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0-1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蘑菇培养料经过15~18天的前发酵后,移入菇房进行后发酵,后发酵的技术关键在于温度的控制。可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升温期、持温期、后降温期。
1、升温期<巴氏消毒期>从 45℃ 开始加温至58 -62℃ 进行巴氏德消毒。料偏生的保持6-8小时,料偏熟的保持2-4小时,通过巴氏德消毒,消除和减少了前发酵未杀死的有害杂菌和虫害及虫卵等。
2、持温期(控温发酵期):此期是二次后发酵的主要阶段 ,其目 的就是为喜温细菌,放线菌,喜温霉菌等 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掌握它们的活动规律,促使它们的活动大量繁殖和活跃地活动。此阶段 如料偏生,应维持在4-7天,偏 熟的料应掌握在2-4天。
3、降温期:即后发酵后期:经第二期持温后、视料的生熟度及各种有益微生物繁殖度而开始降温,待温度降至 45℃ 时,要开放门窗通风。降至料 30℃ 以下,促使这些有益微生物停止生长,形成被 蘑菇吸收利用的最佳菌体蛋白。
后发酵应注意的事项:
1、加温期间应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好氧状态:每隔3-4小时必须通风换气一次,每次4-5分钟,适时添火源。
2、含水量要偏高,进行后发酵的培养料进房时,含水量应比播种时培养料的含水量高10-15%即在70-75%,如含水量不够,应于后发酵点火前喷PH值为8-9的石灰澄清液调节至以上要求。
3、防止升温、降温过快:在后发酵期间,升降温若过快,则会缩短微生物活动的诱导期,妨碍了料内氨的利用和散发及不能有效地杀灭耐温性杂菌孢子。
4、合理调节室温和料温的变化;室温和料温的升和降要相互兼顾,若只顾料温不顾室温,菇房不能达到有效消毒。
5、缩小温差 :室内后发酵时,床架的下层温度偏低,上层温度过高。因此,上下两层在后发酵时最好不要放料,以防温度悬殊而使后发酵失效。
6、注意安全:后发酵期间要防止 煤气中毒,室息、火灾及塌架等。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