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2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双孢蘑菇洁白细腻,内质鲜嫩,含有丰富的营养,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深受消费者所喜爱。笔者经过多次试验,利用玉米秸秆作为主要原料,总结出一套适合北方地区的简易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 栽培季节
根据双孢蘑菇生产特点和对温度的要求,在北方地区可安排在春季2月中旬~3月初,秋季8月末~9月初生产较为合适。
2 培养材料
主要原料:玉米秸秆、牛粪、鸡粪。辅助原料:尿素、磷肥、石膏、石灰。菇房及菇床设置:具备保温、保湿、通风良好、有水源的房子或塑料大棚均可作菇房。
3 栽培菇床
菇床:选用竹木或钢铁框架,架宽为80cm,架间距50cm,层间距50cm,高以棚高为限。地栽:地面作床,要求东西排列,床宽50~60cm,深17~23cm,长6~7m,两床之间距20cm,地床不可过宽,因为双孢蘑菇出菇具有边缘优势的特点。
4 建堆发酵
采用一次发酵玉米秸秆代替传统的二次发酵技术,产量和质量与二次发酵无明显差别,但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
栽培料酵方:玉米秸秆50%,牛粪35%,鸡粪12%,食用菌专用石膏1%,石灰1%,磷肥0.5%,尿素0.5%,饼肥水。将新鲜无霉变的玉米秸秆铡成3cm左右的小段,提前预湿建堆,将牛、鸡粪按比例拌匀建堆,翻堆2次,让氨气挥发,臭味减少。
建堆发酵时,先铺一层2m宽,20~30cm厚的玉米秸秆,再铺3~4cm厚的粪,依次往高铺,在每层间,依次加入磷肥、尿素(先用水化开)。料堆高度不限,长度不限,但堆顶部宽度不得低于1.5m,堆顶呈龟背形。在堆上每隔1m左右,打孔或堆入木棒(堆好拔出),便于透气,堆边应有少量水渗出,如水分少,补充水分,最后用塑料膜盖好,切记不要盖的太严。
根据天气和料堆温度的变化,通常需要翻堆5次左右,间隔时间根据堆内升温情况而定。第1次翻堆待堆内温度高达65~70℃维持48h后,翻堆补充水分,分层加入石膏。第2次翻堆加入所需70%石灰,第3次翻堆加入剩余30%石灰,并调料pH值和水分。第5次翻堆在料堆周围喷洒杀虫药,覆盖薄膜,闷12h,然后充分通风,一次性发酵结束。堆料期间均要盖好薄膜,以防淋雨。
发酵好的培养料标准:①质地柔软,富有弹性,无异味。②呈棕褐色,料中均匀分布有大量白色斑点状放线菌。③含水量在60%,pH7.0~7.5。
4 播种及出菇管理
4.1 铺料播种 待栽培料自然降温到28℃左右,进棚播种要边铺料边平整,松紧一致,播种采用混播加表面撒播方式,麦粒种2瓶/m2(500g菌种)。先将2/3无杂菌麦粒菌种均匀撒在料面上,用叉子翻动均匀,使菌种与料均匀,轻轻压平,然后把剩余1/3的菌种撒在料面,覆上薄膜。播种完毕清理床面及地面,保持棚内清洁。
4.2 发菌及出菇管理 播种一周后将塑棚底边揭开(早、晚通风半小时)第2周开始加大通风量,一般20d左右菌丝长满料面,揭去薄膜,经常检查病虫害,如有发现病虫害,可在料面用1500倍多菌灵和800倍敌敌畏等药液喷施防治。
菌丝长满培养料后,要进行覆土(选用无污染、无霉变的园田土,先在太阳下充分暴晒,然后打碎)。待菌丝长满面料即可覆土,覆土前先将料面轻轻搔一搔,拉断表面菌丝,然后覆土,覆土厚度为2~3cm。正常情况下覆土后,7~9d菌丝开始爬上表面吃土,此时要适当揭开棚底边膜通风换气,促进菌丝生理成熟扭结。当菇蕾长到黄豆大小时,喷一次水。用水量根据情况而定,以少喷、勤喷为原则,喷水时间最好选在早、晚。第一潮菇采完,以后每潮菇喷1次营养水,也叫追肥,达到提高蘑菇品质和增产的目的。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