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羊肚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食用菌“安全过冬”全知道

    食用菌“安全过冬”全知道

    2023香菇产业会员推荐品牌

    2023香菇产业会员推荐品牌

    夏季利用空调栽培双胞蘑菇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发布时间:2012-08-1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随着近年来日本市场对双孢蘑菇鲜菇需求的不断提高和我国加入WTO后关税进一步降低,双孢蘑菇鲜菇出口现正为国家创汇、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国外消费者对鲜菇尤为青睐,鲜菇出口在经济效益上远高于罐头菇(特别在夏季,鲜菇价格特别高),但同时也给国内生产企业提出了一个“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的要求,且对菇质和食品安全有很严格的规定。传统自然条件栽培模式显然已无法适应现代外贸要求,失去许多商机(传统自然条件栽培模式全国范围内5月中旬~9月中旬属无菇期)。为了充分把握商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国内已有些食用菌生产企业对传统自然条件栽培模式进行改良,运用空调、保温材料夏季生产双孢蘑菇,取得了很好的投资回报。笔者也进行了此种生产模式的实践于调查,发现这种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与国内生产实际相结合,利用空调、保温材料和小型省力机械的栽培模式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本文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供读者参考。

      1. 培养料的制作

      1.1 培养料的配比

      【问题】:由于在高温季节生产,空间杂菌孢子数量较高。因此培养料的C/N尤为重要。一旦发酵之后C/N过高,极易大量感染杂菌,造成极大的损失。而在配料时,经常由于对草量估算误差较大或禽粪的N%没有进行精确检测,造成配料时C/N错误。

      【对策】:a.配料时每捆草都必须过磅,严格称量。宁可多花人工和时间,也要把这关键的第一步做好。切不可因马虎而造成生产上的损失。
      b.建议N源采用以饼肥为主、禽粪为辅的原则配料。因为饼肥N%相当稳定、精确,而禽粪N%因饲料、含水量而差异变化极大。如当地禽粪(或牛粪)资源极为丰富而饼肥相对缺乏,那么必须在科学取样、精确检测N%之后大量使用。但N%的精确检测有一定的难度,故无十分把握仍建议少用禽粪。
      c.无论是使用稻草还是麦草,与禽粪、饼肥混匀前,草应切成6~10cm左右,使之易于充分混匀。避免因草过长而未充分混匀而造成的局部C/N失调导致感染杂菌。此外,草切短后也容易预湿透。

      1.2 前发酵

      夏季高温时堆料,只要C/N正确,料温上升不成问题,但往往因太阳暴晒而料温过高。有时料中心可达82℃~84℃。一旦料温超过84℃,应马上揭去薄膜,且翻堆可提前一天进行。

      另外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料堆底部一定要有一条畅通的通风管道。建堆使用木条钉制的地垄或砖块搭建的通风道一定要确保畅通。从而避免厌氧发酵。

      1.3 后发酵

      采用床架式活蒸汽通入控温后发酵。59~63℃6到8小时进行巴氏消毒,然后开门降温至50-55℃控温进行空气调节,一般6到7天左右培养有益菌(放线菌及腐殖霉)。

      【问题】:a、前发酵终点判定错误。夏季堆料前发酵易过头造成后发酵时料产热困难升温吃力,从而需大量通入蒸汽使料过湿;前发酵过生则造成后发酵时间拖长,造成能源精力上的浪费。
      b、前发酵结束后,料上架之后,各层之间甚至一层中各部位之间温差过大(大于4℃),造成无法对整个料堆合理控温,无法管理,导致后发酵失败。
      c、巴氏消毒(59-63℃)时间过长,造成料后期(空气调节阶段产热困难;或巴氏消毒前升温过快,造成大量冷凝水进入料中,使料呼吸困难。
      d、空气调节阶段(50-55℃)供氧不足。

      【对策】:a.后发酵装床要快,以减少热量损失;装床料厚30cm厚为宜,不压料,两边略紧实,不塌下即可;上料时尽量从上至下,最上层可略薄1.0~1.5cm,最下层可略厚1.0~1.5cm,要求料密度均匀,没有紧实的大团块,料面基本平整。
      b.多插几个温度探头,分布于各料层不同区域测料温和气温;使用前须将温度探头在50-60℃水温中用水银温度计校准后才可使用。
      c.在房顶中央使用风机进行内循环,减少料温、气温差。
      d.温度探头插好后,紧闭门窗,开启内循环3~4小时,至各层料温差在3℃以内,即可开始通蒸汽加热,此时料温应在40-45℃,气温在32-36℃。
      e.料温每小时升温1.5℃,不可过快,升温阶段不可使气温高于料温;
      f.升至62℃关蒸汽,59℃~63℃保持7小时;若料温一直处于61℃~63℃的话,保持6小时即可开门降温。
      g.降温至50℃~55℃,稍开底窗4~5cm,保持菇房内足够的氧气量;保持6~7天,待放线菌及腐殖霉充分繁殖而料无氨味即可;此阶段内循环应始终开启,料温低于50℃时加温要慢,气温始终不可高于料温。
      h.发酵后,料应该有较多放线菌和腐殖霉,有甜面包香味,灰黑色,含H2O量65%。

      2. 播种及发菌期菇房管理

      2.1 温度控制

      菇房温度控制在:23.5℃~25℃;料温控制在:26.5℃~28.0℃;决不可超过30.0℃。

      【问题】:在夏季高温期,由于空调耗能较大,栽培者往往使菇房内气温偏高,加上料表盖上了薄膜,料内热量挥发慢,料温超过30.0℃,造成菌丝生长势弱;或上下层料温差2.5℃以上,造成温度无法管理,发菌期不一致。

      【对策】:料温是发菌的关键。而控制料温主要靠气温。活性较好的料,料盖上薄膜后料温一般要比气温高3℃~4℃,因此要多插几个温度探头测不同位置的气温、料温,将其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发菌期内始终开启内循环风扇,平衡不同位置的气温、料温差。

      2.2 菇房空气湿度控制:80%~85%。

      2.3 病虫害防治

      【问题】:根据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实际情况和眼蕈蚊在菇房的发生规律,发现一般眼蕈蚊在播种后特别是在覆土期间侵入菇房(而不是仅在出菇期),在料温为27℃时,2-3周就完成一个繁殖周期。

      【对策】:a.所以在覆土前对培养料加以保护或使用杀虫剂,是用药的最佳时间。定期地面、薄膜表面喷菊乐合酯(0.2%)既可防虫,也使产品无农药残留。
      b.培养料表面盖上薄膜,既提高了料中CO2的浓度促进发菌,也使眼蕈蚊不能进入料内产卵。

      3. 覆土的制作

      【问题】:空调在降温的同时,吸走了覆土中大量的水分,致使喷水次数增多,影响菇质。因此,覆土持水率大小尤为重要。国外工厂化栽培采用泥炭土,但成本很高,菇农无法承受。

      【对策】:笔者通过反复实验,实践证明,将稻麦草打成粉末,按一定比例添加,可使覆土持水率大大提高,且菌丝吃土快而充分,产量高,只使用小型机械便可完成加工,具有推广价值。其制作工序如下:
      a.切草:选用色泽金黄无霉变的稻草或麦草,用铡草机或铡刀切成2-4cm长。
      b.粉草:用饲料粉碎机(筛孔孔径ф1.5mm或2.0mm)对切好的草段进行粉碎,一般用4KW电动机可粉草30kg/小时,111M2覆4cm左右厚度土,掺100kg干草粉最佳。
      c.草粉的预湿及调节:用pH值12左右的石灰水来预湿草粉,每10kg草粉加石灰水10kg。注意:切忌草粉含水量过高,否则会造成土与草粉难以混匀,而成“小草团”状。
      d.覆土及覆土制作技术:
      ①、覆土材料的配比混匀及消毒
      在预湿草粉的前一天,要浸泡好砻糠,一般用pH12-13的石灰水浸泡24小时,之后捞出,与已预湿的草粉混匀搅拌,边拌边喷1%的甲醛,使覆土含水量达到“手捏成团,甩手能散”的程度,堆成锥形后盖严薄膜,闷48-72小时。
      ②、上土:
      闷完之后掀膜,摊开土散尽药味,一般36小时后,喷0.2%菊乐合酯,使覆土含水量重新达到“手捏成团,甩手能散”的程度,然后上土,一般15-18cm厚的料上土4cm左右,厚度均匀一致。

      【注意事项】:

      ①、草粉的最大持水率一般可达80%-85%,掺入草粉后可大大提高覆土的持水率与保水力,此外,土中含有草粉后,使菌丝吃土更充分,更快(土内发菌点多,土中菌丝量大大增加,土内营养成分被充分应用,使产量明显提高。经对照试验发现,前三潮菇施用草粉的小区(100kg干草粉/111M2)平均达9.7/M2,而对照(不用草粉)则为8.2kg/M2,增产18.3%。

      ②、草粉是未经发酵的有机质,易污染,所以必须用pH12左右的石灰水来预湿否则混合好的覆土极易引起真菌性污染、病害。上土后也要喷一次进行防治。

      ③、南方有的山区偏砂土往往偏酸,所以在覆土配比混匀前测过筛后的干土pH值,若低于7.5,则拌入2-3%的石灰,使土的达到7.5。

      4. 覆土后的菇房管理

      覆土后要保持好菇房湿度(85%~90%),温度25℃~27℃;要经常在地面喷点水,使地表潮湿(不要积水),避免覆土失水过多,覆土后第三天趁菌丝刚开始吃土,土表又开始发干的时候,适当喷些0.5%的石灰水,以防杂菌滋生,并调节覆土含水量、pH值,并将料温降至26℃,这一料温最适合菌丝吃土。之后的几天里,也要时刻关注覆土含水量,因为菌丝吃土1cm后,对水分消耗很大,所以要及时补水,使覆土含水量始终呈“手捏成团,甩手能散”的状态,一般覆土7-8天后,菌丝吃土至土层厚度的4/5左右,此时便可通风,喷结菇水,在5~6天内将料温从26℃缓缓降至18.5℃。

      5. 出菇期的菇房管理

      5.1 菇房温度控制:17.5℃~19.0℃;

      5.2 料温控制在:18.0℃~19.0℃;

      5.3 菇房空气湿度控制:90%~95%;

      5.4 喷水管理:

      ①、原基形成之前:少量多次喷水,保持土壤最大含水量;
      ②、原基形成之后:一般不喷水,保持好菇房空气湿度即可;
      ③、原基长成黄豆大小后:可喷出菇水水,喷水量视原基密度和土壤水分而定,喷水后要立即通风换气,采收前一天不可喷水。

      6. 病虫害综合防治

      【问题】:由于在高温季节生产,空间杂菌孢子数量较高,害虫活跃,繁殖快,极易大规模发生。

      【对策】: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竞争性杂菌、寄生性真菌、病原性细菌、以及各种害虫和病毒的侵害,特别是害虫,能在不同菇房之间移动,并携带其他杂菌孢子,因此,在菇场中,应注重对害虫的综合治理,特别是菇蝇的防治,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菇蝇存在于双孢蘑菇工厂的各个角落,一般在双孢蘑菇发菌和覆土阶段就开始侵入栽培房,在第一潮菇采收之前,就有大量成虫出现,因此,应尽早地采取措施,防止造成较大的危害。结合对双孢蘑菇栽培菇场的实践考察,宜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①、对培养料应进行良好的发酵处理,使培养料中的营养充分转化成双孢蘑菇易吸收的营养成分。
      ②、在运输培养料的过程中,铲车、工作人员以及场地等应事先清扫干净,并进行消毒处理。
      ③、培养料上床后,应及时覆盖薄膜,防止菇蝇直接在培养料上产卵,并及时清理掉菇房中残留的培养料,防止其成为菇蝇和其他病虫害的栖息场所。
      ④、在菇房的工作人员应每天更换衣物,相关用具在每次使用之后应及时清洗和消毒,特别是采菇工人使用的物品和工具。
      ⑤、控制人流和物流的方向,应从新菇房向老菇房流动,防止交叉污染。
      ⑥、采菇时菇根、死菇要搞干净,土表大坑要填回去;
      ⑦、定期地面喷菊乐合酯(0.2%)来防虫;如发现个别区域有真菌病害,及时撒上食盐和石灰的混合物(50%+50%),覆盖掉发病区域;
      ⑧、转潮期喷0.1%~0.5%的漂白粉,防止细菌发生。
      ①、在栽培周期结束后,应对培养料进行蒸出,杀死菇房及培养料中残余的病虫害。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