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0-1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蘑菇秋栽出菇期水分管理包括使培养料和覆土层经常保持适宜水分,以及使菇房内在不同阶段有适宜的相对湿度。
菇房的水分调节主要是在覆土层喷水以及在菇房内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菌丝生长阶段一般料中的湿度要保持在60%—65%,如料中水分过多,则料中氧气不足,影响菌丝生长。这种情况下,要在料中用竹签打洞,松动料层,增加通风量,使料中水分加快蒸发,减少料中含水量,利于菌丝生长。如料中水分不足,则应在床面喷水,增加床上含水量,使菌丝能获得足够的水分,此外向空间喷水增加空气湿度,减少床面土层中的水分蒸发。一般在菌丝生长阶段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0%—85%,到子实体发育阶段空气中相对湿度要增加到90%左右,但不超过95%。空气相对湿度过大会导致病害发生。
当菇床上发现大量子实体时,就需要较多的水分供应,可采取打重水的方法,即一次水,一潮菇。但还要根据不同的品种采取具体的办法进行调水,若是气生型常规品种可在落潮后第3天幼菇有黄豆大小时喷菇水,同时可喷施蘑菇营养剂,喷量400—450克/平方米,不可超过500克/平方米。若是2796这类高产而需水量大的品种要在当天落潮后马上整好床面即可进行调水,否则不仅会影响蘑菇质量,而且还会影响下潮出菇。
菇床调水除根据不同品种采取不同调水方法外,还要根据气温高低注意天气预报,若天气预报近期有高温来临,宁可推迟也不能调水,待菇房温度在22℃以下时再调水。菇房温度高容易死菇,原因是菇房温度高有利于菌丝生长,但不利于子实体生长,在高温下子实体内的营养物质容易向菌丝体内倒流,子实体会因营养不足而萎缩发黄死亡。
出菇水的用水量要根据培养料和覆土层的干湿情况以及气候变化灵活掌握。一般的原则是菇多时多喷水,菇少时少喷水,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菇房保湿性好的少喷,反之多喷,靠近窗外、通风量大多喷,通风量小少喷。喷水时喷头要提高些,喷眼要斜,不可低而直喷,防止喷水冲击菌丝和幼蕾,同时喷水时要开窗通风,千万不可湿闷,避免死菇。当覆土层表面水分不发亮光时,说明水已吸入覆土层中。喷水决不能流进料内,流进料内会造成培养料缺氧变质发黑产生隔层。若培养料过干,要仔细把覆土层水调湿一些,在调水过程中,因气候变化冷暖无常,如遇气温突然升高至22℃以上可立即停水,并采取降温措施。夜间开窗,地上倒井水,室内喷雾降温,待菇房内温度降至22℃以下时,再喷出菇水。喷水后要逐渐减少菇房通风量,提高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不超过95%。在这种条件下,覆土层中有充足的水分,出土后的幼菇又能享受到环境湿度,子实体生长快而结实,色泽白而水灵。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