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菌中贵族 羊肚菌

    菌中贵族 羊肚菌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茶树菇周年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2-06-0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茶树菇又名茶薪菇,菇体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矿物元素,其味道鲜美,脆嫩可口,是目前宴席和酒家备受青睐的菌类菜肴。中医学认为茶树菇性平、甘温、益气开胃,有祛湿、利尿、健脾胃等功效,是美味珍稀的食药兼用菌之一,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茶树菇在闽东地区发展很快,一般都是春种,春、秋季出菇。夏季气候炎热和冬季气温偏低,往往不长菇。近年来,屏南县长桥等地夏季采用荫棚和冬季利用泡沫房等控温生产鲜菇,突破了传统栽培模式和季节限制,使茶树菇在夏季和冬季正常出菇,实现了周年出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适期栽培

      茶树菇由于较抗高温,也能耐低温,因此大部分地区均可周年栽培。但栽培茶树菇要获得高产,必须选择适宜的栽培时期。据各地栽培试验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适宜春栽或秋栽,尤其是春栽产量较高。常规栽培一般安排春季温度达到20℃,秋季温度降至25℃出菇为宜,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栽培适期。闽东地区常规栽培适期为1—2月制袋,4—1 0月出菇;利用泡沫房反季节栽培一般安排在9—10月制袋,1 1月至翌年5月出菇。常规栽培与反季节栽培组合形成周年出菇。

      2 选用优良菌种

      目前茶树菇菌株很多,早期有在江西省广昌一带推广的茶树菇菌株有江西赣州地区菌种保存中心选育的AS78、AS982等。近几年福建省推广的茶树菇菌株有三明市真菌研究所选育的茶树菇-1、茶树菇-3等菌株。

      3 菇棚 (房)搭盖

      3.1 荫棚

      选择地势平坦、通风、近水源的田地做菇棚,用竹、木搭盖,外栅宽6—8 m、长15~20 m、高3.5—4.0 m,棚顶及四周用芒萁、五节芒覆盖遮蔽,厚度20—30 cm;内棚畦面一般按南北走向,畦面宽1.1~1.3 m,长度不定,留宽50 cm、深30cm的走道,畦面先用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和50%辛硫磷乳剂600倍液、高锰酸钾600倍液各喷1次,防治地下害虫和杂菌。内设4—6盏40 W日光灯。

      3.2泡沫房

      应选择地势较高、靠近水源、排水良好的向阳平地。一般每座菇房长8m、宽6m、高3m,菇房不宜太大,否则难以升温保温;采用木制框架结构泡沫保温房,人字形屋面,房内架子用竹条搭置,设8层床架,层距0. 35 m,中间留工作道宽0.8m。工作道两端各设1个门,门上方各开1个0.4mx0.6 m的通气窗。塑料膜上加一层2.5—4.0 cm厚的塑料泡沫板覆盖棚顶及四周,要求密封紧实.菇房两侧的门、窗也要用泡沫板嵌贴。工作道的地下铺设2 cm×15 cm的加温烟气管道,进门一侧地下建一炉灶,另一侧建一烟囱,用于加温使用。加温烟气管道和灶面均需密封,以防二氧化碳逸入菇房而影响子实体生长。这种方法百姓俗称为“地火垄”,通过在菇房内预埋回形烟气热风加热管道,在灶口采用废菌棒、枝桠材及煤球等燃烧的方式加热,借助热风烟气在回形烟气热风加热管道内传输散热,将菇房内的温度升到合适的温度来满足茶树菇对温度的要求。光线调节系统由可利用活动门、窗和日光灯实现。喷淋增湿降温系统是由安装在菇房床架中间的水管喷头来实现。每间菇房可栽培6000袋左右。

      4 菌袋制作

      4.1 培养料配方

      茶树菇无虫漆酶活性,利用木质素能力弱,但蛋白酶活性强,利用蛋白质能力强,最适碳氮比为60:1,栽培料中增加有机氮(如麸皮、米糠、玉米粉、饼肥等)的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因此,各地可根据原料情况,以效益为准则选择配方,参考配方:①棉籽壳76%、麸皮20%、糖1%、过磷酸钙1%、碳酸钙1%、石膏1%;②杂木屑58%、棉籽壳20%、麸皮20%、糖1%、石膏粉1%;③杂木屑68%、麸皮15%、茶籽饼粉1 5%、糖1%、石膏粉1%。

      4.2 菌袋制作

      首先加水拌料,料水比为1:1.2左右为宜;原料要新鲜、无霉变、无虫害;拌料要均匀一致,特别是棉籽壳不能有干粒,否则不能彻底灭菌。然后,选用规格为(15—17)cm×35 cm×0.05 cm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料干重350 g左右、湿重720—750 g,装料松紧适度,高度14—15 cm,稍整平表面,及时用编织线扎紧(也可套上颈圈并塞好棉塞),防止水分蒸发散失,然后进行常压灭菌4h内将温度加到100℃,保持(12—14 h)。茶树菇抗杂菌能力较弱,灭菌要彻底;制作过程要严防菌袋刺、磨穿孔,以防杂菌污染。

      4.3菌袋接种

      待料温降至30℃以下即可接种。接种箱或接种室应消毒完全,接种量为每瓶接30—40袋,接种后要避光培养。茶树菇菌丝恢复吃料慢,且易发生杂菌虫害,因此接种后注意培养室清洁、干燥和通风换气,防止高、低温的影响,促进菌丝均匀生长。同时要进行经常性检查,如有发现杂菌污染的菌袋,要及时搬出处理,防止扩散蔓延。一般接种后30—40 d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5 出菇管理

      在正常情况下,茶树菇接种后50 d左右即可出菇。要在夏季出菇的,将菌袋搬入荫棚;要在冬季出菇的,将菌袋搬入泡沫房。出菇前要进行催蕾管理,催蕾时菌袋可直立排放,也可墙式堆叠排放。然后将棉花塞拔掉或剪去扎口线,拉直袋口排袋催蕾,每平方米排放80袋左右。让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料面颜色也随之转化,初时有黄水,继而变褐色,出现小菇蕾。这期间要加大空气相对湿度使之保持在95%~98%,早晚应喷水保湿。光线强度控制在500—800 lx,温度控制在18~ 24q℃,这样开袋后10—15 d子实体大量发生。出菇后,必须适当降低空气湿度和减少通风,此时栽培空间相对湿度降到90%~95%,并减少通风次数和时间,以防氧气过多易导致早开伞、菌柄短、肉薄。如果菇蕾太密,还可进行疏蕾,每袋6~8朵,使朵数适中、长势整齐、朵型好、菇柄粗,提高品质和产量。夏季出菇的做好降温措施(如棚顶喷水或畦沟排放冷水),在低温季节出菇的可以在泡沫房内加温,利用 “地火垄”加温。

      6病虫害防治

      茶树菇在菌袋制作和栽培管理过程,常常会遭受到杂菌的污染和病虫的侵入,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必须加强病虫害的防治。茶树菇栽培过程中常见的杂菌污染有绿霉、红色链孢霉、根霉等,其防治措施与香菇栽培一样i常见的虫害是菇蚊、菇蝇的幼虫,由于幼虫体小,肉眼很难看到,在培养料内直接取食菌丝体及培养料的养分,造成菌丝退化、菇蕾萎缩的现象,重者绝收,其防治措施:①搞好卫生,清除虫源。菇房内外的虫菇、烂菇及菇头、菇根和废弃的培养料、垃圾等要及时清理销毁,铲除害虫的孳生地,防止成虫前来产卵或幼虫羽化成虫飞入菇房产卵孵化,消除虫源,减少虫害。②灯光诱杀。菇蚊、菇蝇的成虫具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或高压静电灭虫灯诱杀。③药剂防治:用5%锐劲特1 500倍液 (一喷雾器15 kg水加5%锐劲特10 ml)直接向菌袋喷雾,锐劲特农药对菇蚊、蚊蝇具有触杀、胃毒及内吸传导作用,幼虫为害严重的,3d后再喷1次。

      7采收

      从菇蕾到采收一般5~7 d。当菌盖呈半球形,菌环尚未脱离柄时就要采收。采收第1潮菇后,可淋1次重水,进行搔菌,扒去料面上发黑的部分,菌袋料面需清理干净,停止喷水3~5 d,15d后再将空气湿度提高到90%以上,促使生长第2潮菇,以后按以上管理方法再出第3潮菇。采摘4—5潮菇后,如袋内基质干枯,可往袋子内补充水分,一次补水0.1~0.2 kg,1—2 d后要将袋内多余水分倒掉,增加湿度,还可继续长菇。一般每袋可出鲜菇0. 35 kg以上,生物学效率可高达100%~120%。采收后的子实体剪去根部及附着的杂质即可上市鲜销,亦可烘干,分级包装销售。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