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养平菇有六巧
发布时间:2012-10-2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大地回春,气温回升,平菇也进入一年中最理想的生长期。在这一段时期里,充分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加强对平菇的管理,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产量,而且可以减少各类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整体种植效益。春养平菇要把握以下六个“巧”:
巧调温 当菇棚内温度低于8℃时,平菇生长迟缓,4℃以下则平菇生长受到抑制,菇棚内的温度最好调控在10℃~20℃,可采取人工烧火或其他加温措施,但加温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一定要排出菇棚外。
巧增湿 春季出菇期,气温在10℃~25℃适宜平菇生长,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应该增加到85%左右,并减少阳光直射,防止春末气温陡然升高形成高温高湿的出菇环境。根据气温的变化,每天喷水1~3次,以保证菇棚内的湿度。但不宜喷水过多,菇棚内的空气湿度不宜超过95%。
巧通风 菇棚通风和保温相互矛盾,温度低平菇不能生长,通风不良又会引起病菇、畸形菇增多,保温和通风协调管理,才能保证平菇正常生长。一般情况下气温高时多通风,气温低时少通风。
巧喷药 要合理使用增产剂。增产剂的种类很多,配制的方法也多种多样,目前市场上有不少这样的商品,有粉剂也有液体,壮菇素、增菇灵、育菇灵等,都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可参照商品规定的用量使用。
巧补水 菌袋内的培养料在出菇期因两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而使水分不断散失,当料内水分失去一半以后,就会影响正常出菇。通常在出菇两茬后,料面出现缺水症状,造成干燥、裂纹,不易形成菇蕾。这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因缺水而不出菇或出菇少、质量差。目前生产中常用的补水方法有浸泡补充法和压力式补水法。浸泡补充法是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倒入水池或专门制作的盛水容器内,菌袋用铁条在料面上呈三角形打几个洞,在营养液内浸泡5~8小时,使菌袋吸水后的重量达到原来重量的90%左右;压力式补水法是用和农用喷雾器相连的平菇专用补水针,这种补水针一端呈注射用的针头状,另一端和喷雾器的出水皮管相连,将补水针插入培养料内,压动喷雾器的加压杆,这样喷雾器内盛装的营养就会在一定的压力下注射到平菇的菌袋内,起到补足水分和营养的作用,一般每袋需插3个孔左右,补水至原料重的90%。
巧采收 此期平菇生长旺盛,当菌盖与菌柄相连处出现白色绒毛状物时,应及时提前采菇。采收过迟,平菇菌肉组织老化,抵抗力降低,易破碎腐烂、降低质量。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