棚上部围成屋脊形。适用这种罩膜方式的菇棚应高一些,柱高3m,埋地0.5m,棚高2.5m。盖膜方法是将两块4m膜的一边固定在同一排柱顶的梁上,再在隔两畦的另两排柱子间都固定一根竹(或木),这两排竹(或木)距棚顶1m左右,距畦沟1.5m左右,薄膜上下都用多条塑料带将上述梁和竹(或木)连起来,这样塑料带就将薄膜夹在中间,两块薄膜便构成屋脊形,能确保四周通风,菌筒又淋不到雨。这种盖膜方式节约了成本,菇场管理极为方便,特别适宜实行微喷,薄膜始终不用翻动,可保持干净,经久耐用。
        3.2 排筒 菌筒发满菌丝10天左右,即可在接种穴旁纵割“Y”形缝,紧密排放在经消毒的畦面沙层上(割缝朝下),畦的两边横排,中间纵排,四周留5cm左右空位,5d左右即可脱袋,照原样排放。
        3.3 覆土转色 先将畦沟泥土铲至畦的四周空位上做边,再将湿润的覆土材料(多用拌有3%石灰粉的潮泥砂)撒施在菌筒表面,厚度1 cm以上。 经上述处理后,不用任何管理,菌简5~7天就能正常转色 (标准均匀的红棕色),并可避免烂筒。
        3.4 清理出菇面 菌筒完全转色后,逐步清洗出菇面,使菌筒上面的覆土材料将菌筒下部的空隙填满,便可进行出菇管理。若不急于出菇,且菌筒又未现蕾,也可适当推迟清洗,但对已转色的菌筒应喷少量水,不让菌筒干燥脱水。
        这种创新的转色技术省工,省本,又不烂筒,并且菌筒营养完全没有流失,当然优质、高产、高效。有科学根据吗?当然有,就是这种创新工艺不需任何管理就能同时满足香菇菌筒转色的两个必须条件——通风(盖膜方式确保通风)和保湿(覆土材料强调湿,干则不转色)。这样就用最简单的科学方法解决了覆土香菇的技术难题,这种创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必将极大地提高覆土袋栽香菇的效益, 从而极大地促进香菇产业的发展。但有亠种情况除外, 就是如果菌筒发生严重“烧菌”, 主要症状是菌筒发软, 呈死灰色, 这时如果脱袋即解体, 科学的抢救措施是将菌筒纵割一条缝, 缝朝下排放或稀疏堆放, 注意通风,待菌丝恢复菌筒发硬后再脱袋覆土。
        4、微喷技术的应用
        国内外公认覆土香菇质量极佳,主要缺点是泥沙等杂质较多,究其原因是由于覆土香菇都是用畦沟水浇菌筒,特别是很多香菇产区的菇场与菇场,菇场与农田实行串灌,而菇场与农田又经常滥用农药,用这种畦沟脏水浇灌菌筒,长出的香菇不但泥沙等杂质多,而且农残和重金属经常超标,这就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更难突破外国的“绿色壁垒”,严重影响我国香菇的出口。
    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法是对覆土香菇用洁净的井水或泉水实行微喷,现将笔者创新的覆土香菇微喷技术简介如下:在畦的一端横沟中安装一根自来水塑料管作为主管(直径32mm以上),在每个菇畦该端的中点锯断主管,通过变三通——塑料管——阀门——塑料管一一弯接——塑料管(直径23mm左右),最上一小段与畦平行的塑料管作为出水口(高出菌筒30~40 cm即可),出水口与等粗的黑色塑料管一端用软塑管连接,黑管作为支管,与菇畦等长, 另一端封死, 黑管上部正中每隔1m安装1个微喷头,菇畦正中部位每隔1m左右插1段小竹,与出水口等高,用1段小铁丝绕黑管一圈后将两端插入竹洞中,用于固定黑管。水源按两种情况分述:(1)山区农村一般将深山泉水引到各家各户当自来水,引水管深埋于地下,如果自来水源高出菇场10m以上即可直接将自来水接到菇场主管,菌筒需水时只要将阀门打开,极洁净极清凉的雾化水立即均匀喷向菌筒,那畦菌筒需水就开那畦阀门,极短时间喷够
    关掉阀门即可。(2)用功率1.5kw的潜水泵抽取井水接到菇场主管即可。如果水泵电源处加装电子控制器,则可事先设计自动控制每天的喷水次数和每次的喷水时间, 使用更为简便。
        覆土袋栽香菇采用微喷技术有三大优点:(1)节约劳力,不用浇水;(2)冷凉的井水或泉水能刺激出菇,提高夏菇的质量和产量;(3)水质极洁净,菇体也极洁净,使覆土袋栽的香菇真正成为健康食品, 微喷技术的推广,必将使中国香菇畅销世界,享誉全球。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