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强雨天气,食用菌生产如何安全应对?

    强雨天气,食用菌生产如何安全应对?

    陇南山区猪苓仿野生优质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2-08-0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陇南山区林木资源丰富,利用每年间伐、清林所产生的大量阔叶树枝条、树叶栽培猪苓,既可以充分利用林副产品及林中空地,也有利于保护森林,最重要的是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2001年笔者在武都区两水镇三墩沟,建立猪苓仿野生优质高产规范化栽培基地,带动群众栽培猪苓。10多年来在该村试验、示范2万多窝,栽培4~5年后采收,每窝可产鲜猪苓8~10 kg,仅猪苓一项收入使三墩沟群众户均收入3万多元,带动了周边清水坪,渭子沟等村民栽培猪苓的积极性,同时在康县阳坝、西和县晒经、徽县榆树栽培6万多窝,获得了良好效益,现将栽培技术报告如下。
    1苓场的选择
        野生猪苓主要生长在气候清爽的山林土壤中,因此选择猪苓适宜生长的场地,对仿野生猪苓栽培的产量及品质至关重要。在选择苓场时应根据其生物学特性的要求,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1  营养条件  猪苓依靠蜜环菌提供营养,而蜜环菌必须寄生或腐生在阔叶树木上。因此仿野生栽培方法选地时,必须考虑到猪苓赖以生存的植被条件,即以次生的小灌木、薪炭林最适宜。这种林地中有密集交错的树根,并有取之不尽的大量落叶,成为蜜环菌所需要营养的来源,土壤中自然分布的蜜环菌及其它微生物也较多,腐殖质层深厚,为猪苓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1_2  温度条件  温度条件适宜,猪苓萌发新苓早,生长快。菌丝在10~30℃都能生长,以22~25℃最适宜,菌核在9.5℃时开始萌发,18~22℃生长最快,超过28℃生长受到抑制。陇南市仿野生栽培猪苓宜选择海拔9【)0~1 500 m的山区,地势平坦的沟洼及15。以下缓坡地,半阴半阳、温度适中的次生林地为最佳适生区。据观察陇南地区10月下旬栽培的猪苓仍有白苓生长,适宜的气候延长了猪苓的生长期,从而提高了猪苓的产量。太阳照不到的阴山或阴沟高山区温度底,生长期短,猪苓生长缓慢而产量低,不适宜栽培猪苓;夏天高温会抑制猪苓菌丝生长,平川及低山区10 cm深土壤中地温超过30℃区域,也不适宜栽培猪苓。
    1.3水分条件  仿野生栽培猪苓主要靠自然雨水浇灌,保持稳定的土壤湿度,是提高猪苓产量的关键。为了防止土壤水分大量蒸发,宜选择有一定林木遮阳条件,并能间隔照射阳光的林地;土壤腐殖质深厚,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对防止水分流失、提高土壤含水量起到积极作用。积水的地方不能栽培猪苓,以防猪苓缺氧腐烂。同时选地时应避开人畜踩踏的小道,及山水冲刷严重的地段。
    2适宜栽培的树种
      在猪苓资源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杂木林中常在树根部挖到猪苓,以桦木、老鸹树最多,最常见的树种有青岗、柞、橡、榆、柳、杨等,灌木树种女贞子、六道子、狗骨子、野山楂、
    山糖梨、杨苹、野桃、野杏等均有猪苓生长,总之除松林外,阔叶林、混交林、次生林、竹林均有猪苓分布,所以用阔叶林栽培猪苓在生产实践中得到证明。
    3栽培适期
      猪苓菌核无明显休眠期,冬季温度、湿度条件适合,同样可以生长,采挖野生猪苓作种苓,除冬季结冰期不能栽培外,其它时间都可栽培。仿野生人工栽培猪苓,以3—5月最适宜,此期上年新生长的白苓都变成了灰苓,正适合作种。4种苓选择
      应选择生命力旺盛的猪苓菌核作种苓,灰苓年幼生命力强,断面菌丝白色,含水量大,萌发新点多,是最佳种苓。黑苓也可做种苓,应选择表面凹凸不平多疤痕状,色泽鲜艳,手捏有弹性,鲜嫩不干浆,重150 g以下生命力强的新生黑茎做栽培种。
    5栽培方法
    5.1  地坑菌材伴栽法  适宜在海拔800~900 m的地域栽培猪苓。坑的大小因地形而定,一般长100 cm,宽60 cm,深50~60 cm,坑底挖松并撒人白蚁粉,即可进行播种。先在坑底撒20 cm厚预湿过的新鲜无霉变的阔叶树叶、然后在树叶上放6~10根砍过鱼鳞口的新鲜椴木和蜜环菌菌材(菌材和新棒两者间隔排放),再将猪苓的小头向上排在菌材的菌索上及两端有断面附近,每窝下种300~500 g,再在新鲜椴木和蜜环菌菌棒之间填上细短树枝,覆盖薄薄一层树叶,填人富含腐殖的沙壤土,用同样方法再栽第二层。第二层椴木与菌材间隙之间可以稍多放置一些细短树枝及树叶。最后覆盖20 am厚腐殖质丰富的沙壤土,坑面做龟背状,盖一层树木落叶及完整的树枝。该法从陇南山区上世纪90年代至今应用较为广泛。
    5.2  灌木林地菌材伴栽法  在选择好的灌木林地挖长宽各100 cm、深50 cm坑,保留坑内活树根,坑底土挖松,铺一层20 cm厚预湿过的新鲜阔叶树叶,然后坑底交替放人新棒和蜜环菌材,共放五根(三根新棒、两根菌材),紧挨菌材放种苓:300~500 g,填细短的阔叶树枝,填满缝隙,覆树叶一层,加盖腐殖丰富的沙壤土,呈龟背状,盖一层树木落叶及完整树枝。
    5.3  阔叶乔木树根伴栽法  在选择好的阔叶乔木树下,在树的侧根旁,将根土掏空,挖出深5~20 cm、长30~40 cm的小坑,能见到粗4~5 cm的侧根及纵横交错的毛细根,侧根直径5 CHI以上的用斧头砍一排鱼鳞口,鳞口深度以砍破的皮见木质部为宜,在坑底层填铺预湿过新鲜阔叶树叶一层,然后在树根两侧放置培养好的蜜环菌材,紧靠菌材放人猪苓种子,
    每窝150~250 g,再填放一些阔叶细树枝及树叶,覆盖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盖一层树木落叶及完整树枝。
    6  管理方法
        猪苓生长发育耐寒喜凉、喜阴湿,如果栽培场地环境条件适合猪苓的生育特性,管理就简单省时。仿野生栽培猪苓,不需要特殊管理,一般自然雨水和温度条件,蜜环菌会源源不断的供给营养,猪苓便能旺盛生长,获得较高产量。如果水源充足,浇灌方便,夏季猪苓生长旺季,如遇干旱可取水浇淋,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左右。仿野生猪苓栽培的次要管理措施,每年春季在栽培穴顶加盖一层树叶树枝,既可大大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对防旱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腐生的树叶树枝又可补充土壤中有机质提高猪苓产量,亦可防止人畜践踏、山洪水涝,避免猪苓裸露,破坏猪苓的生长结构,引起散架式腐烂。平地、缓坡地栽培坑内易积水,雨后应及时察看,易被山洪灌入的水口,要尽量挖排水沟,确保苓场安全。近两年,部分栽培户在初冬和早春给猪苓栽培穴上加盖棚模,以增温、保湿,以利于增产,尤其适合冬季的陇南,少雨雪、多干旱的气候条件。
    7  采收
        猪苓生长新苓后,母苓不会腐烂,由周同的树木的落叶及每年覆盖的树叶树枝不断供给营养,随生长年限的增加,其周边猪苓萌发点越来越多,产量逐年增加,这也是野生猪苓为什么在一窝中挖到上百斤的原因。栽后1~2年,猪苓逐渐与蜜环菌建立共生营养关系,3年生长速度加快,4~5年为生长旺季。在栽后4~5年秋冬要经常检查,如萌发白头很少,或不冉萌发新苓,即猪苓已散架,有时会出现腐烂现象,来年3—5月应及时采挖。猪苓栽培5年后收获。采挖方法简单,用锨挖出猪苓菌核,并留少量与蜜环菌联结的菌核在土中,盖一层阔叶树树叶及树枝后,覆一浅层富含腐殖质沙壤土,猪苓可继续生长。收获后选取种苓后,老苓及时晒干,清除泥土即为商品猪苓。
    8  小结
        陇南山区的白龙江林业局、白水江林业局、西汉水流域的康南林场在上世纪60~80年代原始森林遭到大量采伐,90年代至今天保工程的实施,次生林资源得到保护性的发展,也为猪苓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陇南山大沟深,经济发展不平衡,林区、林缘地带群众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落后,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发展猪苓生产,是林区群众一条极好的生财之道。笔者经过10多年的学习实践,总结出了仿野生猪苓栽培技术,为林区群众探索出了靠山致富的新路子。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